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克苏地区家畜品种改良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5-04-05窦建兵张西顺

兽医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细毛羊品种改良种羊

窦建兵张西顺

(1.阿克苏地区山羊研究中心,新疆阿克苏 843000;2.阿克苏地区畜禽改良站,新疆阿克苏 843000)

阿克苏地区家畜品种改良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窦建兵1张西顺2

(1.阿克苏地区山羊研究中心,新疆阿克苏 843000;2.阿克苏地区畜禽改良站,新疆阿克苏 843000)

经过几十年辛勤努力,阿克苏地区先后培育新疆羔皮羊、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南疆型绒山羊等优良品种,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地、县、乡三级良种繁育和改良推广体系。本文通过阿克苏地区家畜品种改良现状、主要做法和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提出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及建议。

家畜;品种改良;现状;做法;存在问题;建议

1 家畜品种改良现状

1.1 黄牛改良

阿克苏地区始终把黄牛改良工作作为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组织管理科学化、冷配站点网络化和培训工作制度化,有力地推动地区黄牛改良工作。全区2014年末牛存栏数达34.29万头,其中可繁母牛18.26万头,占总存栏的53.25%;西门塔尔牛及改良牛存栏22.22万头,占存栏总数的64.80%;荷斯坦牛及改良牛存栏3.43万头,占存栏总数的10%;黄牛存栏6.77万头,占总数的19.74%;新疆牦牛存栏0.94万头,占存栏总数的2.74%;新疆褐牛存栏0.43万头,占存栏总数的1.25%。完成黄牛改良数达到13.03万头,其中冷配12.61万头,平均受胎率80%以上;建有黄牛冷配点351个,从事冷配工作的技术人员395人,使冷配工作辐射到全地区各个行政村;加大劣质公牛的去势力度,去势劣质公牛0.59万头,杜绝劣质公牛交配;年供应液氮3.57万l,推广细管冻精26.96万剂,保证改良的需要。

1.2 绒山羊改良

阿克苏地区山羊数量多,约占全疆山羊的1/4,主要分布在“314”国道以北各乡(镇、场)和塔里木河两岸。2014年末全区山羊存栏134.62万只,其中绒山羊97.99万只,绒山羊能繁母羊达到64.21万只,占绒山羊存栏的65.53%。

近年来,在畜牧厅的大力支持下,阿克苏地区的绒山羊繁育和改良推广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确定了南疆绒山羊的中长期育种目标,积极开展了“高产品系”、“绒细品系”培育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经农业部审核批准,进入“国家绒毛用羊产业化技术体系”,为全疆绒山羊科研及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种羊生产基地存栏基础母羊2.05万只,年生产优质种羊1500余只。通过科学、细致的育种方案的实施,使“南疆绒山羊”白虎台核心育种群的个体生产水平提高到453g,最高群体平均产绒量536g,种公羊最高个体产绒量1150g,种母羊最高个体产绒量1025g。培育的种羊因产绒量高、遗传性能稳定而广受农牧民的喜爱。

1.3 肉羊改良

为提高养殖效益,2005年以来,阿克苏地区先后从澳大利亚和其他省区引入专用肉羊品种萨福克、杜泊、特克赛尔等,近三年又大量引入多胎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建设肉用种羊繁育场及标准化规模多胎羊场,在新疆羔皮羊保种区、细毛羊生产区以外的区域,根据每年产业发展形势制定肉羊杂交改良实施方案,开展肉羊杂交改良工作。

截止2014年,全区年改良肉羊60万只以上,累计杂交改良320余万只,繁殖成活杂交羔羊285余万只。建有专用肉用种羊繁育场7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小区)15个,建立和完善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200个,规范运行肉羊人工授精站点200个,规范建设肉羊改良示范村200个,示范户4000户,累计推广专用肉用种公羊1.2万余只,累计肉绵羊胚胎移植1.8万余枚,累计培育专用肉用种羊1.4万只,累计培训县、乡技术骨干人员5000人次。目前每年杂交肉羊新增产值达到1.1亿元左右,初步形成了种畜生产、杂交改良、集中育肥 “三位一体”的产业化新格局。

