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2015-04-05张敏琪

兽医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细小狂犬病母猪

张敏琪

(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局,江苏苏州 215104)

浅析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张敏琪

(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局,江苏苏州 215104)

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是一种致死率较高,对生猪养殖影响较为严重的疾病,一旦爆发流行就会给生猪养殖企业及个体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病死猪肉一旦流入市场也将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为保证生猪养殖的安全性,减少该疾病所造成的危害与损失,针对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的症状及病理进行研究与分析,提高对该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与防止的有效性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诊断;防治

本文将首先对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的主要发病情况及症状进行阐述,进而对其病理解剖诊断及实验室诊断进行介绍,并进一步结合实际对该疾病的有效防止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介绍,能够对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1 发病情况及主要症状

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一般发病早期的主要变现是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或产下死胎、木乃伊胎,新生的猪仔出现大量死亡,流产率以及新生猪仔的死亡率都相对较高。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发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母猪精神及食欲正常情况下出现大量流产、死胎现象,仔猪出现厌食,体温升高至42℃,伴有呕吐、腹泻、口角流出大量泡沫性唾液,并继而出现四肢麻痹、运动失调、肌肉震颤、卧地不起、四肢呈划水样运动、间歇性抽搐痉挛等症状,最终导致仔猪的死亡。

2 病理解剖诊断

病理解剖是诊断病死仔猪是否患有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的重要途径,也能够为下一步的实验室诊断及病症防控措施的分析提供重要的素材与依据。对疑似因患有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死亡的仔猪进行病理解剖可以发现在病死仔猪的鼻腔内含有较多脓液,并且仔猪喉头粘膜呈现点状出血症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扁桃体水肿及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及水肿症状。同时还出现脑膜充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肺水肿,肾和心肌点状出血;肝、脾有散在灰白色坏死灶;初产母猪流产胎儿出现充血、出血水肿、木乃伊化、体腔积液等病变。

3 实验室诊断

(1)脏器组织的涂片、染色、镜检及细菌培养试验

在无菌环境下取出现明显感染症状的病死仔猪的脑、肺、脾、肝以及淋巴结等组织制成涂片并进行革兰氏和瑞氏染色镜检,同时将以上脏器组织制成匀浆进行细菌培养实验,通过多次实验室检测实现,在多次无菌环境下的革兰氏和瑞氏染色镜检汇总均为在仔猪器官组织涂片中发现细菌存在,同时在24~48h的细菌培养实验中也未发现细菌的生长,由此,可初步排除仔猪细菌感染致死的可能。

(2)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利用异硫氰酸胍法从有明显患病症状的病死仔猪的肝、肺、脾及淋巴结等脏器组织中提取DNA试验样本,并在试验检测前建立猪伪狂犬病毒和猪细小病毒的PCR,之后针对所提取的DNA样本进行PCR的扩增实验检测,在扩增中出现具有典型猪伪狂犬病毒(PRV)和猪细小病毒(PPV)特征的基因片段,并都具有相对较高的阳性率,可推断取样病死仔猪样本中存在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

(3)血清学诊断

对生猪发病症状明显的养殖场经产母猪、后背母猪及种公猪进行血液采样,并分理处血清样本待用,对血清样本通过猪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流行性乙型脑炎微量血凝抑制法、猪细小病毒乳胶凝集试验、猪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综合征微量免疫荧光抗体等一系列的试验进行血清学诊断检测。从检测结果中可以发现猪伪狂病乳胶凝集试剂检测试验呈现出较高的阳性率,猪细小病毒乳胶凝集试验检测中也有近半试验血清样本呈现养性,与之相对的,其他试验的检测结果中均未出现阳性结果,由此可基本排除生猪患有流行性乙脑、繁殖障碍以及呼吸道综合征的感染可能,据此判断存在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的几率较高,这也与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性。

(4)实验室动物实验检测

取适量病死仔猪脑脊髓捣碎,制成1:10灭菌生理盐水悬液,并加入青链霉素各1000U/ml,4℃过夜,通过离心处理取上清液,分别与后肢外侧皮下接种与3只成年健康家兔,注射剂量均为2ml,另外取2只成年健康家兔同位置接种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接种后进行48h持续观察,结果发现48h内,实验组3只家兔都相继出现了体温升高现象,呈稽留热,继续观察至72h后,实验组家兔在接种部位均出现明显的奇痒、啃咬、被毛脱落等现象,最后出现四肢麻痹、角弓反张、抽出等症状,并在接下来几小时内相继死亡。而对照组两只成年家兔未出现任何不良临床症状,体征正常,可初步判断实验组接种清液内感染有混合病毒。结合仔猪发病症状、病理解剖结果、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及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可对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进行最终确诊。

