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厂效益最大化的经营模式探讨
2015-04-04刘初春王军航
刘初春 王军航 张 敏
(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16600)
炼厂效益最大化的经营模式探讨
刘初春 王军航 张 敏
(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16600)
炼厂经营以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实现效益最大化应从炼厂选址、加工流程确定和生产经营组织等多环节、全方位着手,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现代企业经营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介绍了现代炼厂的经营模式,包括选址的关键因素、加工流程的确定方法和生产经营的过程控制等。
市场 效益 经济性 模式
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炼油业转变观念,借鉴西方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提高装备水平,扩大企业规模,经济技术指标不断改善,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与西方企业的差距明显缩小。尽管如此,我国炼油企业与西方炼油企业相比较,仍然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文章结合对西方炼油企业的了解、学习借鉴及追赶西方企业的实践进程,认为我国炼油企业还需进一步全面树立和提升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需要在工厂选址布局、流程规划设计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等几方面进行改进[1]。
1 以市场为导向布局未来工厂选址
在布局工厂选址时,必须以未来市场为导向,至少要预测未来10~15年市场需求可能的变化。
(1)未来市场产品、原油和原料的变化趋势
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以及环境保护的新要求,都会使市场产生变化。因此在布局工厂选址、规划和设计工厂流程时,要预测未来成品油及石油化工品的需求演变、哪些新产品将引领市场消费、原油及原料的供求关系走向、各区域的供求格局、炼油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内容,为炼油厂的选址布局提供基本方向。
(2)以区域原油产能、炼油产能及需求关系作为工厂选址的重要依据
炼油企业作为石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在布局工厂选址、规划和设计工厂流程时,首先要考虑原油资源、炼油能力和周边市场需求。当区域内未来市场需求大于炼油企业能力(即存在供应缺口),且有过剩的原油资源,则具备布局工厂选址的最佳条件(目标市场物流成本最低);当区域内未来市场需求大于炼油企业能力(即存在供应缺口),但缺少原油资源,则具备布局工厂选址的好条件(目标市场物流成本低);当区域内未来市场需求小于炼油企业能力(即存在供应过剩),但区域内原油资源过剩,则基本具备布局工厂选址的条件;当区域内未来市场需求小于炼油企业能力(即存在供应过剩),且区域内原油资源缺乏,则不具备布局工厂选址的条件(目标市场物流成本高)。
如东北地区环渤海湾的炼厂,由于东北地区已有的炼油能力约为100 Mt/a,而合理的原油供应资源约为75 Mt/a(东北地区自产原油+俄罗斯管输原油),东北地区对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远低于当地炼油化工的产能,炼油化工企业产品的终端市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其最终格局是环渤海湾的某些炼厂的原油、产品以及物流成本都高于沿海的其他炼油化工企业,长期存在竞争力不足的问题[2]。
(3)布局未来工厂选址还要考虑公用工程及主要辅助材料的成本及保障能力
炼油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电耗和水耗相对较高,还有大量的辅助消耗材料及设备,进出的原油及各种产品的物流量也很大,这些都对加工成本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综合保障能力强且经济的厂址不可忽视。
2 以市场为导向来规划和设计工厂流程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经营工厂的主要目标,而利润的形成取决于产品市场、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等方面。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原料(或已经确定的原料)通过何种技术路线生产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产品是实现工厂利润的关键。
(1)根据对未来市场的需求预测规划若干加工方案
根据对未来市场的需求预测,有针对性的采用合理的加工路线及相对领先的技术可以避免工厂规划的盲目性。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对未来市场的预测非常重视,市场论证的深度及投资的谨慎程度是中国企业所不及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炼油产业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技术路线完成原油的加工,并可以选择加工深度而生产成百上千个产品。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投资能力,综合各方情况,提出多种可行的技术路线以实现市场目标,然后通过经济性比较后选择最佳技术路线。
(2)根据对未来市场变化趋势的预测确定原油、原料和产品价格模型
国外石油集团尤其重视对未来的预测,重视建立确定未来原油、原料和产品价格模型,通过咨询有信誉、有权威的专业咨询机构以及市场前沿专业人士的预测研究来建立价格模型。其之所以如此慎重,就是为了避免投资的盲目性,这是一种科学的做法。对比中国的企业,明显存在着对市场重视不够,导致一些企业投资回报率很低,甚至发生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的状况。
(3)应用生产过程信息管理系统(PIMS)对所有加工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
大型的现代化工厂规模大、技术路线复杂、可供选择的技术路线多,对各种技术路线、规模能力进行经济性评估非常必要,但非常繁杂。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PIMS)对所有加工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得到高效和准确的结果,为炼厂选择最经济可行的加工路线提供决策依据。
