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苏州地区鬻画群体研究

2015-04-07杨莉萍

艺术百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书画艺术明代

文章编号:1003-9104(2015)01-0218-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明清苏州地区书画作伪与代笔现象研究(1753-1820)”(项目编号:2013sjb760015)阶段性成果;以及2012年江苏省社科研究文化精品课题立项项目“明代苏州地区书画市场研究”(项目编号:12SWC-044)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莉萍(1980- ),女,汉,安徽淮北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创作理论。

摘 要: 明代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发达,收藏风气盛行,书画市场已日益发展、成熟。收藏家、好事者的积极参与使得画家们看到了市场,意识到绘画具有商品性,从而开始了绘画交易的行为。文章通过鬻画群体的特点和共性探究明代苏州地区书画市场的繁荣盛况。

关键词:书画艺术;书画市场;明代;苏州地区;鬻画群体;绘画交易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明代苏州书画市场的主体划分为三大板块:鬻画群体、消费群体和艺术品中间商。明代书画家参与市场的情况十分复杂,画家兼藏家甚至又是中间商者不乏其人,如“吴门四家”的画家既是鬻画者同时又是大收藏家,这种身份重合的现象在明代的书画市场十分常见。本文着重探讨明代苏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书画家参与市场买卖书画的群体和行为。明代,以书画为职业的群体不断涌现,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苏州地区尤为突出。徐沁的《明画录》中收录了约800位画家,其中江苏的画家就约有370人,仅苏州地区就约有150人。吴门画派与吴门书派的崛起是苏州文化全面复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吴门画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他们为了生活,皆公开润例,出售自己的诗文字画。不仅书法、绘画作为商品,为人写序、写祭文、写祝寿词、写墓志铭之类的文章,也收些许润笔费用或礼品。文嘉在《先君行略》中说文徵明“卒之时,方为人书志石,未完,乃置笔,端坐而逝”。当时,为人书志石是有润笔的,这也是一种广义上的卖字。文徵明逝世时没写完的志文,是应一位御史之约,为其已故的母亲而写,所以也可视为一种应酬。可见,明代苏州的书画家群体已经逐渐市民化了,他们的作品虽然蕴含着高雅的格调,但更倾向于为了谋生而走向市场化。也有许多画家已是集艺术家、制作商和商人于一身了。在明代,积极参与市场的画家情况不一,概括起来,有的是为了生计,有的买卖书画为了获取利润积蓄财富,但也有的画家不在乎物质的利益,而是追求一种社会的认可,亦或是在仕途中没能得到某种人生价值,则通过自己的艺术才华和作品的市场价值来实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沈周作为“明四家”的领袖人物,其地位的确立直接取决于他在艺术流派中的领袖位置。他一生基本在吴地的范围内活动,但名声却波及全国:“一时名人皆折节内交,自部使者、郡县大夫皆见宾礼,缙绅东西行过吴及后学,好事者日造其庐而请焉。……数年来,近自京师,远至闽浙川广,无不购求其迹以为珍玩。风流文翰照映一时,其亦盛矣。”(《王鏊石田先生墓志铭》)