4 病症防治的有效措施

(1)及时接种疫苗,预防病症发生

由于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后母猪流产、死胎几率和仔猪致死率都相对较高,一旦感染流行将会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发病后的治疗相对难度较大,并且从发病到死亡时间较短,因此,必须要采取以预防手段为主的防治措施,降低发病几率。及时全面的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的有效措施,一般会采取接种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疫苗的方式来预防伪狂犬病毒的发作,根据仔猪大小分别在断奶前后定期注射0.5ml及1ml该疫苗,超过三月龄的架子猪注射剂量同样为1ml,而成年后备种猪及距离产期半个月的妊娠母猪均需要注射该疫苗2ml。对猪细小病毒一般会采取猪细小病毒灭活油佐剂疫苗注射的措施进行预防,主要针对初产母猪进行猪舍免疫,而育成公、母猪在配种前也应提前一个月接种该疫苗。此外,为防止DNA携带病毒,通过配种繁殖遗传,还需要对留作种用的生猪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筛选,染病幸存的仔猪及与染病生猪同群的仔猪禁止留作种用,而曾有过发病史的母猪后代,同样禁止留作种用。

(2)强清洁消毒,降低染病几率

饲养环境条件对于生猪的健康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环境条件差、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也给细菌病毒的滋生与传播提供了条件,这也将很大程度上增加生猪感染疾病的几率,同时饲养环境中的粪便污水等如不能及时清除,很容易造成蚊蝇及其他昆虫的滋生,吸血类昆虫的叮咬是传播病菌的重要途径,这也就更容易造成生猪的感染与患病。因此,加强圈舍的日常清洁消毒,减少饲养环境中细菌及病毒含量,是降低生猪染病几率的重要途径。饲养人员在日常的圈舍管理中,应注意做好圈舍的清理,及时清除粪便污水等污染物,并定期进行圈舍的全面消毒灭菌,注意消毒工作的充分到位,避免留下消毒死角,对于工作中所使用的各类工具也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同时做好驱虫杀虫、灭鼠等工作,实现对感染源的有效控制,为生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做好隔离饲养,控制疾病传染

有效的隔离是减少疾病感染,控制疾病传播的必要措施。养殖人员在进行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对健康生猪与染病生猪的隔离饲养,一旦发现母猪或仔猪出现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的疑似症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对病情进行上报,与感染生猪接触的饲养员及相关饲养工具也应避免与健康生猪接触,所有饲养员在接触过染病生猪后都要对衣物、所使用的工具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兽医在进行完染病生猪的检查后,也必须要接受充分消毒灭菌处理后,才能继续对健康生猪进行检查,避免疾病的大范围扩散,感染养殖场其他健康生猪。同时严禁禽畜混养,防止禽畜疾病的交叉感染,并应控制好养殖户家中的猫狗等动物在生猪饲养区域的活动,防止猫、狗成为病菌传播的载体,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

(4)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猪群自身抗病能力的强弱也是决定该疾病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饲养人员应加强对生猪的饲养管理,通过对生猪饮食结构的调节,增强饮食营养,提高生猪免疫力,并针对怀孕母猪及新生仔猪适量投喂广谱抗生素,要注意严格控制抗生素的投喂量,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同时要杜绝以抗生素代替其他治疗药物的应用,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病菌激发感染的发生几率,并提高猪群的整体抗病能力,降低病毒传染及大面积流行的几率,实现对疾病的有效防控。

5 总结

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对于保障生猪养殖户的收益,减少生猪流行病所造成的损失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对该类生猪流行病的检疫与研究分析,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疾病防控的有效性,进而保障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孙黎.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张敏琪(1982—),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在职研究生,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局,助理兽医师,兽医。

猜你喜欢

细小狂犬病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打败狂犬病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藏犬狂犬病的防治体会
犬细小病毒病(CPV)的诊断与治疗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为善小 传播爱——乐善好施从细小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