(4)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优选技术相对先进的加工路线
在对多种加工路线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之后,原则上以经济性最好的方案作为首选。但当两个或多个方案其经济性接近时,我们应综合考虑原油供应的可靠性、主产品的需求前景和工厂周边的综合保障能力等,优选出可持续发展的加工路线。
(5)技术先进性不等于经济性
这里所说的经济性是指工厂效益最大化。经济性和技术先进性密切相关,但技术先进性并不意味着一定具有经济性。效益最大化要求采用合理领先的技术、合适的原料成本、最优化的加工流程和相对最低的加工成本完成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利润最大化,且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的技术经济指标中首先追求的是利润。
3 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活动
不断改善企业盈利能力,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目标。根据前文所述,在选址和规划炼厂时重点着眼于远期市场的发展,而对于一个已经成形的炼油化工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握当期市场及短期的未来市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应根据市场来组织。
(1)对市场预测实现动态化
这里所指的市场预测主要指未来1年,重点为未来1~6个月。许多因素都导致市场变化,市场变化将改变企业的赢利能力,而企业的目标是始终追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短期的未来市场将如何变化,企业的市场部门应通过收集来自各渠道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形成市场预测报告,并不断更新预测,为企业的“导航”中心提供信息支持,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2)对可能供应的原油品种进行评估筛选
国际市场上原油品种很多,性质差异很大,其品质按照轻重分有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按含硫分有高硫原油、含硫原油和低硫原油;按含酸分有高酸原油、含酸原油和低酸原油,任何一个炼厂都无法加工所有的原油。理论上说,当市场和设计预期吻合时,就应该按设计的原油品种选购类似品质的原油,这样才能发挥炼厂的最大能力。
从世界的原油供求格局来看,中东和西非仍是中国未来的原油主要供应地。这些供应地路途遥远,运输的经济性也就成了原油选购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原油品种产量低,供应商的储存能力也有限,购买这样的原油其数量和时间都受到严格限制;有些原油品种和设计油种差距很大,如果这样的原油具有价格优势,也可以采用2~3个或更多个原油进行调和形成一个和设计相近的原油。但有时很难在相近的供应地找到可供调和的2~3个油种,这就是说,需要先对可供货的所有油种进行筛选,过滤出可操作和有可能选购的油种。
(3)基于已确定的工厂流程,利用PIMS对可选原油确定性价比
“导航”中心根据对未来的预测报告,基于已有的加工能力和加工手段,已有库存的原油品种和数量,利用PIMS模型对可选原油进行性价比评定,作为原油采购人员的参考依据,指导采购。
(4)根据各原油性价比,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采购原油
尽管外贸采购人员已经掌握了可选原油的性价比,但仍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如性价比最好的油种可供的数量、最佳拼装的方式、运输船型的选择、各港口的环境条件等,把范围已经缩小的可选油种的详细信息及时反馈给“导航”人员,进一步优化并根据优化结果采购适于加工且最经济的原油。
(5)以当期“贡献毛利”决定加工负荷
当期是指同一市场期原料与之对应的产品市场期。由于原油供应地和炼厂地点不在同一地点,有的距离还非常遥远,原油从装船到转化成商品需要较长时间(有的甚至需要1个月以上),这就导致了产品和原料不同步的计价期,我们难以准确、快捷了解所加工的每一种原料对应的产品价格,难以确认当期市场好坏。市场好坏是企业能否取得利润的关键因素,在预安排加工负荷时,“导航人员”要根据所预期的同期原料和产品价格体系,优先预算当期单位加工毛利的高低。当单位加工毛利高于单位现金费用时,就会产生“贡献毛利”,此时,加工量越大越有利于改善效益,反之则相反。
(6)根据对近期市场的动态预测,利用PIMS对加工方案进行优化
根据前文所述,企业正在加工的原油或原料是之前采购的,这段时间差主要取决于“市场惯常的交易提前时间”和“原油供应地与需求地之间的距离”。采购时是基于对未来加工时市场的预测,而加工时市场的实际情况可能与原预期存在差异,甚至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根据当期市场状况利用PIMS对加工方案进行优化“纠偏”,达到实时优化的目标。
(7)按照优化方案组织生产实施
“导航”部门综合产品市场、原油、内部加工流程及装置运行状态编制优化生产方案,方案必须不折不扣的由生产部门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收集和反馈各装置、各环节出现的异常情况(包括装置安全可靠性、加工量、各产品组分质量规格控制、消耗等),不断修正生产加工方案,以期生产过程优化受控。
(8)利用PIMS对工厂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经济性分析
“导航人员”对加工计划(季计划、月计划、日计划)形成方案,尽管是最优化的,但仍停留在纸上谈兵。作为指令下达给生产运行部门后组织实施后,执行水平的高低是企业管理水平、员工队伍素质、装备水平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我们所追求的是执行结果和方案相吻合,某一工序环节因某种原因造成执行结果和方案相偏离,都将导致计划方案兑现率降低。因此,有必要每月或更短时间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找准差距所在,不断解决问题,真正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最优化。
4 结语
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炼油企业,我们必须把握未来产品市场需求发展的方向和原油资源格局,从工厂选址、加工流程设计和生产经营组织等各方面实现优化。
[1] 刘初春.实现炼厂效益最大化的经营实践[J].国际石油经济,2015(2):81-86.
