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检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2015-04-07余晓红李重先吕宏迪杨旸张正臣
余晓红 李重先 吕宏迪 杨旸 张正臣
作者单位: 453000河南省新乡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综合实验室(余晓红、李重先、吕宏迪、张正臣)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介入科(杨旸)
动态检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余晓红李重先吕宏迪杨旸张正臣
作者单位: 453000河南省新乡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综合实验室(余晓红、李重先、吕宏迪、张正臣)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介入科(杨旸)
【摘要】目的动态分析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82例行肝穿病理诊断和肝纤维化分级为慢性乙肝患者,检测其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结果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炎症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相一致。乙肝患者PLT、MPV、PDW和PCT的S0~S4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PLT、PCT的数值越来越低(P<0.05),而MPV的数值却随之升高(P<0.05)。PDW的S0期、S1期、S2期、S3期、S4期,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4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可作为评价血小板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动态分析、观察乙肝肝硬化血小板降低的原因,监测其病程发展和出血倾向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组织学;纤维化;血小板参数
项目来源:河南省新乡市科技局重点攻关科技项目(编号: ZG130037)
E-mail: hnsclxtj@163.com
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高危因素[1]。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目前判断乙型肝炎病变程度的重要标准,但因其方法有创伤性,会出现某些并发症,患者较难接受,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难以广泛应用,并且重复性差,也不易于治疗的随访研究[2]。近年来,非创伤性检查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3]。本研究对乙肝肝组织纤维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进行分析,希冀为临床提供简便、客观而有价值的指标,监测其病程发展和出血倾向,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住院的182例接受过肝活组织检查的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患者,男146例,女36 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0.0±0.5)岁;诊断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4]。另选取同期同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男50例,女50 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0.2±0.5)岁; 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血小板4项参数检测:受检对象均于肝穿前1周内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1~2 ml,EDTA盐抗凝、混匀,并于4 h内测定。采用BECKMAN COULTERAC· T 5diff AL型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所用各种试剂及质控物均为原装配套;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1.2.2组织学检查:采用单人1 s穿刺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并且由B超定位确定穿刺深度,用16 G穿刺针(德国Braun公司)负压吸引获取肝组织其标本长度2~5 cm。
1.2.3HE染色:用10%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且作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及Masson三色染色,由两位以上病理科医生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多视野观察。判断病理标准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其病理诊断标准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4]。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两比较用LSD方法进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学改变在组织学中可见肝炎的炎症程度与肝的纤维化程度表现基本一致。见图1~4。
图1 G1/S0-1(HE×20)
图2 G2/S2(HE×20)
图3 G3/S3(HE×20)
图4 G4/S4(HE×20)
2.2肝纤维化分期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PLT、MPV、PDW和PCT的S0~S4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PLT、PCT的数值越来越低(P<0.05),而MPV的数值却随之升高(P<0.05)。PDW的S0期、S1期、S2期、S3期、S4期,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4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 ±s
表1 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 ±s
注:与S0比较,*P<0.05;与S1比较,#P<0.05;与S2比较,△P<0.05;与S3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分期 PLT(×109) MPV(fl) PCT(%) PDW(fl)对照组(n=100)219±35 8.8±0.9 0.20±0.04 15.3±0.6 S0(n=56) 208±34 9.3±0.9 0.18±0.03 16.1±0.5 S1(n=55) 129±31* 9.9±1.1* 0.16±0.03* 16.5±1.7 S2(n=35) 106±32* # 10.6±0.9* # 0.13±0.03* # 16.6±1.5 S3(n=27) 84±30* #△ 11.3±0.9*△ 0.11±0.04*△ 16.7±1.8 S4(n=9) 59±13* #△☆□ 12.4±1.1* #△☆□ 0.09±0.05* #△☆□ 17.6±1.6□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呈世界性分布[5],其主要肝组织病变为肝细胞的炎症和纤维化,肝组织纤维化是慢性肝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肝纤维化沉积、纤维组织降解失衡的结果[3]。本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炎症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相一致。提示乙型肝炎的病理学特点是炎症伴随纤维化生成,随炎症活动度增加,其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这与国内有关报道[6,7]相一致。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患者由于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等原因,血小板数值明显减少,同时,肝炎病毒可以感染造血干细胞[8,9],一些病毒可通过感染巨核系祖细胞,抑制其增殖和分化,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