1.4 细毛羊改良

阿克苏地区细毛羊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坡地带,拜城县是南疆重要的细毛羊生产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国际羊毛冲击,羊毛价格下跌的影响,阿克苏地区细毛羊一直坚持以稳定数量,提高个体产量和品质为发展方向,2014年末全区存栏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及其改良羊69.36万只,其中生产母羊51.71万只,占总数的74.55%,个体均产毛量2.71kg,年产羊毛1882t。

2008年拜城种羊场被农业部列为新疆细毛羊原种场及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拜城综合试验站。拜城种羊场现存栏中国美利奴细毛羊2.41万只,核心群生产母羊9600只,平均产毛量达3.95kg,羊毛细度从60~64支过渡到以64~66支为主,羊毛平均长度达7.5cm以上,年培育优质中国美利奴种公羊700多只。主要供应新疆以及甘肃、青海等5个省区,深受广大牧民好评。

1.5 新疆羔皮羊改良

新疆羔皮羊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地区平原牧区和塔里木河两岸,品种改良已历时40余年,2014年末全区存栏新疆羔皮羊及改良羊87.77万只,因其适应性强、耐粗放、耐干旱炎热的特点,是我区饲养的主要品种之一。

库车种羊场是目前新疆唯一的新疆羔皮羊种羊保种场,受到羔皮市场长期低迷的影响,种群数量一直得不到发展,种群质量下降较大,现存核心群母羊1350余只,年生产种公羊500只,保证新疆羔皮羊种源供应。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加强领导,逐级落实责任人制度

近年来地、县(市)始终把品种改良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在地、县(市)、乡(镇)三级科学养畜示范点实行三级领导“挂帅”;每年制定牛羊品种改良实施方案,确定目标任务,并把品种改良工作作为部门及干部考核评比的内容之一,落实到人,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保证品种改良工作顺利开展。

2.2 制定和加大优惠补贴政策

2008年阿克苏地区制定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2009年开始,仅地区财政五年共计补贴2437万元用于肉用种羊纯繁和改良推广,县(市)相应配套财政补贴政策;2011年地区各县(市)实施了“安居增畜”工程,制定了“优质生产母畜外购”补贴政策,利用贴息贷款、扶贫资金和对口援疆项目等资金,每年外引优质生产母畜30余万头(只),仅近三年引入的小尾寒羊、湖羊达到8.5万余只,为小畜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2.3 坚持种羊自繁自育为主,不断提高种羊数量和质量

建有羔皮羊、细毛羊、绒山羊和肉用羊种羊生产资质的种羊场9个,其中自治区级5个。种羊场始终坚持常规技术和新技术结合育种,细毛羊、绒山羊常年坚持“五统一、五结合”的改良育种办法,采用胚胎移植技术扩大优秀种羊数量,建立细毛羊“超细品系”和绒山羊“绒细品系”,使种群质量不断提高,种羊越来越受到广大农牧民的欢迎,推动了全地区品种改良,为全地区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发挥了显著的作用。2014年全地区共鉴定和推广合格种羊4309只,保证改良工作对种羊的需要。

2.4 建设地、县、乡三级科学养畜示范村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推行科学养殖

为了尽快提高品种改良工作的效果,在示范点加强科技宣传和畜牧实用技术应用,增加良种母畜比率,提高受胎率和繁殖成活率,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水平,大力推广饲草料制作和饲喂技术,引导农牧民充分和高效利用农作物秸杆。坚持改良与饲养并重,真正做到良种、良料、良法,使传统的养殖方式得以转变,提高养殖效益。全地区共建有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41个、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22个、现代畜牧业养殖示范园区9个,以点带面起到示范效应。

2.5 开展广泛深入地宣传工作,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

加大宣传,利用报纸、广播、网络和电视等各种媒体,采取召开现场会、观摩会、赛牛会、赛羊会等多种形式,对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广泛深入的宣传品种改良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使广大农牧民树立科学养畜观念,掌握科学养畜技术,农牧民的科技意识有了明显进步,养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十二五”期间,每年完成畜牧业劳动技能培训4000人次、农牧民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次。

3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基层领导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品种改良工作摆到重要地位去抓

部分乡村领导仍把品种改良当作“副业”,没有像抓棉花、林果产业一样去抓品种改良,甚至对品种改良持怀疑、观望、否定的态度,空谈的多,大胆探索、主动实践的少,强调客观原因的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少,特别是乡村领导在工作中办法不多,措施不力、效果不大。

