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外国建筑史教学模式改革的试验方法

2015-04-06杨力维张秋萍

山西建筑 2015年2期
关键词:建筑史建筑学外国

杨力维 张秋萍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临安 311300)

谈外国建筑史教学模式改革的试验方法

杨力维 张秋萍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临安 311300)

阐述了浙江农林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外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目的,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了合理安排建筑史课程、调整课程结构体系、改进教学方式等教学方法,以探索出更为高效有趣的教学模式。

外国建筑史,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法

1 针对现状——看清外国建筑史教学问题

在浙江农林大学,建筑学专业是从2006年才开始创办的,非常短的办学历史使得建筑学专业的相关学科课程设置,课程的课时安排,课程的上课形式,课程的考核形式等各方面并没有一套完备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浙江农林大学任教外国建筑史课程,针对该课程,通过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发现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上课内容过于依赖课本。在国内的外国建筑史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过于依赖课本的问题,甚至完全按着课本上的段落写教案。建筑史其实有很多种写法,涵盖范围非常大,课本由于篇幅有限不能全方位覆盖,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教学和大量课外读物阅读的引导。

2)上课方式过于传统。外国建筑史的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目前在各大院校的教学方式上还是采用传统传授型教学居多,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而信息量很大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接受起来颇为吃力。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学生习惯了被动式的教学,而不会去主动思考,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

3)教学中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外建史设计教学往往停留在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面对实际工程中综合问题的处理能力则相对较弱,不知道如何运用学习到的各种知识使自己的设计更趋合理与完善,常常是被动的认识与处理。

2 确立目标——回顾外国建筑史教学目的

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外国建筑史的教学目的。外国建筑史课程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已陆续在我国各高校建筑系设立,作为一门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使学生们广泛了解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发展过程、形式渊源,从而进一步联系自己的实际设计过程,古为今用,明白在当代环境中应该有怎样的一个设计思考过程,是成为一位合格建筑设计师的必修课程。

另一方面,我们需认识到本科阶段的建筑学专业并不等同于建筑设计专业,作为建筑学本科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建筑师,毕业生既能够从事设计工作,也能够通过继续深造去从事建筑学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因此对于建筑学本科教育来说,需要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追求和兴趣,从而进一步明确学好建筑史的必要性。由此提出以下课程目标: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内容不应该只停留在课本上,应该广为吸取其他关于西方建筑史的精华,整理出一套更加有逻辑的理论体系传授给学生。并且寻找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全方面地对各个时代风格有更清晰的认知。

2)上课方式多元化。传授式教学有利也有弊,利在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最多的知识,弊在学生很难快速消化。外国建筑史内容很多,全部摒弃传授式教学是不现实的,应该将传授式与互动式教学结合起来,比如提问、分组讨论等等方式,都可以经常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一些自我思考的时间,课堂也会生动有趣很多。

3)加强综合能力培养。传输知识只是一个过程,最终的结果还是希望学生能将知识加以应用,毕竟建筑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教学中安插一些能力培养,比如让学生自己上台来讲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者甚至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做一些小设计,都有助于将生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3 根据内容——探索外国建筑史教学方法

3.1 建筑史课程前置

在我校,外国建筑史这门课程被安排在第三学年即大三期间学习,和国内大部分建筑学专业一样。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基础课程,在第二学年开始设计课程,做了一年的“建筑设计”之后才正式开始了解建筑的创造史、发展史。然后从第三学年开始一大波古代现代建筑袭来。造成的后果便是学生在起初迷惘时不断追问的“建筑是什么”没有得到系统的回答,认为建筑就该是自己做的那样。

建筑史对于建筑学专业就像是一门启蒙课,谁都不是生来就能做建筑的。学生在进入建筑学学习时,对于本门课程的由来发展等方面需做一定了解,由建筑的发展史引导学生思考建筑从哪里来,发展往何处去,建筑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建筑等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由此让学生有更好的思想准备。同时一位成功的建筑师绝不会只凭自己的个人意愿去做建筑,他必然会经过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这其中对于建筑历史和历史建筑的了解会在初期帮助他更快更系统地进入并了解这个专业。

在此,以我国同济大学建筑学对于建筑史课程的安排为例,阐述切实可行且更为科学的课程编排:即在大学一年级设置建筑历史课程,将中外建筑史的整体脉络和大致建筑历史让学生有基础了解;然后在大学三年级再次设置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等建筑历史课程使学生对建筑史有更为深入的思考,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使学习更为扎实,也体现其重要性。

