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培养研究※

2015-04-04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理论课道德

袁 景

(成都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83)

随着对外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思想、新观念日益丰富着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都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之以德,德者得也”。这些流传千古的谆谆教导告诫人们,要以“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修炼自身,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而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职业道德的养成目标,只有在职业道德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1]

1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所担负的责任

1.1 德商的内涵

“德商”是美国学者道格·莱尼克和弗雷德·基尔在2005年出版的《德商:提高业绩,加强领导》一书中提出的。其定义为:“一种精神、智力上的能力,它决定我们如何将人类普遍适用的一些原则:正直、责任感、同情心和宽恕运用到我们个人的价值观、目标和行动中去。”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居于首要地位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社会中广泛存在和发展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着力揭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明确规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将“德”置于首位。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科尔斯也说:“品格胜于知识。”教育德为先,做事先做人。一个人仅有道德意识、道德知识是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优秀学生,某些高智商、高情商的成功人士,为什么会发生行为偏差,做出一些令社会不能容忍的事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道德认知、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素质不高,即“德商”低。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向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针对时代特征与学生特点进行人才培养。

2 企业需要的职业综合素养

2.1 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技能、行为、作风和意识等方面。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所以,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是一种包含关系。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职业道德素质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作风等。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评出了9条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即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所以,大学生只有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这样职业活动才能正常进行,社会也才能良性运转。[2]

2.2 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大学生是未来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德商”,这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所面临的首要课题。

其实,许多国外大型公司对员工都有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要求。摩托罗拉公司用5个E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Envision(远见卓识),对科学技术和公司的前景有所了解,对未来有憧憬;Energy(活力),要有创造力,能灵活适应各种变化,具有凝聚力,带领团队共同进步;Execution(执行力),不能光说不做,要行动迅速,有步骤、有条理、有系统;Edge(果断),有判断力,是非分明,敢于并能做出正确的决定;Ethics(道德),品行端正、诚实、值得信任、尊重他人、具有合作精神。宝洁公司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归结为八个方面:领导能力、诚实正直、发展能力、承担风险、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团结合作、专业技能。

那么,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除要求具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守法、诚信、公平、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一,守法。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社会是法制社会,法制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保障,也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准绳。大学生更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把纪律约束内化为自觉行为,由他律转化为自律。

第二,诚信是职业道德素养的核心内容。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重要的准则之一便是诚信。现在社会上的信用危机已经渗透到大学校园,大学生中不守信用、不诚实的现象时有发生。德育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构建职业道德建设体系,坚持知行统一,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

第三,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固有属性。公平处事,公平竞争,杜绝欺诈、虚假等不良行为是大学生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第四,敬业是职业道德的集中表现。在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中,要大力倡导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积极开展职业观念、态度、技能、纪律、作风、责任等方面的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3 高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所需的多种能力

适应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生存、发展、成才与成功的必备能力,必须着力加以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主要涉及适应时代、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和从学校走向社会顺利发展等三大环节的能力。[3]作为一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除具有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外,从“德商”的角度来看,还得具有道德认识、道德评价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3.1 道德认知能力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最重要、最普遍的活动之一,经济活动与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一个学生道德认知形成的重要标志有两点:一是道德观念的形成;二是具备一定的道德认识的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就不能忽视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的培养。道德认识能力不仅能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而且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3.2 道德评价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市场机制不健全、不规范,相应的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建设相对滞后,由此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二律背反现象,令众多大学生无所适从。同样的行为,往往在社会中得到不同的评价,时褒时贬,时赞时斥。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社会道德价值评判标准的不确定性,给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往往会使学生迷茫。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评价能力,这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

3.3 辩证思维能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现象,大学生必须学会辩证思考,能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决定了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否成功迈向社会、能否成功立业并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大厦。

4 高校德育教学建设与道德素养和能力培养的关系

4.1 课程设置与道德素养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应有史、有论、有应用,有利于大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应用的有机结合中,全面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更好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以达到科学、有效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的目的。

4.2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4.2.1 创设情景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基本原理、观点,这是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可以通过“录像”“视频”“动漫”再现知识场景。通过教师创造的学习诱因,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习中去。

4.2.2 开展研究性学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验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评价道德,规范自己行为和辨证思维的能力,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紧扣时政热点,结合学生实际,由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性、前瞻性课题交给学生。各班学生可以“个体”“小组”的形式,利用周末、节假日进行实地观测、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最终形成研究报告,任课教师根据研究报告质量评定成绩。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和专业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3 多媒体教学

打破以往“教师—教材—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真正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枯燥、乏味、呆板的理论说教,让鲜活生动的内容走进课堂,增强教学直观性、实效性;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大容量、高要求与有限的学习时间、空间产生的矛盾;让学生真正有序、高效、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组织教师编写具有特色的统一教案、制定统一课件,各任课教师可根据所授课的专业特色对统一教案、统一课件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实施教学,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应用性强。

4.2.4 第二课堂设计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外教育也很重要,是辅助性教育,同样担负着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正确乐观的处世态度、健康的心理和社会交往和理性思考能力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可以与学工部、院团委联合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要求从课堂延伸到校园。以“诚信在我心,文明伴我行”为主题,采取诚信宣誓、承诺、格言征集等,通过职业道德征文、演讲、论坛、辩论、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同时在学院成立一些相应的学生社团组织,开办一些专栏,如校园生活点评、社会现象点评、时政述评、理性思考等。

总之,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要通过多种途径的合力来达到效果,也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创新。

[1]胡泽勇.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容忽视[J].教育与职业,2005(12):31-33.

[2]杜家忠.从教育现代化视角看高校师德建设[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3(4):61-62.

[3]周希贤,程新康.当代大学生适应能力体系架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2):389-391.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理论课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