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创新改革 深化开放合作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2015-04-07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全面创新改革 深化开放合作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本刊编辑部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今年,我国又围绕全面创新改革、有序实施开放国家发展计划,出台了在部分区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创新改革的重要实施方案,以改革引领开放,以开放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遍布大江南北的130家国家高新区、16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15家大学科技园、200多家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给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大量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技术支持;互联网、大数据、开源软件、开源硬件、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和成本;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为“互联网+”提供了重要发展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为创新进一步拓宽道路。2015年5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入人们视野;6月中旬,国务院发布被称为“国30条”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创新创业清障护航;9月16日,国务院召开部署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常务会议,将“双创”引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四众”新篇章。随着各种政策持续加码“创时代”,创新创业企业受到的重视程度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时期。放眼华夏大地,创新创业者们的热情犹如滚滚春潮,一浪接着一浪,“创客”、“创意”、“创业”、“创新”、“众创”等字眼不断涌现。“创”时代的来临,为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无限活力。受创业环境变化驱动,中国每天有一万多家企业注册,平均每分钟就会诞生7家公司。在精简审批、注册等制度背景下,目前中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就业人数175万。在企业孵化器的作用下,中关村新增科技企业达1.3万家,培育形成了以创新工厂、车库咖啡、创客空间等为代表的众创空间。北京、上海、深圳已形成三大创客文化圈,成都、杭州、重庆等也成为创业之城。
改革是精神,开放是气质。当我国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改革必然需要开放。开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需求。无论是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推进实施“一带一路”,以新的形式加强亚欧非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还是前一段时间李克强总理在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强调的“打造世界发展和利益共同体”,抑或是近期习近平总书记访美、谱写“跨越太平洋的合作”新篇章,无一不在诏示:在全球经济体系最新一轮重构中,中国正在积极构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以开放扩大内需,以开放带动新一轮改革。
2015年以来,我国积极改革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加快建设互利共赢的国际产能合作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沿边开发开放,对外开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局面。在上海自贸区设立1年多后,我国增设了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对上海自贸区进行了扩围。由上海自贸区探索带来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扩大开放的举措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制度创新激起市场热烈响应,挂牌短短几个月,广东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就达12690家,福建自贸试验区新设3429家,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后仅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就达到29.69%,吸收合同外资同比增长317%。前7个月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85.9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13.5%。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494.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9%。
在这个万马奔腾、激情燃烧的“创”时代,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可能站在时代“风口”,成为市场活力的“乘数”或“被乘数”,让梦想照亮现实。科技界、产学研界要乘风破浪,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为创新创业凝聚更为强劲持久的发展动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