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Z油田三垛-戴南组油藏钻探挖潜的实践与认识

2015-04-06徐文敏康玉阳潘国辉

石油化工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断块油层油藏

徐文敏,康玉阳,潘国辉

(江苏油田试采一厂,江苏扬州225265)

XZ油田三垛-戴南组油藏钻探挖潜的实践与认识

徐文敏,康玉阳,潘国辉

(江苏油田试采一厂,江苏扬州225265)

本文通过对XZ油田三垛-戴南组进行高精度三维资料解释及地层精细对比,在深化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圈闭评价,改善了以往由于地震波信噪比低、品质相对较差,断层存在一定多解性的问题,对重新认识该区域构造形态,提交滚动有利单元,扩大勘探开发场面提供了有利途径。

地层对比;构造精细解释;钻探目标

高邮凹陷XZ油田含油层系主要集中在上中含油系统(E2s1、E2d2、E1f2+1)。下含油系统(K2t、K2p、寒武等)油气显示十分活跃。以往由于地震波信噪比低、品质相对较差,断层存在一定多解性,XZ油田三垛-戴南组油藏滚动勘探工作进展不大。2013年,通过高精度三维资料解释及地层精细对比,在深化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圈闭评价,有望重新认识该区域构造形态,提交滚动有利单元,扩大勘探开发场面。

1 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1.1油源及油气运移模式

XZ油田地层自下而上分为阜宁组、戴南组、三垛组、盐城组,XZ油田根据发现的油藏和地层结构特征分析判断,XZ主体地区上含油层系为深凹带阜四段烃源岩,下含油层系为本地阜二段烃源岩。

1.2储盖组合

XZ油田上部油藏主要储盖组合是以E2d层间泥岩为盖层,以E2d砂砾岩为储层的储盖组合。戴二段地层在断阶带内厚度200 m~480 m。该区E2d为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岩性为泥岩与灰质粉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地层埋深较大,砂岩整体不是很发育;但是处于较好相带部位,砂岩相对比较发育,含量10%左右,储集条件较好,能够形成较好的储盖组合。

1.3沉积微相

E2d沉积时期,南断阶E2d发育有扇三角洲及近岸水下扇。受沉积相带控制,E2d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各个亚相之间储层物性变化大,储层的储集性比较差。但是在其相带较好部位(如分流河道),砂岩较发育,含量在10%左右,储集条件较好,为低孔低渗储层;E2s1为河流相沉积,埋深浅,物性好,为中、高孔高渗储层。

2 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2.1垂向油气运移的机理影响油气分布

E1f4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主要靠大断层垂向运聚;E1f2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在断块内部侧向运移为主,横向调整。对于油气主要来源E1f4烃源岩的XZ主体,靠近主要运移通道真②断层,前排构造油气比较富集,纵向含油层位多,油柱高度大。

2.2储盖条件的优劣决定了油气是否成藏

局部盖层影响油气的富集程度。Z2断层上升盘地层受剥蚀影响,缺乏统一区域性盖层的层段,局部盖层发育与否直接影响油气的富集程度,地层砂泥比低的地区为油气富集区。

2.3次级断层封挡性好坏影响油气聚集

XZ油田四、五级断层是在二、三级断裂系统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调节断层,具有断层落差小,断层延伸距离短、切割层位少的特点,这类断层在油气进入区带后通过它进行块间的再调整作用,导致油气运聚、油气成藏更加复杂化。这些断层由于断距的差异,使得断层的封闭段与油层厚度存在差异,断距越大、断层封闭段越大、油层厚度越大。

3 地质综合研究

3.1地层发育特征

XZ油田XQ1断块地层自下而上分为阜宁组、戴南组、三垛组、盐城组,含油层系主要分布于下第三系始新统的戴南组一段。戴二段与垛一段之间、垛一段与垛二段之间为整合接触。

3.2地层的划分

地层划分与对比是油气田勘探地质工作的基础,是描述储层形态及其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前提,只有建立正确的等时对比地层格架,才能在全区范围内统一层组的划分、解释各级层组的储层空间变化规律。

3.2.1地层对比思路南断阶XZ油田分层是苏北盆地地质分层最复杂、问题最多的地区。主要表现为:(1)地层缺失严重,不同地区受断层和剥蚀面造成的地层缺失厚度不同,导致不能进行整体大范围地层对比;(2)局部地区主要标志层缺失,地层划分较为困难;(3)次生断层发育,不同地区断层组合形式不同,构造难以刻画。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XZ地质特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分层系建立地层对比格架:局部地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井进行标定,再与相邻井统层对比。

