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连东关街为例谈历史街区保护
2015-04-06王巍
王 巍
(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11)
以大连东关街为例谈历史街区保护
王 巍
(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11)
介绍了大连东关街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案例比较分析法,阐述了历史街区保护面临的多种困难,并结合东关街实际情况,提出了历史街区保护改造的建议,为今后历史街区的保护和规划改造提供了参考。
历史街区,改造项目,规划
2015年下半年,大连市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启动东关街的改造工程,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网络上热议,很多人呼吁保护东关街,保留城市记忆。保护一个城市街区,并不是单一的物质空间改造,而是涉及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因而历史街区改造往往面临很多的现实困难。
1 东关街的历史
大连东关街,原名小岗子,属于日俄占领时期的中国人居住区,因俄日关卡在小岗子以东,故叫东关街。1905年—1911年时,小岗子具有了露天市场、医院、剧院、寺院、派出所、游乐场、油坊等生活配套设施,成为一个完整热闹的中国人居住社区。
2 东关街的现状
20世纪末,老大连人开始逐渐搬离东关街。2004年后,东关街部分区域改造,面积缩减了大半。现在的东关街被外地低收入者租房占据,危棚私建密布,环境脏乱。东关街周边区域大部分被改造,在新建筑的映衬下,老建筑显得尤为破败,被戏称为“大连的脖后灰”。
2.1 城市规划特色
东关街建成于20世纪20年代,多为两三层的连排式住宅,院落呈“回”字或“口”字形,J街巷狭窄,临街一层开设店铺,形成“门里有院落,门外成街道”的格局。东关街的建筑集合与道路规划四通八达,既可看作是井字形布局,也可看成是放射线的分割组合。
2.2 建筑特色
受19世纪末、20世纪早期的国际现代主义等近现代建筑和艺术潮流影响,东关街的建筑以欧洲风格和中国本土建筑风格的集合共存的形式呈现。建筑的材质多为红、黑砖砌筑,山墙上雕刻欧式印花,坡屋顶上的烟囱高矮不一,体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建筑形式以日式仿欧为主,线脚上多用对角排列式、三砖叠放式、结合式;门窗仿欧式古典主义风格,窗棂上加拱券。
2.3 现状使用情况
以华胜街18号~20号院为例进行调研:每个院落内部居住约十几户人家,居住者使用旱厕、公用水龙头,没有煤气、供暖设施。私自搭建简易棚屋,过道里堆满了杂物,生活环境较差。居民多用烧炉子、烧炕取暖,安全隐患多。
东关街的规划和建筑,受20世纪早期的国际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和殖民文化双重影响,既有欧洲的古典风格,又有现代设计的简洁特色,是殖民文化在大连城市建设方面的烙印,体现着大连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这是保护的意义所在。
3 国内外案例比较研究
3.1 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项目是国内早期历史街区改造的著名案例之一,在国内开创了“新天地”改造模式。项目开发前是一片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石库门里弄建筑,采用“开发商主导,政府服务”的投资策划方式,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建筑的砖墙、屋瓦和石库门形式,通过“功能置换”对建筑赋予新的商业功能,这种存表去里的改造手法以经济利益为最大出发点,有效地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在该区域塑造了全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历史街区的社会、经济和公众效益。
3.2 成都宽窄巷子
有着“千年少城”城市格局最后遗存的宽窄巷子,同样结合了改造和重建两种操作方式。改造后的宽窄巷子新旧建筑混杂,20%老建筑保留、40%更新、40%为新建,新建建筑采用大面积落地窗和钢结构,在清雅淳朴的民居风貌中略显突兀。改造过程中用外来高端商业取代传统的民间经营模式,打造成了以地方传统为外在包装的高档休闲区,虽然通过大量外来游客和本地精英阶层的消费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对过去来此地享受休闲市井文化的普通百姓来说,确实是一种权利的剥夺和记忆的中断,社会效益并不积极。
3.3 国外改造案例
欧洲国家现在多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动态保护方式,就是对历史街区更为缓和、更为系统、可协调的保护方式。具体做法是尽量保存原有街区街道肌理,保留修缮保存较好的建筑,拆除重建破败的建筑,重新引入新的建筑使用功能。国外较著名的改造案例,如都柏林坦普尔吧街区保护与改造项目、英国诺丁汉莱斯市场街区保护与改造项目,普遍被认为较成功。由于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不动产产权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原因,国内外的保护方式有所不同,欧洲的历史街区改造有着不同的特点:1)针对项目成立专门的改造委员会,负责项目策划与设计,与政府、业主、设计师及周边居民进行沟通,前期招商与后期物业管理等工作。2)项目周期较长,一般在10年~20年,有的持续时间更长。3)公众参与程度高。在项目重大决策时间节点,一般都会设置听证会,居民和公众投票的结果会影响项目改造的方向。
