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师动物“减压”绝招
2015-04-07
我就知道艾森导演最近会有大动作。用他的话说,毕竟他是个导演,跟我插科打诨了好几期,这一期也该拍拍电影了。
“呆萌的长颈鹿为何在汽车发动瞬间暴毙而亡?勤劳的小蜜蜂为何倒在了蜂蜜罐旁?可爱的小猴为何突然发狂残害同类?褐色的泥鳅为何变得通体金黄?……”
“导演,我们这是要拍《跑近科学》吗?这属于社会新闻纪录片?悬疑片?还是恐怖片?”
托尼我的智商难得出现满格状态,可即便这样也还是破解不了艾森导演的心思。
“放心,我们依旧在动物行为学的海洋里徜徉!有时候科学也是要和艺术结合一下的……”
为什么猫头鹰不能当宠物,为什么反对猎鹰,为什么不是所有动物都能像猫狗一样变成伴侣动物?应激反应就是主要原因之一。不同的动物除了生理需求、习性、适应性都不同之外,它们对人类的敏感度也不同,比如汪星人和喵星人会觉得“人类真是很好的长期饭票,而且摸摸抱抱也很舒服,正是我需要的”;而绝大部分野生动物一辈子都觉得“人类这种大怪物离我越远越好,我才不喜欢摸摸抱抱呢!”
动物间的“神秘杀手”
江湖上流传着一个可怕的传说:这世上有一种比最毒的毒药还要杀人于无形的东西,从大象到蚂蚁,几乎任何生物都曾被它袭击过,无一幸免。但是被袭击后,各种生物表现的症状却有所差别,有的丝毫不受影响,有的却好像遭遇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在热带草原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悲剧:捕兽者将捕获的野生长颈鹿关进笼子后,装在大卡车上。好像大功告成了吧,结果卡车的发动机一响,长颈鹿却晕厥了。
科学家也曾经造就了这么一个悲剧:他们抓到一只工蜂,把它和它的蜂房隔离开。尽管小蜜蜂面前明明有赖以生存的蜂蜜,可它却在被监禁的地方一直嗡嗡叫,爬来爬去,几小时之后就死了。
德国一家动物园曾经养过很大一群猴子,那些猴子繁殖得很快,而且一岁多的小猴个头儿就很大了。一开始动物园的人还挺开心,但没多久就悲剧了:突然有一天,90只朝夕和睦相处的猴子竟厮打起来。等到人们制止这场混战,地上已经有了17具猴子尸体。
某人在市场上买了两斤褐色的泥鳅。在准备食用之前,他先把泥鳅放在水里养了几天。等到要食用的时候,却发现泥鳅竟然变成了金黄色,而且味道很差。这是遭遇了奸商还是泥鳅发生了病变?
……
究竟谁是残害这些动物的“幕后黑手”?
追捕动物“神秘杀手”
其实,害死这些动物的是一个很时髦的词——应激反应。简单点来说,就是“紧张、负担、压迫感”。
当动物为自己的生存感到恐惧而又找不到生路的时候,当它们被俘虏而又不可能逃走的时候,当它们离开了已经习惯的环境又回不去的时候,当它们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的时候……它们都会感到异常的紧张。
除此之外,当有些动物在自己的群里快失去原有地位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例如逐渐老去的大象,被篡夺了王位的狮子、狒狒、鬣狗或狼。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会使这些动物性情大变,变得特别好战、阴险。它们好像要向自己的同族证实,自己还宝刀未老……
为什么在考试之前会老想上厕所?嘿嘿,那就证明你紧张了,心理压力有点大。没事,多运动,或者做一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效果反而会更好!
动物的“减压妙招”
为什么有的动物就能轻松化解压力呢?那是因为它们有减压的小窍门——要么分散注意力,要么运动。
动物们经常要面临“动手争斗”的情况——要么争领地,要么争配偶,要么抢食物。面对实力相近的对手,争斗双方都没有胜算的时候,精神上和身体上都会积蓄巨大的压力。很多动物都会在争斗中突然做一些完全不相干的动作来缓解压力。比如相斗的公鸡,有时会突然停下来啄面前的土地;雄椋鸟则会在争斗间隙整理自己的羽毛——减压的同时还能美美哒!
减压还有另一种更厉害的“神器”,那就是运动(尤其是跑步)。
美国生物学家瓦依斯曾经做过试验,他把一些白鼠关在窄小的笼子里,用使它们难受但不会危及性命的电流来电它们。有一半白鼠是不能动的,另一半可以在笼子里的转轮上跑步。一段时间过后,不能动的白鼠一身是病,而坚持运动的白鼠则健健康康。
有些“神经兔”在预感到猎犬逼近洞穴的时候,不但不乖乖呆在那里,反而会在周围跑上两圈,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猎犬逼近时,兔子蹲在洞里心脏会跳动得非常快,精神上负担极重。所以,先跑两圈减减压可能还会捡回一条命。
镜头外
“托尼,我设计的电影结尾应该是这样的——
彩云之巅,巫山河畔,一个仙人模样白发银须的人盘腿打坐。
有人问他:‘仙人,如果紧张了怎么办?
只见仙人腾地站起来,默默闭上双眼,双手合十,突然大声唱:‘如果感到紧张你就拍拍手,啪啪;如果感到紧张你就跺跺脚,啪啪;如果感到紧张你就绕着操场跑,跑着跑着紧张它就不见了,啪啪!(请各位哥迷在此处自觉送上掌声)”艾森导演得意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