砌筑施工以及质量控制要求措施分析
2015-04-07李偲
李 偲
(广西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 530000)
砌筑施工以及质量控制要求措施分析
李 偲
(广西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 530000)
目前,砖砌体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应用非常广泛,其技术施工工艺在我国应用已经非常成熟。砖砌体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于民用住房的建设与使用中,墙体砌筑施工技术在其整体施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提高房建工程墙体砌筑施工技术水平是人们居住及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因此,控制砖砌体的施工质量非常关键。以下本文主要对房建工程墙体砌筑施工准备及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砌筑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要求
引言:
在砖混结构房屋建设中,砖体砌筑的施工量很大,由于其构成了整个建筑体的主要的结构与重要的承重机构,所以加强对砖砌体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非常必要。砖砌体由砖和砂浆组成。除应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外,还必须对影响砌筑质量的主要因素:砖的浇水湿润程度,砂浆饱满度,临时间断处接槎是否牢固,组砌形式和水平灰缝厚度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监督和控制,保证砌体工程的质量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每一项工程施工前都必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这是保障一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最基本的程序,砌体工程施工也不例外。(1)施工前认真阅读图纸,对各种墙体的轴线、墙厚、砂浆标号、门窗洞大小、高度及过梁做法,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按图纸施工。(2)砌体材料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合格证,材料进场,由试验室抽检,合格方能使用,砌块使用前必须浇水,严禁干砖上墙.(3)砌筑所用的材料如水泥砂浆、石灰膏等提前进场,以供试验室抽样检验,做砂浆配合比,试验员应经常检查砂浆的性能并做好试块。由此可见,施工准备工作同样很繁杂,任何一处做的不足都会给后期的施工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毁掉整个工程。因此,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工程中关键的一个环节。
2.砌体施工工艺要求
施工流程:找平→放线→立皮数杆→排列砌块→拉线→砌筑→勾缝。
2.1 砌筑前应在基础面或楼面上定出各层的轴线位置和标高,并用1∶2水泥砂浆或C15级细石混凝土找平。
2.2 放线
根据图纸及控制线在混凝土墙柱、梁板底、楼板面上上放出砌体的边线,门窗洞口线及加气混凝土墙的边线。此外还要在框架柱上弹出50cm水平控制线。
2.3 材料准备要求
砌筑砂浆按实验室提供的配合比,用砂浆搅拌机搅拌均匀,拌制时间,自投料完成后算起,不得少于2min。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和后的3h和4h内使用完毕,如气温在30℃以上时,则必须分别在2h和3h内用完。
砌块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进入现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单;由于蒸压灰砂砖自身结构受温差影响收缩较大,应力也较大,应力消失一般要经过一个月左右;为保证工程质量购买灰砂砖时要掌握砖的出厂时间,一般要砖出厂后一个月才能使用,以减少收缩变形。
2.4 砌筑施工工艺
(1)砌筑墙体时,砌砖应做到“三皮一吊,五皮一靠”,使墙体垂直、平整。
(2)砌块堆放应平整清洁,不积水,不被油污等污染,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6m。砌筑前块村应提前2天浇水湿润。