相比较而言,大连东关街有更为复杂的现实困难。建筑破败,建筑空间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原住民搬离导致市井文化断层,使得保护这一历史街区面临重重困难。
3.4 东关街改造面临的困境
1)改造主体的经济难题。上海新天地模式,即通过历史街区的改造带动周边地块建设,周边项目的经济利益反哺历史街区改造的资金缺口。东关街外围地块基本是城市建成区,再改造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借鉴上海新天地模式不可行。东关街保护改造,如果采用保存外部风貌、更新内部功能的模式,需要修缮、动迁、新建、市政配套等巨量资金,土地出让的资金远远不够,改造资金从何而来是一个难题。2)改造项目的文化难题。文化的价值不仅仅存在于其所在的街区,还包括整个街区有关的人物、古迹,甚至衍生至今的社会习俗。成都宽窄巷子项目在保护文化方面就存在很大争议,高档消费、休闲旅游替代了城市特有的平民休闲、市井文化氛围,为当地居民和一部分游客所诟病。东关街地区的原住民大部分已搬离,房屋租给外来低收入人群,街区生活氛围已经断裂,历史街区要保护和传承的灵魂已失。3)改造项目的城市难题。在城市交通方面,现状交通压力较大,尤其在长江路、鞍山路、兴业街、英华街的五叉路口,交通拥堵严重。如果保持街区原有道路,与周边建成区道路衔接不畅,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在城市功能方面,东关街紧邻城市青泥洼商圈,与新开业的柏威年商业中心相距仅400 m,若打造商业街区将面临难题。改造后的历史街区作为旅游景点,因为规划和建筑水平有限,常沦为“假古董”,继而导致商业经营不景气,游客人气不兴旺。这样失败的历史街区改造案例在国内比比皆是。
4 结语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改造,不单纯是保留城市道路肌理、修缮历史建筑那么简单,同时要兼顾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商业、旅游或其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需要较长的改造周期。
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历史街区改造想通用新天地、成都宽窄巷子模式来取得商业成功,会有很大的挑战。笔者建议,东关街改造应该类似慢炖小鲜,牺牲短期经济利益,以保护风貌、塑造文化氛围为重,采用莫干山、天目山等地流行的民宿模式,或者景德镇、苏荷等地流行的艺术家聚居模式,政府提出维护外观、限定用途范围等前提条件,连房带院进行出租。入住者需要具备有一定的资金能力,具备文化艺术素质、运营能力。通过一定的时间沉淀、口碑宣传,形成有文化氛围、有吸引力、有活力的历史街区。
在经济不断下行的今天,东关街历史街区改造项目,一方面需要满足保护文化历史、增加经济利益、完成政府政绩等多种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城市管理者、专业设计人士和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和智慧。
[1] 蒋耀辉.大连开埠建市[D].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
[2] 栾一斐.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大连市东关街为例[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4.
[3] 周向频,唐静云.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以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183):107-113.
[4] 石燕学.一个旧街区的重生——从都柏林坦普尔吧街区改建看旧城改造[J].城市住宅,2007(5):40-41.
Discussion on historical district protection with Dongguan street of Dalian city as an example
Wang Wei
(DalianAcademyofCityPlanning&Design,Dalian116011,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history and status of Dongguan street of Dalian city. Through cases comparison analysis,it describes various historical street protecting difficulties. Combining with actual Dongguan street conditions,it puts forward its prot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uggestions,which has provided some guidance for protecting and transforming historical districts in future.
historical district,transformation project,planning
2015-10-19
王 巍(1974- ),女,高级工程师
1009-6825(2015)36-0008-02
TU-87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