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城乡环境景观建设探析
——由《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规划》带来的启发

2015-04-04邓小明

陕西林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环境景观景观规划大地

邓小明

(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 西安 710082)

新时期城乡环境景观建设探析
——由《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规划》带来的启发

邓小明

(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 西安 710082)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城乡环境景观建设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做好城乡环境景观规划的要旨,并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城乡环境景观建设要点给出建议。

城乡环境景观;大地园林化;规划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不断增强的推动下,各地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在下一个时期,中小城镇建设的进度将达到一个高峰期。按城镇户籍人口统计,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尚在54%左右。这说明我国实际的城镇化率还很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与我国发展阶段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左右的平均水平。联合国关于世界城市化展望的最新研究报告预计,中国城镇化从现在到2030年还会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届时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70%左右。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城镇人口还将增加3亿左右,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总量[1]。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城市环境和生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更高、更广的居住环境需求,陕西省政府于2011年组织编制了《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规划》,并在2012年逐步实施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这一措施是将传统的城市园林建设推广到广大乡村的一种新尝试。作为《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参与人员之一,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就该“规划”做些总结和梳理,以期对我国其它地区城乡环境景观建设提供有用的借鉴。同时在这里重新拾起“大地园林化”这一历史命题,希望能在新时期赋予其新的使命。

1 大地园林化建设与城乡环境景观建设的联系

1.1 “大地园林化”的渊源与内涵

“大地园林化”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早在1958年毛泽东主席就在北戴河提出“大地园林化”这一宏伟设想,“要使我们祖国的山河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大地园林化”口号曾一度作为我国城市园林和大地绿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下,我国园林绿化建设在群众造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城市公园的营造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造园传统。之后由于文革动乱,国家建设基本处于停滞阶段,“大地园林化”几乎长时间不再被人们提起。

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大地景观(LA-Landscape Architecture)理念再次引入我国,这是中西文化在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的又一次碰撞,“大地园林化”的意义也在与其交流、对话中获得新的阐释和新的生命力。

新时期大地园林化建设应该是按照综合规划对国土进行绿化美化的一项综合生态工程,绿化是大地园林化的基础,园林化是绿化的发展和提高。实行大地园林化,既要保护自然,美化大地,又要保障山川草木之利,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环境和生活水平。大地园林化较之单纯的造林绿化,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它是国土绿化的高级阶段,其规模和形式是因地制宜、多种多样的。

1.2 大地园林化与城乡环境景观建设

在建设对象上,大地园林化涵盖面极广,通俗地讲就是将能绿化的国土都进行园林化建设;城乡环境景观建设所针对的主要是城乡人居环境及城周生态环境,尤其是新兴小城镇、新农村等。可以看出,大地园林化适用性更广,因此,大地园林化可以作为城乡环境景观建设的主要形式和手段之一。

就建设目标来说,大地园林化是为了打造具有一定观赏性的人居环境;城乡环境景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构建生态、环保、宜居的新城镇。景观价值与生态价值是可以协调统一的,也就是说大地园林化可以作为城乡环境景观建设的重要指标,实现了“园林化”的城乡环境,即是城乡环境景观建设的较高水准阶段。

2 我国目前城乡环境景观建设的趋势

2.1 以人为本的园林社区建设逐步兴起

我国城镇环境景观建设在经过从“绿化”到“美化”的质量提升后,目前正向构建以人为本的友好型宜居环境迈进,简而言之即打造“园林化”社区。园林社区这一概念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绿化、景观设施营造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人服务,而不是片面地追求空洞而不切实际的视觉观感。功能性与艺术性地高度结合是新时期景观规划设计从业人员的追求,也是目前市政园林、住宅区园林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一些城市大型广场建设已经开始摒弃“以大为美”、“震撼性”、“地标性”等脱离群众切身体验的口号,取而代之的是增加公共空间绿化率、增加休息设施、增加人文内涵;在城镇住宅区环境景观建设方面也是如此,一些北方水资源紧缺型城市不再过度追求人工湖、喷泉、溪流等违反自然规律、维护成本高的景观设施,转而更加注重住宅区的生态、自然、健康与宜居。

2.2 观光农业型乡村景观发展迅猛

在乡村环境景观建设方面,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环境景观建设正由传统的植树造林模式转向经济效益型景观营造模式。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即人居环境建设问题,只有通过乡村景观规划才能形成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2]。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需求催生了乡村观光农业的发展,这也是我国乡村环境景观建设的最佳模式。将农业景观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是生产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集成性景观,它是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与休闲相融的产业[3]。观光农业型乡村景观建设在保留传统农业生产场景与乡村生活气息的同时,适当地增加趣味体验、科普教育、休闲观赏等内容,发展出诸如采摘园、垂钓园、农家乐、花卉节等生态型旅游产品。观光农业型乡村景观建设在我国江浙一带以及川渝、广东等地区发展尤为迅猛,观光农业经济也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支柱,因而观光农业型乡村景观建设也得到广大农户的支持。

3 城乡环境景观规划应明确的几个要求

3.1 规划目标要切合民众需求

环境景观规划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必须以群众对环境建设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环境景观规划,以是否满足了群众对环境的需求来评价规划的适宜性。对于城镇居民,可能更多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便捷性、人均绿地水准、绿地的健身功能及景观品味;而乡村居民则更多关注村镇绿化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性、环境养护的便利以及绿化带来的经济价值等。就我国目前所处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城镇与乡村景观风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两种环境下的居民对环境建设的诉求也不一样,制定切合民众需求的环境景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3.2 规划应体现环境共生理念

