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成效分析
2015-04-05山东省水利工程管理局山东济南250014
苗 苗,盛 雷(山东省水利工程管理局,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成效分析
苗苗,盛雷
(山东省水利工程管理局,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简述了山东省农村水电实施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的基本情况,从农村经济发展效益、工程安全及投资收益、低碳减排环保效用、生态效益与产业带动四方面对改造项目的效用进行了分析,提出明确财政资金投入重点、制定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和加强宣传协调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效用分析
山东省共建有5万kW及以下小型水电站129座,总装机容量8.4万kW,2013年实现发电总量1.19亿kW·h。其中1995年以前建成投产的农村水电站有96座,占总数的74%。2011年水利部、财政部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部署推进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作,山东省9市14个县(市、区)的23座水电站纳入《山东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实施方案》。改造项目总投资8554.58万元,重点对电站机电设备、金属结构、送出工程及水工建筑物进行改造、升级和加固。2015年底项目完工后,全省农村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5937kW,装机总量提高18.4%;设计年发电量增至8756万kW·h,以发电量计算的增效扩容潜力达到94.66%,对提升电站综合效益,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的效用分析
1.1投资收益及经济发展方面
据估算,山东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21.39万kW,资源储量占全国比重为0.43‰;全省农村水电2013年装机容量、发电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2‰和0.5‰,整体运行规模较小。但全国农村水电开发率突破70%的9个省份中山东列在首位。鉴于水能资源较为贫乏,资源已开发率较高的实际,全省投资新建农村水电站潜力有限。对长期带病运行、能耗高及几乎处于停产状态的电站进行更新改造,一方面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农村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降低电站运营成本,改善农村水电站的经营状况,其经济效益显著。全省23座老旧水电站建成后,新增年发电量4258万kW·h,按现行上网电价每年可新增发电收益 1575.46万元,占2013年全省农村水电发电年收入的37%。另一方面,山东水电的现行上网电价为0.3元/kW·h,较煤电低0.19元/kW·h,以水电替代煤电在缓解当地群众用电困难的同时,每年可直接降低农业生产、生活成本约2180余万元,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了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促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
1.2工程安全及整体效益方面
1995年以前建成投产的农村水电站经长期运行,普遍存在引水渠失修、压力管道老化锈蚀、水工建筑物防洪标准偏低等现象,威胁生产安全和防汛安全。2010-11,山东省纳入专项规划的157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面完成,项目批复概算总投资76.3亿元。除险加固后,水库蓄水位得到恢复或抬高,库容增加,发电水头提升,为水电站增效扩容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机电设备、金属结构、送出工程等进行重点改造,提高水电站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能够消除老旧电站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以相对较小的资金投入有效放大前期工程投资收益,全面提升水库除险加固的整体效益,保障了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提升了水利工程服务农村公益事业的能力。
1.3低碳减排环保效用方面
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单位GDP能耗降低17%(以标准煤计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3.3%~ 16.1%。“十二五”前3年间,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但部分减排指标进度滞后,全省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农村水电作为绿色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效扩容改造项目通过对原有水电站及其送出工程进行升级改造,以较低的开发和环境成本获得质量优越的电能:按新增设计年发电量4258万kW·h计算,每年可节约1.49万t标准煤,减排3.91万t二氧化碳和213.64t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优势明显,对全省2015年底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提高到4.5%”的约束性指标能够发挥显著作用。
1.4生态效益及产业带动方面
从全省范围看,农村水电站总体运行效率低下,个别电站处于半停工状态。2013年,农村水电发电量仅占装机容量14.13%,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2。以此次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为契机,通过进一步加强同一河流、区域农村水电开展联合调度,既能够发挥已建农村水电发电潜力,逐步恢复农村水电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可以避免河道脱流,保证河道最小生态流量,处理好发电、防洪、灌溉、生态等方面的关系,有效改善河流的生态环境。同时,改造项目促进当地电力、交通、供水、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社会融资,带动建材、机电设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增加相关产业大量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
2 主要政策建议
经初步测算,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可使电站装机容量增加30%~40%,发电量增加20%以上,机组效率提高10%~15%,如按保守增幅估算,全省1995年前建成投入使用的老旧电站全面增效扩容后,每年可直接新增发电收益约6900万元,节约6.9万t标准煤,减排18.4万t二氧化碳和985t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调整和优化能源发展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2.1进一步明确财政资金投入重点
一是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电站可以由财政资金全额负担改造资金,尽快消除公共安全隐患,巩固农村水电发展成果、保障电站安全运行。二是对承担公益性任务较多、自身收益欠佳,很难通过自筹及银行贷款等方式获得资金的电站,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逐步解决运行管理资金短缺难题,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对位于偏远贫困山区的电站,当地电力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生活用电紧缺,财政资金投入进行扩容改造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开采和消耗,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2.2制定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鼓励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地出台激励政策,提高农村水电站的整体盈利水平,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的投资建设。一是提高上网电价。积极制定电价调整方案,推动电价改革,按照“同网同价、同质同价”的原则提高农村水电的上网电价,提高电站综合效益。二是大力支持并网。协调供电部门落实并网接入系统,促使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的发电全部上网,确保扩容改造项目取得实际收益。三是实行用地扶持。借鉴其他省市经验,探索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全部实行划拨供地。四是加大税费优惠。对增效扩容改造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执行。
2.3加强宣传协调营造良好氛围
在实践工作中,可以建立项目改造前后对比资料档案,全面展示增效扩容改造对节能减排、惠农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协调发改、电力、交通、金融部门加大在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举社会之合力,推进“民生、平安、绿色、和谐”农村水电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崔春梅)
【中图分类号】TV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6-0036-02
收稿日期:2015-03-29
作者简介:苗苗(1978—),女,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