(2)井-震结合法:用井的可靠标志层控制单点,依托三维地震资料,充分利用随机线开展层位和断点精细追踪对比。

(3)平面-剖面结合法:南断阶构造活动强烈,不同层系、不同断阶地层变化大,先在同一断阶内统层,再结合平面变化、井的构造位置,对每一层系开展剖面对比,充分控制分层精度。

3.2.2断层封闭性研究由于本区圈闭以断块为主,断层的封挡性对油气保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前人的研究,断层的封闭类型包括泥岩并置封闭、泥岩涂抹封闭、毛细管压力封闭及其他类型。在本区发现的封闭类型大多以泥岩并置封闭为主,泥岩并置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对置盘地层砂地比,研究认为XZ油田地砂比小于20%时,断层封闭性好;当砂地比大于40%时,断层不封闭。

3.3构造精细解释

3.3.1层位标定本次研究主要是利用声波测井曲线制作合成地震记录以及多井联合标定的方法实现层位标定。

利用测井资料,通过XQ1、X3、XQ1-7等井的合成记录,了解了T23、T25反射波的反射特点。T23标定为黑泥岩反射,该反射层能量较强,同相轴连续性好,大部分区域特征稳定,利于解释追踪;T25标定为高导5反射,波组能量较强、同相轴连续性好,利于解释追踪。

3.3.2断层识别XZ油田整体为一破碎的鼻状构造背景,由北向南由三条较大的断层分割为四级逐级抬升的台阶。大断层间发育次级断层,分叉切割,形成复杂破碎的构造格局。凭借井震结合技术,通过断层剖面解释主要是以断层标志为基础,把控制性强的大、中型断层和明显的小断层解释出来,使其在平面上形成一个具有明显分块格局的断裂系统,再通过井间横向对比来识别小断层,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4 有利区带评价

4.1有利区带预测

由于XZ油田断裂带断层异常发育,导致构造破碎,圈闭规模一般较小,主要依靠周边构造动静态资料,对研究区含油气区带进行综合评价,将其分为I类、II类和III类。

4.2钻探目标优选原则

4.2.1多目的层兼探XZ油田主要目的层系为E2s1、E2d1和E1f2+1,若都能兼探到,既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也能降低勘探的风险。

4.2.2勘探外甩和评价井同时兼顾由于XZ油田的井资料较多,选择有较好油气显示的井所在的圈闭或者其附近的圈闭作为钻探目标优选的原则,减低风险的同时,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4.2.3圈闭落实且处于构造高带的目标优先钻探由于XZ油田为高邮凹陷三大正向构造单元之一,油源条件十分有利,只要构造落实且圈闭处于局部构造高带上,获得的成功率很大。

4.3钻探效果分析

为落实评价X29井区含油性及储层展布情况,2013年7月实施带有滚动评价性质的开发调整井X5-23井。该井于2013年8月完钻,在戴一段钻遇油层2层9.9 m,滚动评价获得成功。该井投产下部阜宁组油层。

为了进一步落实构造及产能情况,实施XQ1-37井,该井实施后与设计基本吻合,在戴一段钻遇油层1层3.3 m,油水同层1层6.9 m,于12月8日投产,初期日产油16 t。通过评价,X29断块基本得到落实,估算该块含油面积0.2 km2,估算新增地质储量20×104t。

为了进一步落实X29断块北部断层具体位置及完善X29断块注采井网,设计实施许浅1-36井,该井钻遇油层1层5.6 m,油水同层2层10.1 m,投产初期日产油8 t,钻探后反馈,该井钻遇油层为垛一段储层,发现三垛组新构造单元,估算该块含油面积0.18 km2,估算新增地质储量32×104t。

5 存在问题及下步研究方向

5.1存在问题

(1)由于XZ的地震资料属于真武-联盟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与竹墩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带,加之XZ油田构造破碎,本次研究虽然对XZ的构造框架能够准确把握,但对于构造细节尚不能完全揭示出来,局部断层解释仍存在多解性。

(2)本次研究主要在Z2断层认识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证明了Z2断层不是简单的一条断层,较大可能是由2条断层拼接而成,但如何继续认清Z2断层组合形态,仍需进一步研究。

5.2下步研究方向

(1)继续解剖该区断裂系统形成机制,进一步指导断层解释方法研究。

(2)继续加强XZ油田三垛-戴南组油藏滚动研究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对于XZ油田三垛组油藏进行老井复查工作,为XZ油田三垛组油藏下步工作打下基础。

10.3969/j.issn.1673-5285.2015.03.011

TE132.1

A

1673-5285(2015)03-0044-03

2014-12-11

徐文敏,助理工程师,2010年参加工作,现在江苏油田试采一厂工作。

猜你喜欢

断块油层油藏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低渗油藏注采结构调整与挖潜技术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基于模糊数学的油藏干层识别研究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注CO2混相驱候选油藏筛选评价新方法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厚油层隔夹层研究
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数值模拟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