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汕头:以“侨”为桥架起新丝路人文通道

2015-04-07庄晓洁

党建 2015年4期
关键词:红头新丝路汕头

庄晓洁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战略,吸引全世界的眼光,正拓展着世人对于“中国梦”的想象空间。今年春节,我回到家乡广东省汕头市,这个最早的经济特区,也被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小城。寻访其百载商埠的丝路历史,明显感受到“新海丝”战略赋予的时代气息。

楼船万国的丝路渊源。汕头地处粤东,位于港澳台和东南亚的地理黄金分割点,素称“岭东门户,华南要冲”。早在汉唐之际,汕头人已经开展海上贸易,航线到达台湾等地。唐宋时期,汕头凤岭港成为海上贸易主要港口。明代洪武年间海禁,但“为诸夷贡道所必经”的南澳却是当时“海上互市之地”。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2007年“南澳1号”明代古沉船和大量古瓷器的发现,再现这处海域商贸繁华的历史景象。樟林古港在清中叶兴起,这是海上丝绸之路不同时期三个重要地标之一(其余为南宋的福建泉州港、元明的漳州月港)。清代光绪元年,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即标有“樟林”的字样。

潮水华人的丝路人脉。汕头是著名的侨乡,“凡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这句话的背后是潮汕人沿海上丝绸之路向外移民的打拼历史。乾隆十二年特准领照采运暹罗大米,潮汕商人造制“红头船”,从樟林港出发,前往暹罗贩米,许多弄潮儿也搭乘“红头船”下南洋谋生,“红头船”因此成为华侨与故乡联系的象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5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其中,潮籍近1500万人,近75%居住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地区有很大影响力。如在泰国的潮籍华侨华人有500多万人,曾有六任泰国总理其祖籍为潮汕;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每5位华人丹斯里(马来西亚国家荣誉)就有3位是潮籍。

相交相融的丝路文脉。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汕头与东南亚国家一衣带水,文化上相互影响,体现在语言、建筑、宗教、习俗、艺术等方面。潮汕话与东南亚方言互相渗透,大量词汇至今通用。潮汕话、潮菜、潮汕工夫茶、潮乐等文化含量,在东南亚国家俯拾皆是。潮汕嵌瓷、金漆木雕、泥塑、彩绘等传统工艺大都用在东南亚建筑中,如马来西亚的柔佛州新山市就有“小汕头”之称,汕头则有不少东南亚风格的骑楼和侨宅,其中每一块青砖、每一处砂砾、每一条古巷,都诉说着中国人和丝路的生动故事。

先行先试的丝路新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建立四大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因侨而立,因港而兴”,经济社会的发展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春天。2014年9月,国务院批复汕头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又赋予汕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的重大使命。

设立面向华侨华人的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促进地方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推动区域开发开放、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部署。截至今年2月中旬,试验区已吸引海内外近50家企业注册,首次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64个、投资总额超过1500亿元。目前,试验区的建设大幕已全面拉开,填海、路桥、隧道、港口、新城、物流中心、企业总部、文体医疗公共设施等建设如火如荼,30多年前奏响的特区序曲再次响彻在这片侨乡热土。

“红头船”的帆影已经远去,凝聚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团结拼搏等人文素养的潮人精神却生生不息。在近年的中国文化传播研究中,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注意到,华侨华人是中国软实力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大力宣介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今天,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发挥海外华侨华人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人文力量。习近平主席说过,“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而融贯中西的华侨华人正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好桥梁。掌握巨大商业网络优势的华侨华人,是中国经济从丝路再出发,与全球经济合作共赢的新时代“红头船”。讲好新丝路中国故事,共谱新丝路繁华文章,世界也在期待着。

(责任编辑:杨连元)

猜你喜欢

红头新丝路汕头
新丝路
红头的牛肚子之旅
对话——推动情节 彰显情意
广东汕头成立大数据联合实验室
黄征作品
开放扩容:打造大汕头湾区新格局
亮相古都:“中晟时尚之夜”欢迎晚宴在西安举行
连南踏上“新丝路”
海边“水枪手”
在牛肚子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