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昌县节水增粮工程建设分析

2015-04-05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5年7期
关键词:建昌县灌溉面积项目区

贺 磊

(葫芦岛市南票区水利总站,辽宁 葫芦岛 125027)

1 基本概况

建昌县位于辽宁省西部,隶属于葫芦岛市,全县总人口63.0万人,共辖区7个镇,21个乡。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县内河流主要有大凌河和六股河。全县土地面积314318.1hm2,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498hm2。其中耕地面积68273hm2,人均占有耕地0.09hm2,果园用地面积12726.7hm2,林业用地面积825.769hm2,荒地面积95916hm2,水域面积7052.3hm2,居民点、道路占地面积14847.5hm2,其他用地面积411.18hm2。全县耕地中有灌溉条件的23.97万亩,其余耕地均没有灌溉设施,靠天吃饭,土地产出率低。

1.1 灌溉发展状况

多年来,建昌县农田节水灌溉大力实施防渗渠道灌溉,低压管灌以及滴灌等措施。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通过采取滴灌、微喷等科技手段,农业种植采取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改善土壤保水控水能力;通过建立温室、大棚来高效利用光、热、水、土等农业资源的设施农业节水技术,使项目区的经济作物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灌溉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有蔬菜滴灌、葡萄滴灌、果树管灌、玉米超高产管灌及玉米膜下滴灌等,并开展了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如小德子乡玉米膜下滴灌示范区、素珠营子乡玉米套种模式示范区和玉米超高产田建设示范区,并组织了省内外10多家科研单位的专家和科技人员,针对辽西半干旱类型区的自然气候特点,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整合,建立了不同模式区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将保护性耕作、播前处理、坐水播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生防等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投入、稳定获得高产的技术体系,这些都利于普及和推广。在建设管理上,已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如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在建后管护方面有“村组集体加农户”、“农户分散经营”等运行管理模式。截止到至2012年底,建昌县各类工程设计灌溉面积27.6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3.97万亩,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13.99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8.36%,全部为高效节水灌溉,主要包括管灌11.99万亩,滴灌灌溉面积2万亩。

1.2 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属辽西旱作雨养型种植业,作物种类以玉米、大豆为主,粮食总产量31300万kg。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农业生产管理粗放,土地产出率低,抗旱能力差,作物产量随降雨多少及时空分配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粮食亩产400~500kg,近几年来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耕种基本实现半机械化,农机具购置年年增加,且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人民群众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在当地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指导下,农民掌握了一些农业生产的科学知识,并且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亩产达到900kg。

1.3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状

建昌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目前,全县土地流转尚处于农户自发和流转无序的状态,由于缺乏健全、统一的土地市场以及不合理的现行土地制度,土地流转仍存在流转效益不高、失地农民保障水平低、管理滞后等多种困难和问题。2013年建昌县“节水增粮”行动所在项目区,主要以农户各家各户的土地经营模式为主,委托流转模式为辅的经营模式。

(1)农户自发流转。农户委托村级组织或农户之间协商流转,这种方式比较灵活,有利于开展农业集约主化经营。

(2)委托流转模式。由于多年来靠天吃饭造成外出务工较多,缺乏劳动力造成部分土地撂荒或无法耕种,对可能撂荒的农田实行代耕、转包等流转方式,进而增加农民的更重积极性,解决了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1.4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建昌县2013年节水增粮项目区原有水利灌溉工程主要以井灌区为主,在工程管理和运行机制上为村集体管理,村委会负责村域范围内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工作。村委会负责工程的使用、管护、维修等工作,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这种形式的管理责任制,农田灌溉井的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项目所在村委会负责村域范围内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工作。村委会负责工程的使用、管护、维修等工作,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由村委会组织召开用水会议,制定规章,落实责任人,进行工程管理,责任人定期公开财务管理等有关事项,做到用水户用明白水、付明白费,以水养水。成立以村主任为领导的领导小组,由村委会指定项目区受益群众参与的管理模式。管护人员数量根据项目工程布局,工作量大小,在确保工程设施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能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配备。

2 工程建设条件及效益

2.1 水土资源条件

建昌县2013年“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布局本着水资源较好、有一定水利基础条件的区域,通过实地勘察确定项目区为:喇嘛洞镇、药王庙镇、玲珑塔镇、二道湾子乡、杨树湾子乡、巴什罕乡、碱厂乡等7个乡镇20个行政村。喇嘛洞镇、碱厂乡的项目区位于大凌河主河道两岸;杨树湾子乡、药王庙镇、玲珑塔镇、二道湾子乡、巴什罕乡的项目区位于六股河主河道两岸。地块比较集中,水资源丰富,水土资源条件匹配好。项目区所在乡镇现有耕地面积34.51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4.58%,人均耕地2.121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229亩。项目片区总需水量为121.34万m3,农业灌溉可用水量为801.85万m3,平衡结果680.51万m3,并且每个项目片区平衡结果均为资源量有富余,各个项目片区水资源可以满足相应项目片区需水要求。

2.2 粮食增产潜力

目前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为81.61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79.69%,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27.97%,中低产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粮食产量31.3万t,中低产田比重偏大严重制约了粮食亩产进一步提高,因此,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后,粮食产量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3 土地经营模式

目前项目区土地经营方式为分散农户经营,种植品种较单一,主要以玉米为主,占总种植面积70%以上,原有的有效灌溉面积以管灌为主(地下水)明水灌溉面积很少,由于灌溉定额高,增加农民种植成本,土地利用率低。近年来,项目区农民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对节水灌溉认识提高,个别项目区在小型农田重点县建设中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模式,并取得成功经验,项目区农民省时、省力、减少种植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摆脱“靠天吃饭,雨养农业”束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电力配套情况

建昌县在选择2013年项目区的时候,优先选择电力基础设施较好的项目区,水源位置尽量靠近可以利用的高压线路,尽量利用原有的电力设施;对于需要增容和重新配套电力设备的片区,采用多渠道筹资方式,一是由县政府联合电力部门落实电力配套措施;二是由县政府在土地出让金收益、水利非税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项目电力设施配套;三是县本级财政投入一定资金,用于电力配套措施建设补贴。

2.5 预期效益

在“节水增粮”工程建设中,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将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灌溉的保证率。项目实施后新增滴灌面积3.2万亩,其中改造面积2.02万亩;新增面积1.18万亩,种植的作物全部为玉米。按平均每亩增产300kg,经计算2.0元/kg,农作物经济效益可增收1920万元。项目区实施后,灌溉方式由原来的部分大水漫灌全部改为滴灌,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65提高到0.95,可以节肥,亩均节肥料36元,节水、节肥料费合计为121.46万元。

[1]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

[2]GB/T50363-2006.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

[3]GB/T50085-2007.喷灌工程技术规范[S].

猜你喜欢

建昌县灌溉面积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辽宁】建昌县农业农村局召开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会议
建昌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浅议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灌溉面积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