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有效体育教学之教师因素研究

2015-04-05胡万祥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策略体育

孙 正,胡万祥

(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高校有效体育教学之教师因素研究

孙 正,胡万祥

(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基于第八次课改与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对高校有效体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重点关注影响高校有效体育教学的教师因素。认为,教学观念、学科教学知识、教学责任感、教学能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效能感和师德八个方面影响着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能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关注和扶持,为其进行有效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有效体育教学;教师;教学观念;知识;能力;效能感;师德

1 问题的提出

高校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问题是整个体育教育工作的核心。鉴于当前体育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实,以及社会对体育课程改革和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需要,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有效体育教学进行深入探讨。所谓“有效体育教学”,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定义,但从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角度,笔者认为可以将“有效体育教学”理解为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体育教育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1]。简言之,就是追求体育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

高校体育教师常身兼多职,集教师、教练、裁判、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角色于一身,体育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和教育行为,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体育技能,更要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素质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推进有效体育教学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众多影响因素中最特殊的因素。本文基于第八次课改与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以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支撑,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及现状,系统论证影响有效体育教学的教师因素,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2 影响高校有效体育教学的教师因素分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师和学生都视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当前教学质量低下的现实,我们要辩证看待,不能把所有责任归于学生自身不努力和缺乏锻炼,指责学生体育意识不强、健身观念缺乏,而逃避教师责任。我们认为教师因素是影响高校有效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追求有效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听取专家意见以及与一线体育教师讨论等方法,我们初步总结出8个影响高校有效体育教学的教师因素,其主要包括教学观念、教育教学知识、教学责任感、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能力、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效能感和师德等方面。

2.1 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人们对教学主客体或过程的本质或本源的见解和认识,也是教师对教学要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和为什么要追求这样的目标的认知[2]。高校体育教师只有具备科学合理的教学观念,才能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效的教,才能对学生体育观念给予正确的引导。现代教学观认为:体育教学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学习,提高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素养。现代教学观要求广大体育教师爱岗敬业,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以及进取精神和科学创新意识,减少传统的心理活动、习惯及功利因素的负面影响,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后现代主义体育教学观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思想交流,教师和学生围绕具体的运动情境,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进行思考,通过与对方的沟通最终达成和解(而非一致)[3]。这又要求广大体育教师放下传统教学思想观念,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互动,重新定位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使体育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开放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教学效果的提高首先要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有效体育教学要求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与时俱进,实现自身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树立主动性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终身体育观等观念,具备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与效益意识,践行奉献精神,摒弃功利主义,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2 教育教学知识

当今教育发展不再是单一的、拘泥于学科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必须是拓宽知识面的基本理论传授、重视应用能力和整体控制能力的培养[4]。教育和体育学科发展都要求体育教师具备教育知识及学科教学知识,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及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更为关键的是如何把自身知识进行整合,以学生易吸收理解的方式进行传授,即有效的“教”。教育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只有具备一个庞大的、合理的知识体系,才能全面辩证地认识体育教学,才能做到有效教学。

体育学科作为一门特殊学科,其学科教学知识更加突出实践性,有别于纯粹的学科知识和一般的教学知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想达到有效教学,就必须具备一个高度综合的知识结构体系,涵盖运动技能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体育专业理论知识、管理学知识、体育教学方法及相关的运动生理、运动解剖、运动心理、运动训练、运动保健学等等[5]。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把握学科理论发展前沿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尤其是学科教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内化后通俗易懂地表达给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

2.3 教学责任感

从古至今,传道授业都被作为教师的职责所在,这也是社会对教师个人职业角色的期望,教师对这种期望的认同和承担就体现为教师责任感。教师责任感是从教师的义务中引申出来的,它不仅包括教师对国家、社会和学生的责任,还包括对自己的责任。教师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体现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上;对学生的责任则体现为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责任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及对个人生命价值的追求等方面。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达到有效体育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具有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高校很多体育教师都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其原因有三:经济利益与课堂教学质量不挂钩;职称评价重视科研,教学成为“附属品”;学校不重视体育,体育教学被边缘化。目前,中小学出现的“放羊式”教学在大学里依然“流行”,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师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佐证。

2.4 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当具有的运用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才能和本领,是教师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就体育教师而言,其教学能力主要是指根据体育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地把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本领。教学能力是直接影响体育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我们根据与一线体育教师访谈的结果以及教学的先后顺序,借鉴管理的四大职能系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结合体育教学实际,将教学能力分为教学准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课堂管理能力以及教学评价能力。每一种能力又包含若干具体能力内容,详见图1。

