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防治及处理
2015-04-07罗鹏飞
罗鹏飞
(成都松芝置业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浅淡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防治及处理
罗鹏飞
(成都松芝置业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现在传统的预制板己被现浇板所取代,由于使用了现浇楼板,房屋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沉降性和结构安个性均有很大提高,但也伴随产生了一些楼板裂缝的情况。
浇板裂缝;原因
一、工程情况
例如十几年前我在上海所施工的某小区共建住宅楼10幢,建筑面积约6万m2,砖混结构,部分采用框架结构。竣工验收时,尚未发现明显的裂缝现象,住户陆续购房进行装修时,发现楼板裂缝,当时正在保修期内,于是要我们去维修。经现场察勘发现,10幢房屋均存在裂缝,开裂户数达100户,占总户数450户的22.2%。
二、裂缝原因分析
对用户反映的现浇板裂缝,我们多次会同设计、监理等部门进行实地查勘。并进行了沉降观测和图纸复查,均符合规范和标准。因而根据上述裂缝状况并结合其成因作了如下分析。
1、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众所周知,混凝上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而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
2、温度裂缝。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再加上该批房屋的主体在夏季施工,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在硬化过程中,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
3、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开发商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房屋长度过长,而又未考虑设置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
4、支座处负筋下沉产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
5、保护层较薄,混凝土的密实性差。经调查当时施工人员,虽然保护层垫块的厚度满足没计要求,但因为浇筑混凝土时,钢筋未能得到很好保护,致使有些钢筋几乎置于模板之上,钢筋间距已发生位移,而且混凝土工技术欠佳,使得实际上保护层较薄,混凝土的密实性差。这时,当有害介质通过孔隙渗入,即可能使钢筋发生普遍锈蚀。锈蚀后,体积膨胀,使混凝土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宽度往往很大,最后使保护层脱落。
三、裂缝的防治
板上裂缝虽属非结构受力因素所引起的,但现浇板裂缝既影响美观,又容易使住户产生心理上的不安,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使用耐久性。因此,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1、加强现浇板浇捣后的养护。
(1)常温(+5℃以上)情况下应严格按规定及时对混凝土浇水养护。高温、低湿、高风环境下,浇水后应适当覆盖,使混凝土不致受风吹、曝硒,以保持混凝上足够的湿润状态。
(2)混凝土的养护应设专人负责并做好养护记录。浇水的次数以能保持混凝上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宜。在一般气候条件下,混凝土浇筑完最初三天中,白天应每隔2h浇水一次,夜间至少浇两次。在以后的养护中,每昼夜至少浇水四次。干燥和阴雨天气应适当增减浇水次数。
(3)浇水养护时间:普通混凝土应不少于7昼夜,对抗渗混凝土及掺缓凝剂的混凝土,应不少于14昼夜,对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应不少于21昼夜。
(4)对己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前(必须做1.2Mpa同条件试块),不得在其上踩踏、安装模板、堆放材料。
2、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小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并严格控制砂、石子的粒径及含泥量,尽量降低水灰比,合理使用减水剂,以减少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混凝土用碎石采用连续级配,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如砂粒过细,砂、石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不仅降低强度,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
3、在板角增加辐射筋。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己配置负筋,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此外配筋采用细而多时,相对来说也能明显改善裂缝的产生或扩展,根据裂缝距板角的距离,辐射筋长度为1.5m左右。
4、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过多,即薄弱部位越多,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
5、严格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在绑扎钢筋时,除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进行绑扎外,还应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钢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板底钢筋不直接接触模板,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保护层厚度变大或变小而产生裂缝,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
6、加强对混凝土的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厚度在100-150mm之间的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并在混凝土初凝前,按标高控制点找平,用大杠刮平,终凝前用木抹子搓平(不少于三遍)。坍落度较大的和较厚的混凝上,做好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二次振捣必须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
四、混凝上裂缝的处理
对混凝土裂缝的处理一般有: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等方法。
1、表面处理法:包括表曲涂抹和表面贴补法
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曲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
2、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宽度大于0.3mm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
3、灌浆法
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4、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
经调查:鉴于本工程所有裂缝宽度较小,故采用表面处理法施工。具体方法为:凿去裂缝两侧各宽5cm范围内的粉刷层,对裂缝处用水冲洗,然后刷掺有107胶的水泥浆,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凿出的凹槽。对边梁与支承墙体间的错位处,先贴上宽300mm的铅丝网,再用水泥砂浆进行新粉刷。
[1]范家骥 高莲娣 喻水 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年6月
[2]龚思礼 主编 建筑抗震设计(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1月
[3]国振喜 主编 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新规范)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
G322
B
1007-6344(2015)10-0035-01
罗鹏飞(1974.4-)男,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