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创新体系的演化路径

2015-04-07彭亦芬

金融经济 2015年20期
关键词:商业机会发明者企业家

彭亦芬

(井冈山大学计划财务处,江西 吉安 343009)

一、引言

在Nelson-Winter的演化模型中,创新依赖于R&D支出,它随公司的成长和衰退而消长。这一视角并未完全考虑地理学者有关创新过程中的组织观点,他们主张将地理空间纳入研究视野,从而改进了演化模型的组织理论基础,其中的一种扩展模型考虑了大型公司的垂直分工和中间商品的生产情况。

本文主要关注区域创新体系内创新投入的生产情况,它与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学和研发机构等知识基础设施)和创新行为密切相关。许多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深受技术进步和区域成长依赖于区域技术知识规模这一主张的启发,但是知识体系与经济可开发知识(经济知识)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晰。Cantuer and Graf(2004)重点研究了区域知识创造的组织有效性,发现知识的专业程度和成熟度中等的地区表现出研究合作的数值最高,但研究中并未涉及到经济选择问题。接下来,我们试图在一个演化模型中引入地区因素,同时探讨如何将Cantuer and Graf区域创新体系与经济选择相联系。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探讨以地理空间、区域创新体系和竞争性选择为重点的演化模拟过程中,是否可产生某种与区域成长的技术政策有关的实证研究模式。

结果发现,在一个考虑中间商品生产的演化模型中,可以探讨区域创新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情况。在垂直分工的生产体系内,技术生产商有技术秘密保护的需求,并且在财务上受下游公司创新性投入需求的约束。在此合理假设条件下,通过系列模拟得到区域创新体系的合理发展路径;另一个发现是发展路径可以通过各地区采取影响技术生产商之间相互作用的行动分散控制。这些行动包括要么改变专业化程度,要么通过一种示范模式,其中的企业家察觉到市场需求并创造出商业机会。如果区域政策制定者采取这些行动为区域内的合作行为创造有利条件,通常有助于创业活动的融资和本地区的成长。但模拟显示,除非区域层面的政策与大型公司(在不同地区有子公司)的知识管理战略相互协调,否则地区之间将发生零和博弈。

二、理论模型

演化模拟的地理维度可通过垂直分工和中间商品生产的视野加以考察。Andretsch and Keilbach(2004)认为,整个知识体系中的经济知识选择是企业家行为的结果,他们通过开办新企业促进地区成长,企业家赋予知识一个很高的价值,它不如在位企业层级决策组织定的那么高,企业家创办新企业以赚取这部分价值。这种观点在本文中得到了拓展。首先,将不同区域空间学习发展而来的全国性公司知识从跨国公司跨地区空间学习的知识中分离出来,这对描述跨国公司拥有较大开发协调和整合各种技术知识的创新行为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其次,企业家也依赖于区域创新体系所创造的技术知识。

本文强调因大型公司垂直分工导致的产业结构变化促进了小企业的成长,这与有关学者所认为的新成长理论未能解释R&D巨额投资并不总能带来快速经济成长的主张一致(Carlsson et al.,2007)。由于忽略经济知识与总体知识体系之间的差异,该主张不仅未考虑“知识过滤器”(knowledge filter)在阻止经济知识利用方面的重要性,也忽略了将相关经济知识转化成经济活动的企业家精神的地位。本文中将企业家精神解释为一种新的技术体制,其中的基础研究转化为商业知识是通过在大型公司中拥有大额股份的小型企业实现的。

小型企业的稳定状态与小企业是无效率的从而被竞争性选择所消灭的观点相矛盾。但是,正如Carree and Thwik(1999)所认为的,小企业可通过创建网络与其他企业的关系弥补其成本劣势。从这个角度看,进入或退出小型业务部门可视为一种区域创新体系的变化,这些部门为技术市场开发新技术,其生产商成为专利持有人并向其他企业出售专利许可证,由后者投资产品市场生产所需的新设施。

