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拓展创意思维为主导的女装设计课程的探究与构建
2015-04-06张春娥邹雨珊
张春娥 杨 嵋 邹雨珊
(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重庆 400715)
以拓展创意思维为主导的女装设计课程的探究与构建
张春娥 杨 嵋 邹雨珊
(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重庆 400715)
女装设计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兼具市场与创意特质的课程。本文通过女装设计课程中对来自日常生活的设计调研对象为出发点进行展开设计,然后以工艺制作的手法进行检验,来达到拓展学生创意思维的教学目的。通过递进式的训练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将创意思维与实践制作相结合,从而完成从调研、形态剥离、展开想象、造型联想、创意设计到实践检验的整个过程。
女装设计;创意思维;造型联想;创意设计
创意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揭示,从而产生崭新的想法。创意思维培养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一直被认为是常议常新的问题,创意思维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激活创造力。富有原创性的作品是创造力的外向性表现,对于服装设计思维训练的课程,是指通过多个抽象概念为命题的放射性思维训练,通过发散联想,从而对一个抽象概念滋生多个崭新的观点和诠释方式,最终落实到服装设计上。
1 课程目的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兼具创意与市场的专业,本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对市场知识的掌握,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以支持创造性的设计。然而目前的服装设计各类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课程作业普遍存在着“天下设计一般抄”的倾向,大多懒于动脑筋打开自己的创意思维,在就业环境的驱使下,更多的看重市场,而忽视了对创造力的训练。《女装设计》课程中所需要的创意思维不只是停留在艺术层面上,它是需要符合社会化大生产、服务于大众的,它既不能凌驾于物质之上,也不能低于文明的衡量标准之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准确的区分这两点,带领学生寻求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拓展创意思维,用绘画的手段完成设计基础的表现,用实物制作对创意思维进行检验。
2 以创意思维为主导的课程框架
教学中突破固有的模式是创意思维培养的重要任务,如今设计已经进入个性化时代,调研内容越细致,越能拓展创意思维。诺曼(D.Norman)在对设计教育改革的建议中曾提出:“在形式、功能、材料与制造之外,设计师必须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来应对复杂的设计挑战,特别是社会和行为科学,以及科学的统计和实验方法”[1]。在女装设计课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绘画及表现力,还要培养他们善于从生活出发进行创意思维展开的能力。
准备阶段:从发现生活开始。很多学生做设计苦于没有想法、没有灵感源,在课程之初,拟定题目,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植物、建筑、花卉、人体或者学生任一感兴趣的实物为对象进行观察,对观察对象进行调查研究是设计的基础,研究其外观、结构、图案、色彩等,同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的扩散。
发散思维训练阶段:对调研对象的外形或结构开始产生联想及想象。所谓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常见表现为思维境遇广阔、跃动不拘,在发散思维过程中,思考方式呈立体型向四面八方扩散,从而探索新的多样的结论[2],发散思维是创意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这一阶段,学生将所观察到及联想到的形态以手绘的方式进行表达,培养发散思维。在选定目标后,以设计对象为基础的联想及想象不拘于某一个固定的形式,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进行多种角度的变形设计,要求变形形态越多越好并兼具美感及创意,同时可开始思考变形后的设计形态可否与服装造型相关。
创意思维的实施阶段:以变形设计为基础开展女装设计。在展开和变形设计进行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将设计形态与女装图案、廓型、款式局部(如领型、袖子等)相关联,循序渐进地思考变形后的设计形态同女装设计间的关系,以此为借鉴进行女装设计,打破原有的女装款式市场化概念,在基本女装款式基础上追求创意设计,同时开始系列设计效果图的绘制。
成果检验阶段:以设计实物进行检验。女装系列设计稿完成后,选择其中任一款进行服装实物制作,要求面料选择合理,服装创意造型部分与设计图一致,思考创意设计与女装工艺间的关系,检验创意形态的合理性。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将设计的创意造型以面料小样的形式制作出来,小样制作成功后再运用到服装制作中去。以往的很多服装设计类课程仅仅停留在“设计”层面,以效果图为主要表达方式,设计与工艺脱节,导致设计图不切实际。将效果图制作成实物一方面是对工艺的检验,另一方面也是对设计效果的检验。
整个课程围绕上述四个部分进行展开,也即是形态剥离—展开想象—造型联想—创意设计—实践检验的过程。
3 女装设计课程设置及案例探索
3.1 课程设置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女装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过服装画技法、服装图案、服装色彩等基础课程,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及审美能力,具有展开发散性思维及创意思维的基础。在该课程前期,学生已掌握女装廓型、单品设计、女装关键部位尺寸及面料的初步认识,同时也对以往优秀女装设计作品有所了解并理解最终作业要求,该部分内容以理论授课及学生训练为基础。
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为36个课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意思维成了首要思考的问题,根据课程性质及特点,采取从手绘到实践制作的过程,通过手绘将思维打开、发散,不拘一格,通过制作,将思维落到实处,同时学生可根据作业要求在课后自行学习。
3.2 教学案例
3.2.1 案例一:以建筑为调研对象的创意思维训练