[2] 刘初春.提升环渤海湾炼厂竞争力的途径[J].当代化工,2015,44(3),635-638.
近年石化工艺技术开发进展
催化剂集团资源公司(TCGR)总裁总结了最近几年石化领域新工艺技术的开发进展情况,简述如下:
(1)芳烃:主要动力是开发新催化剂、吸附剂和工艺流程,目的是提高生产对二甲苯的经济效益和能效。Gevo公司正在开发可再生对二甲苯的新生产途径。
(2)有机合成:这方面最重大的进展是BP利用合成气生产乙酸的新工艺,不用甲醇作为中间体,且不再需用腐蚀性的碘化物。用乙酸生产乙醇的新技术已由Celanese公司在中国实现工业生产,其真正目的实际上是用煤生产燃料乙醇。
(3)氧化:这方面的几项进展是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Novomer在开发用一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反应生产丙烯酸的路线,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Eastman化学公司与Jonson Matthey Davy技术公司开发出以煤为原料用合成气生产乙二醇(不是用乙酸酯作中间体,因为这项技术在中国已经实现)的新工艺。
(4)合成气及衍生物:Haldor Topsoe公司公布了水蒸气转化和低温变换催化剂方面的几项改进。在甲醇方面,北美的甲醇生产已经复苏,因为有低成本的页岩气甲烷可用,Methanex公司已把甲醇装置从南美迁至美国,备用装置已启动,新装置也在建设中。
(5)加氢:主要进展是乙炔加氢、食用油与脂肪酸加氢用高效催化剂。
(6)脱氢和烯烃:现在中国和日本正在开发丁烯脱氢制取丁二烯技术。新西兰INVISTH和Lanza技术公司开发的技术是利用废弃一氧化碳通过2,3-丁二醇生产丁二烯。Siluria开发的甲烷偶合制取乙烯技术正由Braskem通过示范装置进行验证。此外,ExxonMobeil宣布在新加坡的裂解新装置可以用原油裂解生产乙烯,这样就无需先生产石脑油来为裂解装置提供原料。
(7)生物质生产化学品:用糖和其他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化学品的工艺技术取得了进展。其中最重要的是目前在建或拟建生物乙烯、生物丁二烯、生物丁醇和生物1,3-丁二醇的生产装置。
(李雅丽摘自Hydrocarbon Processing,2015-03)
Invista推出“P8”精对苯二甲酸生产新工艺
Invista推出一种被称为“P8”的升级版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新工艺。据称,该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能量回收充分、用水量少、产出废物少等优点,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公司称,与几年前授让的PTA工艺相比,生产成本可降低20美元/t以上,与竞争对手工艺相比,生产成本最多可降低40美元/t。
(李雅丽摘自PCN,2015-04-20)
Discussion on Business Model for Profit Maximization of Refining Plant
Liu Chuchun,Wang Junhang,Zhang Min
(DalianWesternPacificPetrochemicalCo.,Ltd.116600)
The major purpose of a refining plant is maximization of profit.For realizing profit maximization,it was proposed to take various procedures into consideration such as site selection,determination of processing procedure,and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The business model of modern refining plant was introduced,including the key factors in site selection,determining method of process,and process control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arket,profit,economy,model
2015-04-08。
刘初春,男,1963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炼油工程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从事经营管理、运行优化和炼油技术。
1674-1099 (2015)03-0006-04
TE6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