(3)墙体的砌筑应做到错缝搭接、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均匀密实。轴线位移≯10mm,垂直度,当墙高≤3m时为≯5mm,当>3m时为≯10mm,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8mm,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5mm,外墙上下窗口位移≯20mm,水平灰缝12mm,垂直灰缝不得大于15mm。
(4)砌筑时应上下错缝,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并应不小于120 mm。如不能满足时,在水平灰缝中应设置2φ6钢筋或φ4钢筋网加强,加强筋长度不应小于500 mm。
(5)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一般按一步脚手架高度控制)。如必须留槎应设φ4mm钢筋网片拉结。
(6)当墙长度大于5米时,或柱端部没有钢筋砼墙柱时,应于墙中部或端部设置构造柱,柱断面为墙厚×180,中置4φ12竖筋,箍筋φ6@200。
预制梁、板安装应坐浆垫平。墙上预留孔洞、管道、构槽和预埋件,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不得在砌好的墙体上凿洞。
(7)切锯砌块、砂灰砖应使用专用工具,不得用瓦刀等任意坎劈。洞口两侧应选用规则整齐的砖面砌筑。
(8)过梁端缝的砂浆必须饱满。内填充隔墙到梁底时,应留一定空隙,7天后采用侧砖或立斜砌挤紧,其倾斜角度宜为60°,砖筑砂浆应饱满。钢筋混凝土柱与砖墙连接处,均应每隔500mm高度设置2Ф6.5的钢筋拉结筋,植入柱内100mm,伸入墙内1000mm或至门窗洞边。
(9)墙体的日砌高度不宜超过1.8m,雨天不宜超过1.2m,雨天砌筑时,砂浆的稠度应适当的减少,收工时应将砌体顶部覆盖好。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允许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收工。
3.砌筑注意事项
3.1 砌体与砼梁板柱的联结应牢固,并有防裂、防渗漏措施。砌体孔洞应预留,不得随意开凿,孔洞周围应做好防渗漏措施。
3.2 砌块外墙应采用专门配制、稠度适宜、粘结强度高的混合砂浆或防水砂浆砌筑,并保证主缝砂浆饱满、严密,不得有空缝,且外墙面宜做饰面层。
3.3 砂浆要有良好的和易性,使水分不至很快被砌块吸走,保证强度正常增长。
4.砌筑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砌体设计为M5混合砂浆,MU3.5加气砼砌筑。针对工程的砌体特点,除必须满足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外,还采取了如下措施:
A、严把材质关,选择强度较高,规格尺寸标准的砌块砌筑;
B、砌筑砂浆必须饱满,以隔断砂缝渗水通道;
C、砌筑接近梁底时,待砌块沉实后(七天),再砌此部分墙体,并用红砖摆成60度或80度角斜砌,逐块嵌设灰缝,敲紧压实,与梁底顶紧,局部采用预制C20砼塞块与红砖砌筑,避免砍红砖镶砌。
D、砌筑前,每堵墙进行排板,墙体砌筑不足烧结空心砖模数部分,不准打砖,只能由红砖或素砼塞块调整。砌筑前将基层清扫干净,并刷素水泥浆一遍。
E、砌筑前,弹放出墙体砌筑边线,分出门窗洞口位置,并在砌筑墙体的两端结构主体上标示出窗台、门窗、洞顶标高。
F、砌块墙体砌完后,即时用1:2.5水泥砂浆进行勾缝,对砂浆不饱满的灰缝、空头缝和瞎缝用水泥砂浆嵌实。
G、为避免因砌体收缩不匀、砌体沉降不均匀等,造成墙中部砌块周围裂缝、台阶形裂缝、纵横向裂缝。规定日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8m,砌块保持湿润,含水率以5%~8%为宜。
H、砖墙构造柱、圈梁施工,严格按照框架梁、柱要求施工、检查。构造柱必须穿丝杆;马牙槎进出须上下垂直一条线;为防止构造柱漏浆,模板支设前沿马牙槎两边粘贴20mm宽,2mm厚双面胶带。
I、砌筑前2d对砌块浇水湿润,润湿深度为8~10mm。砌筑时,在操作架上放置水桶,铺浆前向砌筑面(已砌砖面)淋适量水,以便于砌筑和保证砌筑砂浆有适当的硬化条件。
5.结语
由于砖混结构是以砌筑墙体为主要承重结构,其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使用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墙体的砌筑质量就为大家所关切,特别是我国地震设防区就更为大家所关切。如何控制砌体工程的质量,在进行砖砌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控制好每一道工序,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1]韩玉德,金东杰,衣永栋. 砖砌体施工质量分析.《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30)
[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TU723
B
1007-6344(2015)04-0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