多角度思维发散:在案例一中,作者选择欧式建筑中的尖形屋顶为调研对象,分别从平视、俯视角度观察其色彩、纹样的形态(图1、2)。然后在素描本(sketch book)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其形态进行剥离与发散,作者从平视和俯视的角度观察到屋顶呈现不同的图案,以手绘的形式进行表达,再将这些图案与服装相关联,一部分以平面图案的形式设计到女装中,另一部分以立体的3D形态进行联想,从立体构成和立体裁剪两个角度对女装进行设计。如此一来,通过建筑获得的不同视觉感官图案,分别以平面和立体构成的形式在服装中均有表达。这一步是思维的发散和确定。
图1 调研对象分析
图2 造型联想
造型联想与创意设计:在确定两种不同的设计手法后,以此为依据进行创意女装系列设计。在这一过程中,作者需要同时考虑款式设计、图案的部位、面料、色彩及造型的工艺制作手法,在系列设计中,作者将前期所得到的图案在服装中以不同的手法和部位进行标注,设计及制作手法清晰明了(图3)。
图3 创意设计
实践制作与检验:进入到工艺制作阶段,作者同时结合平面与立体裁剪的手法。对有创意造型的部分,先通过制作面料小样的方式检查制作手法能否达到所绘制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制作了以建筑图案为灵感的手包和服装,图案的制作部分,通过将不同色彩的面料裁剪成条状然后再叠加缝制,形成立体结构(图4、图5);服装实物制作部分,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再到平面裁剪的不断尝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将制作完成的服装由模特穿着进行服装摄影,不仅是对服装制版及制作工艺的锻炼和检验,同时也是对学生摄影课程的实践训练(如图6)。
图4 实验制作
图5 设计实物
建筑本身具有独特的线条美和设计美,以建筑为对象进行创意思维训练,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观察到不同的图案、立体造型及组合方式,这些方式能为女装设计带来灵感。
图6 摄影展示
3.2.2 案例二:以植物为调研对象的创意思维训练
多角度思维发散:在案例二中,作者选择某一花卉为调研对象,观察花卉的整体形状、生长走向(图7),学生感受到:千奇百怪的花卉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呈现不同的状态,花瓣层叠处能透出不同形态花瓣的状态,而单薄的花瓣又能清晰可见脉络。接着,作者从所观察到的花瓣形态出发,从枯萎和绽放的花瓣两个角度分别展开联想,枯萎的花瓣可以通过面料来表现,将面料褶皱揉搓处理;绽放的花瓣色彩斑斓,进而联想到可以将纱织的布料通过水彩染色等方式形成渐变的效果来表现花瓣的色彩(图8)。
造型联想与创意设计:作者观察一朵花在不同光线、角度下呈现出的效果不同,将各种环境下的状态以线描的形式记录表达,然后通过对花瓣的造型不断进行思维发散及造型变形设计,联想到可以将花朵的柔软轻盈体现在服装上,花瓣层叠厚薄不均运用在肩部、袖摆及袖子处;花瓣图案则运用到服装各处,如领口、袖口、下摆、门襟、肩部等,通过图案的分解组合再造表现服装的风格,以此为基础设计系列效果图(图9)。
图7 调研对象分析
图8 造型联想
实践制作与检验:针对设计图所表达的效果,作者选择素色双面呢进行面料再造,采用覆盖、边缘拼接的方式将所设计的图案进行表现。再在改造的面料上运用毛毡,亮片的装饰钉珠进行设计,最后将所制作的实物以服装照片的形式进行展现(图10、图11)。
图9 设计效果图
图10 实验制作
图11 摄影展示
相较于建筑的硬朗,花卉的立体造型及形态更加柔和,更适宜表现温婉的女装,花瓣的色彩丰富,无论是渐变色亦或纹理都能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及想象,在女装设计中可对此进行借鉴。
4 结 语
女装设计课程为设计必修课,由于女装设计的市场性,所以在该课程中结合女装工艺同时对学生进行训练,又由于女装设计的创意特性,所以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后期创意设计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与前阶段的设计基础、服装画、女装工艺及后阶段的创意设计类课程相互渗透,构成完整而统一的教学体系。笔者在女装设计的课程中,以设计准备、发散思维训练、创意思维的设计实施及成果检验五个阶段为框架,培养学生从生活出发锻炼创意思维,以手绘为基础训练设计能力,以最终服装实物检验创意、设计与工艺的对接,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创意和设计能力。
[1] DonNoman:”WhyDesign Education Must Change” [EB/OL],http://core77.com/blog/columns/why_design_education_must_change_17993.asp.
[2] 张维青.艺术活动中的创意思维[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0,05(116):80-84.
Research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rse “Womenswear Design” Guided by Developing Creative Thinking
ZHANG Chun-e YANG Mei ZOU Yu-shan
(CollegeofTextileandGarment,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Being an obligatory course for the “Fashion Design” major, “Womenswear Design” is a kind of course which has both the marketing and creative qualities. In a stud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students were required to unfold design by daily life’s survey and verify the result by production process so as to expand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was developed through progressive training phases and creative thinking, and was combined with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As a result, the entire process from survey, stripping, imagination, modeling association and creative design to verification was completed.
creative thinking; womenswear design; modeling association; creative design
*资助项目:西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4JY04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XDJK2015C082)。
张春娥(1986-),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服装设计方法论。Tel:023-68251228; E-mail:1820303667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