(2)科学饲养管理水平低,家畜品种改良效果难以体现

一是基础饲草料供给不足,特别是优质饲草料严重短缺。全地区专用饲草料地不断缩减,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大幅下滑,饲草料来源和价格受到直接影响,尤其是在冬、春产羔季节,很多养殖户只能依靠没有多少营养价值的棉杆、稻草等农副产品来给牲畜裹腹。二是农副产品的利用率有待提高。饲草料没有全部合理利用,存在浪费现象;饲喂前没有经过加工调制,消化吸收率不高。三是科学养畜意识不强。受传统养殖习惯驱使,不愿投入精力提高科学养畜水平,很难做到“良种、良法、良料”三位一体,提高良种畜的生产潜力。

(3)品种改良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个别县落实品种改良资金不及时,导致牲畜改良基础设施不全和人工授精物质供应不足,不能迅速扩大品种改良覆盖面,影响改良进度。

(4)改良母畜的保护措施还没有建立,不注重杂交后代培育,导致存栏牲畜的质量不高。

4 建议

4.1 明确牲畜品种改良重要性

各级党政组织要把品种改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广泛宣传品种改良工作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诸多益处;既要着力做好新引入品种的改良,也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兼顾传统优良品种的发展,共同促进畜牧业进步;县(市)乡(镇)实行品种改良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品种改良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4.2 建立和完善品种改良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进农区小畜人工配种服务

成立养殖合作社承担品种改良的社会化职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品种改良配种站,扶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员承包配种站,开展有偿配种服务;同时支持鼓励有条件养殖场(大户)也开展配种有偿服务工作,实现农区小畜品种改良的新突破。

4.3 加大饲草料的供应,提高饲草料的利用率

要深刻认识到优质饲草料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是紧抓国家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制定政策,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种植饲草料;二是建设饲草料交易市场,促进饲草料交流,尽可能降低养殖饲草料成本;三是加快推动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家畜饲养水平,发挥不同家畜品种生产潜力,推动全地区家畜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

4.4 加大本地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

要充分利用好本地培育的优良品种资源。在品种分布区有计划的开展本地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根据种群生产需要适时更新血液或开展导入外血试验,不断提高本地良种生产性能和覆盖面。

4.5 加强种畜遗传资源的监督管理和服务

一方面对种畜及其遗传材料的生产经营资质和质量严格审核把关。要定期对种畜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工作检查和资质审核,对违反规定或达不到要求要严格处理,确保种子质量。另一方面对出场种公羊实行跟踪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种公羊植入电子耳标,建立种公羊档案。随时跟踪监管种公羊的饲养、繁殖、流动、防疫和死亡情况,定期对种公羊进行检疫和种用鉴定,对有传染疾病或精液品质差的一律淘汰。

4.6 建立良种母畜保护机制

加大示范、宣传,提高农牧民的良种意识,要把做好良种母畜的饲养管理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制定奖励、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和帮助农牧民愿意饲养良种母畜;引导有条件的养殖大户购买分散在千家万户的良种母畜,统一饲养管理,实行科学养殖,提高生产水平。

4.7 加大培训,造就一批技术服务能力强的专业队伍

建立地、县(市)、乡、村四级培训,每年定期逐级开展技术培训;利用互联网建立品种改良技术服务平台,随时为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进行指导和交流;培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各种实用、适用技术的培训要理论结合实际,注重操作技能培训,取得实效。

[1] 蒋小怀,王锡波.新疆牲畜品种改良现状及发展对策[J].新疆畜牧业,2005,(4):16-18.

[2] 任淑玲.渭源县黄牛改良现状及发展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15,(1):60-61.

[3] 李莲瑞,陈根元,王晓斌,等.新疆卡拉库尔羊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 中国草食动物,2008,(2):63-64.

窦建兵(1967—),江苏沭阳人,本科学历,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南疆绒山羊、萨福克羊、特克赛尔羊等种羊育种、饲养和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工作。

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40);新疆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绵山羊优质种羊快速繁育。

猜你喜欢

细毛羊品种改良种羊
黄牛品种改良存在问题与对策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东北细毛羊提纯复壮试验报告
妊娠后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种羊繁殖配种技术
畜牧业品种改良现状与发展
种羊的兽医防疫方法
杨树嫁接换代品种改良选择及接穗采集处理
凉山半细毛羊肺炎支原体病的病原分离及生化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