血小板由骨髓巨核细胞产生[10,11],健康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9/L。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止血和凝血,血小板数、质量异常引起出血性疾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常见到血小板减少[12],本研究通过测定18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100例健康成年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和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和重要的作用。而衰老的血小板多数在脾脏中被清除。当其数量减少到50×109/L时,会有出血的可能。血小板的体积和大小不仅反映了骨髓巨核细胞代谢、增生及生成情况,同时也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和年龄。肝脏是合成许多凝血物质的场所[13],当其功能严重受损时,血小板会减少。
PLT是反映血小板生成与衰亡的指标之一,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均发生改变[14],导致PLT减少,其止血和凝血功能也受到影响因此PLT可间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况。本研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LT与健康者相比显著降低。
PCT也与血小板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间接反应血小板的功能状态。本研究中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PCT较血小板正常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者及健康者相比较显著降低。
MPV是反映血小板大小或体积及其差异程度的参数[15],MPV的增高常见于外周血小板破坏过多,可反映骨髓巨核细胞增生代谢及血小板生成的能力,本研究中,乙肝肝硬化患者的MPV较健康者显著增高。
PDW也是反映血小板大小或体积及其差异程度的参数,而PDW是血小板活化的一个更为具体的标志,是反映血小板所含颗粒及血小板活性物质多少的一项参数。而PDW增高表示血小板明显大小不均反映血小板消耗增加和破坏过多。本研究中乙肝肝硬化的PDW亦有所增高,脾大脾功能亢进是导致血小板被破坏的一个原因。
肝纤维化患者由于血小板在病变过程中的逐步消耗,引起骨髓巨核系统代偿性增生,因而MPV、PDW在末梢血中的变化反映为增高;而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则PLT及PCT呈下降趋势。本研究中患者血小板项参数PLT、MPV、PCT及PDW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可以作为评价血小板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16],与肝功能的损伤有关[17],对于动态分析、观察乙肝肝硬化血小板降低[18]的原因,有着重要作用,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余晓红,王媛,杨廷桐.乙型肝炎病毒cccDNA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 4338.
2Castera L,Pinzani M.Non-invasive assessmentbof liver fibrosis: arew eready.Laneet,2010,375: 1419-1420.
3陶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与临床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3,8: 97.
4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 23-29.
5余晓红,蔡力力,宋蓓,等.河务局职工乙型肝炎标志物感染模式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 508.
6林国贤,黄庆华.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对照.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4: 27 32.
7余晓红,杨旸,杨廷桐,等.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患者HBVDNA检测的意义.实用医药杂志,2013,30: 786.
8陈益宏.血小板4项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 495.
9Lee MH,Cheong JY,Um SH.Com Parison of Surrogate Serum Markers and Transient ElastograPhy(Fibroscan) for Assessing Cirrhosisin Patients with Chronie Viral HePatitis.Dig Dis Sci.2010APr29.[EPubaheadof-Print]
10崔文娟,朱凤群.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减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 78.
11崔文娟,朱凤群,马列婷,等.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 86.
12张建军,吴丽萍,杜瑞清,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血小计数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 226.
13王惠云,毛海军.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观察.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 665.
14肖灿辉,孙海霞,张卡,等.不同肝脏病理炎症分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差异分析.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4,28: 270-272.
15王强,黄国清.平均血小板体积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评价.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 805.
16崔文娟,朱凤群,马列婷,等.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 86.
17占国清,谭华炳,李儒贵,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分析.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 413.
18黄江兵,黄明珠.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 1706.
(收稿日期:2014-11-20
通讯作者:李重先,45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09.019
【文章编号】1002-7386(2015) 09-1341-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 5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