3.2 课程结构体系应时做出调整

目前,外国建筑史的必修课程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和外国近现代建筑史[1,2]。由此,在课时分配上课程被生硬地分成了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各占24个课时。这样对于两部分并不均等的课程内容来说设置得很不科学。在浙江农林大学建筑学专业课程中,已有《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课程,故笔者对于当代建筑只需做大概梳理即可,使其与现代建筑做衔接。在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内容的整体把握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1)增加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部分内容至26课时。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部分的内容是离我们最远的,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接触的机会相对近现代建筑史会比较少,由此在理解上会相对困难,同时19世纪末叶以前的建筑发展史讲述的是外国建筑的起源,帮助学生拥有一个更为完整和条理清晰的建筑发展史脉络至关重要。根据其内容,在一些难理解的章节更需要配以足够的图文来讲解,除了教材配给的图片文字之外,查阅网络资料补充与内容相关的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点,甚至可以把自己在出国旅游时实拍现状照片或者视频给学生以既视感,由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近现代部分课时维持24课时。关于近现代建筑史部分的内容,是以工业革命为初始,以密斯·凡·德·罗和勒·柯布西耶等几位大家最为熟识的现代主义大师经典理论和作品为发展主体,并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多元化的建筑思潮。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较多的接触机会。更有学生将此期间的诸多大师当成学习的对象,以兴趣为助力,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而此时教师的工作则是更科学的引导,帮助理出脉络,形成大纲,同时可以与学生开展更多互动,展开相互式学习,进一步加深理解。

3)适当增设当代建筑部分2课时。当代建筑是发展中的建筑,如今技术上等多方面发展快速使建筑的发展呈百花齐放、快速迅猛之势,而这部分的大量建筑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把握当下最新理念发展和科技发展的脉搏,使学生拥有更为发展的眼光,激发学生的创作与时俱进。

而关于这部分在此只是起到衔接作用,关于当代建筑绝不是2课时可以讲述完的,故在此只为《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课程做铺垫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思维脉路。

3.3 教学方式与时俱进

1)课堂上互动增加。除了传统的传授式被动式教学方式,在课本内容外,一些关于建筑学方面的资料读物,影视作品均可用以调节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

在古代或现当代的某些较难理解的章节,可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如组织Group work,将内容分成几部分,让学生分组自主学习各自部分,然后轮流讲解,由此可以看到学生的思考,老师则在最后梳理内容,进一步综合内容,对学生讲解过程中的错误理解需及时指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学习效果必然优于单纯的传授式教学,由此坚信“一切建筑史都是思想史”。

2)课堂外也可适当沟通。组织学生Field trip。建筑学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对于建筑的本质空间的认识,更以实地的考察为最佳。走出校门,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可赴杭州、宁波、上海、南京等地充分感受现代及当代的建筑魅力,杭州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宁波博物馆、良渚文化村等均为可触可及的学习对象。而这样的学习过程切忌走马观花式学习,这样的过程完全可以作为建筑认识方法的培养过程,让学生带上四个“W”和一个“H”,即“what”——这是什么,“when”——什么时候,“where”——什么地点,“why”——为什么,“how”——如何做。这样一个询问方式可以把建筑的学习方式养成,在接下来的每个建筑都该有这样的求甚解的精神,那么对建筑的理解才能更加全面,自己在做设计的时候也就有理可循而非头脑风暴。

开展建筑时装秀party,可以让学生以古代或现代的建筑为模型,用环保纸质廉价材料制作时装模型,进行走秀或展示活动,一方面增加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作思维,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QQ,微信朋友圈等时下流行的共享平台共同分享一些资料,以不一样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带着社交的心态开展师生互动。这样的方式并不会占用太多教师的课余时间,同时给老师和学生拉近距离,有利于课程的展开。

3.4 考核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学习终归是自己的,那么对于学生,过多的理论知识背诵记忆并不能在考核之后体现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同时,死记硬背在短期内有一定记忆效果,但是在考试之后留在学生脑中的必然所剩无几,所以笔者从自身的学习经验出发,认为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由此,笔者将考核内容分为平时作业和期终考核两部分,平时作业中以设置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为主的内容为重点,平时成绩占40%,期终成绩占60%。

4 结语

外国建筑史是一段悠久的历史,笔者穷尽一生也无法完全诠释这其中的曲折故事。作为老师,对于建筑史以及建筑史相关中西方经典名著均应仔细拜读,而现行的相关建筑刊物也需及时关注,以在提高自身知识的同时开拓学生思维,提高课堂质量。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外国建筑史作为一名建筑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也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去探寻,也将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1]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刘先觉.外国建筑史教学之道——跨文化教学与研究的思考[J].南方建筑,2008(1):28-29.

[4] 刘先觉.再论外国建筑史教学之道[J].A+C,2009(11):41-47.

[5] 刘松茯.分段解读——外国建筑史教学笔记[J].华中建筑,2006(6):127-129.

Research on teaching mode reform ofForeignArchitecturalHistory

Yang Liwei Zhang Qiuping

(ZhejiangA&FUniversity,Lin’an311300,China)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teaching status and teaching aims of the course ofForeignArchitecturalHistoryfor Architecture Major of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the paper points out some teaching approaches by arranging courses for architectural history, adjusting course structural system and reforming teaching approaches, so as to explore more effective and interesting teaching models.

ForeignArchitecturalHistory, architecture major, teaching model, reform method

1009-6825(2015)02-0252-02

2014-11-03

杨力维(1984- ),女,硕士,助教; 张秋萍(1992- ),女,在读本科生

G642.0

A

猜你喜欢

建筑史建筑学外国
建筑史话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史话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外国公益广告
BIM涤荡建筑史 建协助推豫之梦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从建筑史上未载的故事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