在环境景观规划时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同样重要的是还要做到“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即指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也就是环境共生。环境共生是一条重要的自然生态法则,也是我们人类的生存法则。遵循环境共生理念,是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共生城乡景观环境营造时应以自然景观环境为主,然后将人为景观环境与自然景观环境建立环境共生的关系[4]。在进行城乡环境景观规划时应全面考虑区域内各环境因子的共生关系与发展需求,如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动物与植物的关系等,一个合理的规划应当能梳理、搭建起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组建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创造条件,让环境资源得到共生发展。

3.3 规划要做到顺乎自然而非违背自然

在经历前以时期经济热潮下大开大挖式人居环境改造后,近年来新常态下环境建设逐步趋于平稳和成熟,重新回归近自然、原生态理念。环境景观规划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现有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用地等诸多前提条件下,如何做到最恰当利用已有资源,创造最合适的人居环境,而不是一昧地进行人工改造,甚至违反自然规律。自然系统保障着人类的幸福和健康,对它的理解和维护是土地和资源合理规划的基础。那些最敏感的和最具生产力的地区及自然地最佳环境,应以它们的自然状态保存下来[5]。尊重自然可以在很多方面体现,如采用乡土树种、借用已有地形堆山、依据地势规划道路、引入原有水系作为源头等等。

4 《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规划》对城乡环境景观规划的启发

4.1 《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规划》主要规划内容

《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规划》是陕西省对关中地区进行全面城乡环境建设的一个系统性规划,以绿化美化为主要手段来实现环境景观质量的提升。其覆盖范围包括关中地区城市、乡镇、村庄、厂矿企业、学校等所有涉及生活或生产的场所,主要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八化”,即:城市森林化、乡镇园林化、村庄林荫化、路渠林带化、农田林网化、河流生态景观化、出入境口绿化美化、荒山荒坡全面绿化。项目建设完成后,区域内能增加绿地面积约70余万hm2,增加绿化覆盖率约10个百分点。

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是涉及陕西关中地区2 000多万人口的重要民生工程,旨在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建设友好型宜居环境。该项目是以大地园林化为手段、以生态绿化为核心进行城乡环境景观全面提升的一次有示范意义的尝试。 项目实施两年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新时期我国城乡环境建设的一个典范工程。

4.2 对城乡环境景观规划的启发

(1)以生态绿化为核心,进一步增加绿化面积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城乡环境绿化在很长一段时期不作为规划指标或指标较低,因此就目前来看,城乡环境景观最大的短板还是绿化率偏低,公共绿地不能满足居民需求。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的《201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6 m2,这一数据比十年前有大幅提高,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准(英国伦敦人均22.8 m2,法国巴黎人均25 m2,美国华盛顿人均40 m2,波兰华沙人均70 m2,澳大利亚堪培拉70 m2)。足够的公共绿地和城乡绿化率是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基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环境景观建设的核心仍将是以增加绿地为主。《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规划》正是抓住了这一要点,以全面绿化、增加绿地为主要任务,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2)以服务居民为导向,建设友好型居住环境

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符合其需求的环境景观规划,这也是《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规划》深得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城镇,绿化场所主要为住宅小区、公园、广场、街道;在乡村,绿化场所涉及庭院、村庄周边、乡村道路、水渠等。针对不同人群,建设适宜其生产、生活的友好型人居环境,建设工程才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和高效率地实施。

(3)以地域文化为源泉,形成各具特色的城乡景观风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尊重乡村地域文化和地域精神,景观资源的开发都尽可能的考虑维持原有的地域特色[6]。在进行城乡环境景观规划时,如果能紧紧扣住地域文脉,则能让规划更加鲜活、富有性格,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视觉重复。我国有很多文化遗产活态地保存在一些城镇、村落,它们是我们的民族赖以发展的文化根基,在进行环境景观规划时应该从这些古老文明中汲取营养,并恰当地运用在树种选择、广场主题、建筑风格等多个方面,形成具有地域识别和感观差异性的城乡景观风貌。

[1] 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4-10.

[2] 黄春华,王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的生态设计[J].南华大学学报,2009,23(3):93-98.

[3] 曾静雯,李敏.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2014,(7):123-125.

[4] 陈锦赐.以环境共生观营造共生城乡景观环境[J].城市发展与研究,2004,(6):1-10.

[5] 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 程俊.乡村环境景观建设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 (6):61-63.

On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Implications from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Garden-like Guanzhong Area

DENG Xiao-ming

(ShaanxiInstituteofForestInventoryandPlanning,Xi'an,Shaanxi710082)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was analyzed and the key points for futur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were proposed.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in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were put forward.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garden-like construction; planning

2015-04-08 作者简介:邓小明(1982-),男,江西吉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湿地生态保护规划工作。

TU984

A

1001-2117(2015)04-0087-03

猜你喜欢

环境景观景观规划大地
大地之歌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项目教学法在环境景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大地之灯
大地黄好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城乡结合部环境景观规划与建设问题初探
浅谈竹文化在环境景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