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塔城南湖干渠工程实施效益分析

2015-04-06张清江

山东水利 2015年10期
关键词:干渠

张清江

(新疆塔城市水利局,新疆 塔城 834700)

新疆塔城南湖干渠工程实施效益分析

张清江

(新疆塔城市水利局,新疆 塔城 834700)

【摘要】为促进经济发展,搞好塔城市库鲁斯台草原生态环境,塔城市水利局实施了南湖渠首干渠工程,本文对该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及其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疆塔城;南湖渠;干渠;工程效益

新疆塔城市位于新疆自治区境内的西北部,东边与额敏县相邻,西部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北靠塔尔巴哈台山,以山脊与苏联为界,南至额敏河谷与裕民县相连。南北长98km,东西最宽58km,占地面积43.54万hm2。塔城市南湖渠首位于恰合吉牧场牧一队和恰合吉牧场加尔(牧二队),项目区位于库鲁斯台草原腹地,距离场区约40km,行政区划归属塔城市恰合吉牧场。

南湖引水渠首及渠道工程兴建的主要目的是为库鲁斯台草原供应充足的灌溉水源,以及为1000户牧民解决水源问题。工程于2012-08施工,2013-11完工,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290.61万元,其中工程建设部分投资1247.02万元,水土保持部分投资43.59万元。

1 工程基本概况

1.1社会经济现状

塔城市恰合吉牧场一队包括104户牧民,由哈萨克族、柯尔克族和蒙古族等3个民族的人口组成,约为375人,其中困难人口为71人。拥有的草原面积达4566.67hm2之多,牲畜数量有5123头。另外的二队离恰合吉主牧场区为40km左右,共用418人,121户牧民,分别为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草原面积达4333.33hm2,还有270hm2用作草料地;有牲畜4112头。两队基础设备都不具有,至今未通电,群众的生活单一,至今没有文化活动室。牧民的经济来源集中在畜牧业,人均收入约2800元。

1.2工程现状

工程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库鲁斯草原,由于缺乏专门的引蓄水工程,草原的灌溉水源只能依靠临时进行挡水来解决,工程引水和输水能力不能满足原状要求,所以现状的水利工程设施已不能满足项目区农牧业发展的需要。南湖引水渠首及渠道工程的兴建为规划水平年的牧民定居工程提供先决条件,也为项目区农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1建立优质饲草料基地的需要

为使广大农牧民尽快走上富裕道路,改变传统牧业方式,改游牧为舍饲圈养,同时建立饲草料基地,解决牲畜越冬度春的饲草料问题,为发挥优势产业奠定基础。流域内有较多的天然草场,由于降雨量少,牧草生长矮小,产草量低。如果对这些地区进行适时适量灌溉,将变成优质牧草基地和优势产业基地。

2.2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

为了彻底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必须全面认识草地生态与整体生态环境的关系,从草地生态治理入手,切实遏制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充分认识到“没有水就没有草,没有草就没有畜,没有畜就没有牧民定居这一环境生态问题。完成南湖渠首的建设之后,可以给1000户牧民约4000口人以及5546.67hm2的改良草地提供充足的水源,对这些改良草地进行优化建设,可以促进牧民尽快奔上小康之路,有效提高草地生产力,解决草地超载过牧的问题,是实现当地牧区经济和生态环境改善和谐发展的需要。

2.3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项目区现状总人口793人,牲畜存栏总数0.92万只。目前牧民人均拥有牲畜12只,与《新疆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规划》规定的牧民全面奔小康的指标:人均拥有标准畜30~35只的要求相距甚远。项目区主要以牧业生产为主,游牧居民占有较大的比例,为了改变牧民落后的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实现游牧居民定居,是各级政府近年来一直推行的利民及牧民定居工程。通过饲草料地的建设,可置换草场面积9660hm2。

南湖渠首及渠道工程的修建将对当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的收入,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改善村容村貌,发展农村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可见,水库及灌区的建设是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3 工程与生态保护措施

3.1工程措施

按照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可知:南湖渠首引水枢纽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等别为Ⅲ等。工程建筑物设计标准:永久性主要建筑物3级,次要建筑物4级,临时建筑物5级。本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洪水标准: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 (P= 5%),相应洪峰流量112m3/s,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P=2%),相应洪峰流量为152m3/s。南湖引水渠首采用滚水坝形式,主要由进口段、溢流段、闸室段(引水闸、冲砂闸)消力池段及海漫段组成。冲砂闸和滚水坝垂直河床布置,自东向西一次布置有26.6m宽的滚水坝、1孔冲砂闸和2孔引水闸,引水闸轴线的延长线与冲砂闸、泄洪闸轴线延长线呈35°交角。设计引水流量为5m3/s,加大流量为6.25m3/s。

项目区干渠设计流量为5m3/s,设计流量为6.25m3/s,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级别4级,干渠及渠系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干渠总长6km,渠系建筑物9座,其中分水闸7座,交通桥2座。

3.2草原生态保护措施

1)对南湖渠首控制的天然草场内的牧民进行科普宣传,在草场醒目位置树立宣传栏和警示牌,提高对草原保护的意识。2)积极与畜牧局、农业管理站、国土资源局及恰合吉牧场进行沟通,对草场进行确权划界,制定天然草场轮牧制度,控制饲养量及放牧畜种。3)草原管理站与草场内的牧民签订草原防火、环保协议。

4 工程效益分析

4.1灌溉效益

该工程建成后,可增加灌溉面积5546.67hm2,灌区主要饲草料效益:按每亩地可增产300kg草料,每公斤按0.15元计算,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取0.35,经计算多年平均灌溉效益为131.00万元。

4.2牲畜效益

规划区现有牲畜0.92万只(标准畜),为达到天然草原的生态平衡和牧民过上小康生活的双向目标,按照草原的载畜能力所承受的范围,加强对草原的生态保护,同时也要保证牧民收入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截止到2015年人均拥有牲畜数量将会增加到30只。在水源灌溉区的牧场牲畜量将在5年之内由0.92万只增长为2015年的14.38万只。

4.3生态效益

2015年水源工程和灌区工程实施后,灌区2933.33hm2灌溉面积全部达到足水灌溉,抢洪灌溉2613.33hm2天然草场,项目实施后能满足农、牧业发展的需水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草场沙化、退化等问题。

4.4社会效益

本工程经过科学严谨的分析计算可知: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8%,经济净现值为203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16。经过以上三个指标的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除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的盈余外,还可得到203.00万元的超额社会盈余。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南湖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及天然草场的产草量,还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及天然草场抵御病虫害和恶劣极端天气的能力。

(责任编辑赵其芬)

【中图分类号】S 2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10-0053-02

收稿日期:2015-04-12

作者简介:张清江(1982—),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干渠
浅谈景电干渠梯形土渠改造措施及质量控制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昆明市盘龙区东干渠为例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国内首座跨南水北调干渠高铁拱桥施工呵护“生命源”
汲东干渠续建配套施工过程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对策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
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输水隧洞全线贯通
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在长距离输水干渠的应用
国家继续支持青海引大济湟工程建设
库塔东干渠施工阶段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