有关产业区的文献认为,社会网络构成了商业导向的区域网络形成的基础(Lechuer and Dowling,1999)。区域网络包括了创新体系中的小型企业要素,地区机构设置(基础设施)影响社会网络中可利用资源流动的机会,它们依赖于关键企业家或科学家(Lechuer and Dowling,1999;Gerybadze,1998;Sternborg,1996)。在本文模型中,每个地区都有一位关键的企业家,他们创造商业机会。当关键企业家察觉市场需求时,发明者开始了解商业机会信息。当个体拥有共同的职业背景时,对他们了解新的商业机会有利,亦即出现在区域网络中的机会是良好的。

根据DeCanio and Watkins(1998)的思路,本文设想一名发明者被劝说参与商业机会开发,如果在社会网络中与他相联系的同事中为商业机会辩护的人数足够多,他加入商业导向区域网络的概率上升,在他成为商业机会的倡导者之前,他必须理解机会的各个方面并完全消化从他的同事那里接收的信息。这涉及信息处理能力的运用,它受个体发明者自身条件的限制。区域网络形成的最有利条件与多个行为人在结构洞中的竞争有关,他们通过非冗余接触相联系。

借鉴DeCanio and Watkins研究,本文将发明者个人考虑一项商业机会的概率与其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社会网络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如果发明者i与发明者l相联系(i了解l的状况),并且l在时间t考虑商业机会,则(t)=1;如果发明者i与发明者l相联系,但后者不考虑商业机会,则(t)=0。(t)为与发明者i相联系的发明者总人数。与社会网络中其他成员有大量接触的发明者是很难消化他所接收的所有信息的,如果未考虑商业机会,信息将不会扩散,从而妨碍区域网络的发展。

社会网络结构随时间而变化(建立新的联系,中断原有联系),t时间建立的联系依赖于发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建立联系的机会。而地区之间的这种机会因专业化程度而不同,i与l在每个时点会谈的次数nil与安排技术人员之间对话的基础设施(如技术信息中心、区域性科技团体等)有关。i与l会谈中交换信息的概率pil取决于技术生产商之间知识及其成熟度之间的差异,如果他们感觉各自能力相当,两个发明者之间会谈交换信息的概率较高,反之较低。此外,较高的概率还要求发明者之间所拥有的知识是互补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h代表i与l之间会谈交换信息的最少次数,它是建立联系所必须的,t'为i与l在社会联系中断后开始建立联系或商业机会最终失败的时点。如果i和l的联系从未中断或不涉及商业机会,则t'=0,将会谈顺序看成是独立的贝努里试验,亦即对于nil(t-t')≥h,区域g内发明者i与l在时间t建立联系的概率由下列二项式决定:

区域技术知识由不同来源获取:(1)地区内发明者活动;(2)接受其他地区溢出;(3)跨国公司。来源(3)存在于跨国公司组织层面内部的跨区域空间,来源(1)和(2)提供公共知识。来源(3)依赖于跨国公司的战略与属于公司技术信息的组织资本变化之间的联系情况,通过恰当的知识管理,跨国公司通过地理分工和协调跨区域技术扩散获利,从而实现对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它们控制“信息粘性”,这在本文模型中被视为第(2)种信息来源的障碍(从其他地区获取溢出)。

我们认为,技术知识可用生产专业知识的所有可能性综合度量。如果以Sg表示区域g生产的产品模式的数量,那么ZSg可表示区域g生产专业知识的所有可能性的创新活动集合。

技术扩散始于引发新生产模式的发明,它随后诱发一系列基于相同技术的额外创新活动。本文模型描述了两个地区g*和g生产并向同一市场供给的生产模式的扩散情况,两个地区之间的技术差距可用-度量,其中>。由于存在“粘性”,外部跨国公司的技术差异只有一部分(α1)从区域g*转移到g。此外,当两个地区之间的技术差距扩大时,g地区解读理解信息的能力(吸纳能力)下降。因此,不通过跨国公司传递的区域g*和g之间的净溢出为:

上式右边第一项表示包括溢出在内的区域g可利用的技术知识。但由于区域g的吸纳能力较弱,技术溢出中只有一部分可与新构想融为一体,这反映在该项的分母表达式中。两个地区之间的溢出只是在扣除落后地区发明活动所获取的知识(式中第二项)才能体现出来。

跨国公司在两个地区内都是网络化的,信息的收集与再发布都是通过内部系统进行的。因此,一家跨国公司的所有员工都能接触到相同信息,他们对旧设想进行重新组合的数量()相同。可将区域创新体系和经济选择之间的耦合作为一种初步设计,它由在一起工作的发明者提出,并接受公司平衡技术问题和市场收益的检验。t时间的创新概率依赖于对公司成长的预期,它不随公司在共同市场成长率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源于区域g还是g*发明活动的创新,都取决于找出技术问题解决方案的概率,它随各区域产品特定知识综合的数量和信息处理能力而上升。

创新决策作出后,公司开始考虑生产的区位,跨国公司可完全获取地理分工的收益,其他公司有时需要面临在低生产成本与获取创新性投入之间的权衡问题。模型中的生产成本依赖于从较不先进商品生产的经验累积中的技术溢出比例的参数。

新产品进入市场后,生产效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可扩大其市场份额,低于平均水平的丧失市场份额并选择退出市场。描述技术扩散演化过程的一般模型是通过经济选择过程实现的,扩散过程可由下列简化的逻辑函数表示:某种产品型号的潜在用户的总数量是事先给定的,(t)为日期t产品型号Sj的用户数,η为扩散率。这是一种非均衡路径,扩散过程是自我延续的,产品的使用从用户和用户之间的接触开始,并导致产品的进一步使用。营销文献中通常还包括外部信息来源,比如广告,这表明扩散过程不再是一种完全的自我传播过程。

在本文模型中,产品进入市场之前,管理者并不完全知道生产成本,它是一个来自于成本标准分布函数的随机变量,公司的良好设计可使价格降低并提高营销效率。从竞争性选择中也可发现新产品的出现可改善原有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并进一步影响各产品的需求。考虑不同产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产品Sj可在一定程度上由另一种产品Si代替。

规模经济解释了新型公司从行业中退出的原有因。某种型号的产品可在市场度过其测试阶段(时间短于)并预期在此阶段可保留最低有效工厂规模(ms*),因此,在试用阶段各种型号的产品都不会被市场淘汰,对于寿命为及其以上的产品,下列退出条件成立:

三、模型分析

(一)合作行为

Lechuer and Dowling(1999)认为,面临经济选择时,创新者网络通常是彼此孤立的,从而导致创新活动减少,成功的发明者认为其成功与它们创建的网络之间没有关系。本文模型考虑了这种孤立的倾向,但将其解释为产业研究中的发明者对如何在技术市场提高其技术设计的关注。因此,对商业机会敏感的发明者担心的是如何保护其开发的技术。当它们考虑商业机会且区域内网络联系已建立时,它们将尽力保持技术知识秘密。发明者与商业机会无关的社会接触以某个概率在一段时期内中断,此后新的社会联系得以建立。虽然关键企业家一直是考虑商业机会的唯一发明者,但他与社会的联系从未中断。

资金缺乏也是经济选择的一种反馈机制,它妨碍了区域创新体系内部的商业机会的开发。考虑到风险资本投资的平均持有年限通常少于5年,假定商业机会的存续必须由5年内的创新回报支撑。因此,技术生产商所遵守的一条简明规则是被证明为糟糕的区域网络(即没有创新回报)将在5年后终止。商业机会失败后,发明者丧失在没有社会联系的同事眼中的声望,与失败的发明者建立联系的概率降至为零。此后,根据第二部分的模型,概率上升。另一方面,共享商业机会的发明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将保持不变,关键企业家的所有社会联系也是如此。