浙江有位僧人,与沈周从未谋面,只寄来一首绝句:“寄将一幅剡溪藤,江面青山画几层。笔到断崖泉落处,右边填个看云僧。”这位素昧平生的和尚不但毫不客气地索画,而且连画的内容都指定了。可见,沈周的画很有市场,尤其是山水画,求画索画者骆绎不绝。刘邦彦写了一首诗形容他逃避购画的情形:“送纸敲门索画频,僧楼无处避红尘,东归要了南游债,须化金仙百亿身。”所以,在沈周的作品中代笔和作伪现象尤为惊人。《明史·本传》记载曰:“贩夫牧竖,持纸来索,不见难色,或作赝品求题,亦乐应之。” 文徵明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他声名远播,天下皆闻知。“德尊行成,海宇钦慕,缣素山积,喧溢里门,寸图才出,千临百摹,家藏市售,真赝纵横。”他的作品刚画好,便有人争相抢购,换画的缣素多得堆积如山,市场上流传的他的作品也是真伪并存。在《文徵明集》的书简中多处提及文徵明直接参与书画市场交易的行为,在他写给学生朱郎的书简中写道:“扇骨八把,每把装面银三分,共该二钱四分。又空面十个,烦装骨,该银四分,共奉银三钱,烦就与干当干当。征明奉白子郎足下。”书简中虽主要谈及装扇骨、扇面的价格,但也可窥见文徵明参与市场交易的形式和情况。他的山水售价也是有记载的,詹景凤在《东图玄览·题文太史渔乐图卷》中说到:“然太史初下世时,吴人不能知之也,而余独酷好。所过遇有太史画无不购者,见者掩嘴胡卢,谓购此乌用。是时价平平,一幅多未逾一金,少但三四五钱耳。”这段叙述表明文徵明的画作逐渐被世人所认识和喜好,但由于是当代的书画家,作品数量多,容易得到,因而价格才没有真正体现其价值。文徵明对参与书画市场的态度是非常冷静的,主动性也比较强,鬻画的形式及价格都不愿意受市场的牵制,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价格贵的时候,可以是“黄金数笏”,价格低的时候,也仅仅是“饼饵一筐”。有记载描述文徵明卖画时的情形:“衡山先生于辞受界限甚严,人但见其有里巷小人持饼饵一箸来索书者,欣然纳之,遂以为可浼。尝闻唐主曾以黄金数笏,遣一承奉赍捧来苏,求衡山作画,先生拒不纳,竟不见其使,书不肯启封;此承奉逡巡数日而去。”普通老百姓拿着一筐大饼,文徵明也会欣然笑纳,而达官贵人拿着黄金求画,却会被拒之千里,这里面可能有文人的傲骨清风在作祟,面对黄金,他曾笑言,“王赐也,启之而后辞,不恭”, 这是不愿开启信的原因。但是能够达到这一境界的,至少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名头大,求画者众多,作品不愁销售;二是生活富裕,有丰厚的经济实力。同时,文徵明仍然保留着文人的清高和怜悯之心。他的画“生平三不答应,宗藩、中贵、外国也”,对权贵的不屑,是文人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古人也有胜今人之处。文徵明的这种行为,有史记载:“四方乞诗文书画者接踵于道,而富贵人不易得片楮,尤不肯与王府及中人,曰:此所禁也。”“周徽诸王以宝玩为赠,不启封而还之,外国使者遣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文徵明这种对权贵的漠视还涉及到外国使者和朋友,就有些狭隘的民族情绪了,这既是一种历史局限,也是颇为遗憾的事。唐寅出身富商之家,是“吴门画派”中独具风格的艺术家,号称“江南第一才子”。他也靠出售字画来维持生活,正如他所说“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他的自作诗“四海资身笔一枝”,也是对这种生活的描述。靠出售字画就能够保障生活,且生活水平还很有质量,也反映了他的作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很高,流通情况很好。但也有不景气的时候:“十朝风雨苦昏迷,八口妻孥并先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意为连续下了十天的雨,使得生意受到影响,家人挨饿。“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肯嫌斗粟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也流露出依靠售卖书画为生也有不称心的时候。仇英出身甚微,“其初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徙而业画,工人物楼阁”(清·张潮《虞初新志》) 。仇英在画坛成名之后,即被著名收藏家项元汴、陈官请至家中,专门作画,得以饱览许多历代名画,并下了大功夫研摹,“凡唐宋名笔无不临摹,皆有稿本,其规仿之迹,自能夺真”(《无声诗史》)。 仇英一生以卖画为生,他的生平活动,画史记载很少。但从他流传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作品深受古代传统艺术的洗礼,但又兼具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师的双重影响。并不是每一位画家都能够顺利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仇英虽有沈周、文徵明、唐寅、项元汴等名士的提携,绘画本身也有很高的水准,但因出身低微,作品没有较好的市场,他当时画的价位在“五十金”到“百金”之间。祝允明的书法“出入魏晋,晚益奇纵”,是当时享誉第一的大书法家,与文徵明、王宠并称为“三大家”。从达官贵人到寻常布衣,都以能得其一纸而珍之。太仓巡抚彭公礼也爱收藏祝枝山的书法,他曾说过,人生“不可无书,然书所以垂后,必得祝允明”。他收藏祝枝山的手笔是看中了作品能“垂后”的收藏价值。因为祝允明书名盛,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在其生前,便出现了不少赝品伪作,明末批评家安世凤即指出“希哲翁书遍天下,而赝书亦遍天下”, 这也说明了书画作品在当时市场流通的情况。王宠的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法名噪一时,为明代中叶著名的书法家。王宠书法追求的是一种疏宕雅拙的韵味,以韵写拙,而又“拙中见秀”、“拙中见雅”。明代书论家王世贞在《三吴楷法十册》跋中认为王宠所书的《琴操》“兼正行体,意态古雅,风韵遒逸,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何良俊《四友斋书论》评其书:“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人品高旷,改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可见,王宠在明代书法史的地位不容小觑,也是积极参与市场的书家且作品很受市场欢迎,遗憾的是目前没能找到可以佐证的文献资料,待日后补充。明代苏州地区参与市场的书画家绝不仅上述几家,因为他们在当时颇有影响力,与其他书画家也存在共同性,所以分析他们参与市场的行为和方式可窥见当时鬻画群体的情况。综上,明代有些个性强的文人墨客或不合时宜而屡试不第;或性情耿介而仕途不畅;或激流勇退洁身自好,遂绝意仕途归隐乡里,醉心于书画诗文之中。他们皆自觉地加入社会经济的浪潮中,鬻画为生。书画由高雅的非功利性艺术品逐渐转向功利性的商品,已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所以,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地位的艺术家把自己的画作拿到市场上参与流通,已经不是羞于启齿或者跌面子的事,反而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的价值观的体现。他们作品的润格已开始遵循市场规律,成为反映作者价值高低的象征了。在“吴门画派”的书画家中,尤其是在唐寅和仇英身上,体现了文人画家逐渐职业化和职业画家文人化的趋势。艺术家兼具商人的眼光,对待艺术作品也都有了双重的审美标准,既追求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又适当地迎合市场的需要为自己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文化艺术与商品经济在此处得以互动和整合。(责任编辑:帅慧芳)

猜你喜欢

书画艺术明代
李小宁 书画艺术
郭群书画艺术
关于出版第四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会刊的通知
书画艺术评优体系介绍
书画艺术评优体系介绍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明代延绥镇列女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