图1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图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有效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俗地讲,“会”与“会教”是两个概念,“会”代表知识的储备,“会教”代表知识的传授,强调传授的效益和效果。一名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不断进取,真正做到有效体育教学。

2.5 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计划、学生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的应用。而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统筹教学要素,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激发、保持并促进学生达到相对有效的教学结果,因此,教师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成功选择和运用是影响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大多提出了教学策略的问题,可以说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价,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策略。如希尔斯提出来的替代性教学策略与生成性教学策略、加涅提出的指导性教学策略等。但总体上看,对体育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要大大少于其他学科。鉴于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我们更强调对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有效组合,因境制宜,突出灵活性。教师须将一定的教学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如讲解策略、示范策略、观察策略、决策策略、练习策略等,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实践表明:体育教师如果不能科学正确地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可能会导致师生精力消耗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学习走弯路、练习不得要领,甚至导致学生伤害[6]。而通过教师教学策略与方法的优化组合,可有效地将感知、思维、行为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学生学习、领悟动作技能快,还能提高学习兴趣与练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6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不断演变与深化,体育教学也经历了“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师生平等关系论”以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等几个阶段,我们认为这几种观点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它们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当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更倾向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有效体育教学强有力的保证。“教师主导”更倾向于对课堂教学整体的把握和调控,在课堂上更多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学生主体”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

就体育教学而言,我们认为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导”字上,导是为了教师更好的教和在教师帮助下学生更好的学。但导不代表放任学生漫无目标地学。体育运动技能的习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从运动生理学方面讲,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实际上是大脑皮层建立巩固与恢复活动——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当大脑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时,建立条件反射最为适宜,这就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加以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其次,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告诉我们,“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要经过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最后达到自动化阶段”,这也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练习次数与强度,以达到有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应该是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以及学习的评判者。

2.7 教学效能感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源于班都拉的自我效能感概念(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直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进而影响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最终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7]。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同等水平的体育教师,相同的教学设施、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就可能有教学效能感的原因,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比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增强自己的教学效能感。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强,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更加自信,就会自主学习相关学科知识与提高运动技术技能,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设置目标进行挑战与自我超越,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反之,则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信心、害怕困难、情绪低落。

2.8 师德

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职业理想、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有不少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甚至出现学术不端、道德败坏等恶劣现象。鉴于此,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体育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教育,还要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健身观念,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对体育教师的师德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培育优良学风,引导体育教师自觉抵制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倾向。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机制,探索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有效体育教学是体育教育界一直追求的教学理念,很多体育界学者、一线体育教师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构成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解析有效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探索有效体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影响有效体育教学的因素有很多,但教师因为占据着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而成为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调查访谈和实地求证,我们认为影响高校有效体育教学的教师因素有教学观念、学科教学知识、教学责任感、教学能力、师德、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效能感、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等方面。这些因素都很重要,任何一个因素都能影响体育教学的成效,因此需要对它们给予同等的、必要的重视。

3.2 建议

教师有效的教是为了学生有效的学;没有教师有效的教,学生则无法做到有效的学。对于广大体育教师而言,要做到有效的教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学观念的现代化;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及相关理论知识;要树立教学责任感,勇于承担职责,做到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虚心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加强对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整合创新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案,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科学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合理的评价;加强学习,增强信心,建立教学效能感;强化道德修养,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与此同时,高校应关注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改进、改善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建立完善的评价、监督、奖励机制,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职业观、价值观。切实关心和尽力改善体育教师的生活状况、工作状况,为他们专心于体育教学与科研创造良好环境,使广大体育教师能够有效进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 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37.

[2] 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38-39.

[3] 吴本连,季浏.论后现代主义体育教学观下的师生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08(7): 112-113.

[4] 吕渭源.有效教学论草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36-37.

[5] 刘婷.体育教学对我国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培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4):84-86.

[6] 李剑萍,魏巍.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6-227.

[7] Bandura A.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gnicive Development and Funetion[J].Edueational Psychologist,1993,28(2):117-148.

Study on Teachers Factors of the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UN Zheng, HU Wan-xi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Based on the eighth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 and the realistic requirements of physical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puts focus on the teachers factors affecting physical education. It proposes eight aspects which affects the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s of teachers: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knowledge, teaching responsibility, ability of teaching, role-playing of teachers’ dominanc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eaching efficacy and teachers’ morality. PE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learning behaviors, improve their teaching abilities and senses of teaching efficiency, establish good occupational morality; schools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should offer PE teachers with more attention and support, provide them with a good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for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concept; knowledge; ability; efficacy; teachers’ morality

2014-10-17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资助(2009sk381);安徽工程大学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13jyxm38)

孙 正(1983-),男,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G807.4

A

1008-3596(2015)02-0045-04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策略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