模型产生的实证预测不能通过Cantuer and Graf的方法直接度量。我们认为,专业化程度(根据技术生产知识互补、替代或在成熟度上的差异)决定了两个发明者之间在一次会议中交换信息的概率p_il。遵循Cantuer and Graf的思路,本文将中等程度的专业化与较高的概率、较低或较高水平的专业化与较低的概率向联结。亦即,弄清治理的分权化路径下,先进技术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成长目标是否可通过寻求适当的专业化程度增加p_il的区域层面政策来实现。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根据社会网络内部建立的新联系的模型特征,区域当局可通过创建技术信息中心、区域科技社团以及提供补充教育等方式影响技术员工之间的会谈数量。但是,专业化是会谈的一种属性,它关系到知识的具体内容与类型。因此,影响会谈的基础设施政策保持不变,即nil是固定的。而有关技术团体、信息和教育中心等提供的专业咨询的区域政策则是讨论的重点。模拟结果可显示区域创新体系内的合作行为的政策效应。不论竞争性选择的产业寿命周期处于哪个阶段,区域网络密度随pil增强。具体地,观察发现密度t=40时,pil上升最快。生命周期开始阶段相对较低的研究合作水平主要是由发明保护需要决定的,区域网络中早期形成的创新联系表明它们在社会网络中是断裂的,它对合作行为有抑制效应。模拟结果还强调了后期经济选择对产业寿命周期的影响,此时的图形呈蜂窝状。这些不规则性表明,因创新体系中参与者融资合作的难度而导致的社会网络和研究合作规模呈下降趋势。当终端产品市场的密度值t=80时,企业成长的停滞对创新数量存在消极影响。

另外一个支持上述发现的结论是,网络取决于关键企业家的出现。模型中的某个生产商一直在考虑商业机会的关键企业家)扮演倡导者角色,因而对中断社会网络联系并不关心,他对创新联系的建立比其他创新者更为敏锐,关键企业家与其他创新者建立联系后,关键企业家在促进合作行为中处于关键的中介地位。

(二)技术进步与区域成长

新技术生产商为向大企业出售设计而竞争,将设计商业化。当链条中断时,合作出现困难。因此,技术的有效市场至为重要。专利和许可在某个地区的市场向企业出售,而生产设施投资有时在另一个地区的市场获取。由这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地方当局是否可采取一些消除创新体系财务约束的政策。经验证据认为,区域层面的创新活动与经济成长之间正相关,新企业创办率高的地区可从较高的成长率中获益,可以成功地吸引资金。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创新体系的临界值。超过该临界值,不仅影响大企业进入的数量,而且还对大企业如何评价其组织资本有影响。评价的变化可能影响宏观经济增长和地区之间为创新资金展开竞争的特征,如果创新体系内合作行为条件不足,改善条件可增加大企业进入数量。创新体系信息处理能力低时,大企业和区域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从大企业角度看是无效的,大企业之间的合作不能带来组织资本价值的显著上升。因此,局部知识处理能力低的创新体系的改善主要取决于大企业的促进作用。

创新体系内部合作的增强会刺激大企业增加组织资本,抑制市场成长。一般而言,大企业偏好快速成长的市场,大企业在协调基础建设投资、支持市场成长的区域知识管理中有自身利益。当各区域试图从创新体系的改善中获益,如果大企业选择增加可转移知识规模的技术信息公开策略,将可避免零和博弈。

[1]Audretsch,D,Keilbach,M(2004),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growth:an evolutionary interpretation,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14:605-616.

[2]Baldwin,R,Ra.quzzaman,M(1995),Selection versus evolutionary adaptation:learning and post- entry perform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sation 13,501-522.

[3] Canils,M,Verspagen,B(2001),Barriers to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regional convergence in an evolutionary model,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11:307- 329.

[4]Cantner,U,Graf,H(2004),Cooperation and specialisation in German technology regions,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14:543-562.

猜你喜欢

商业机会发明者企业家
公司商业机会的司法认定探究
公司商业机会的司法认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天然工具”可以开发更加健康的产品——生物质人造板胶粘剂发明者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有益健康的肥皂
《亚洲开发银行商业机会及咨询服务业发展研讨班》在武汉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