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点题名文化发展及其特点浅析

2015-04-04陈有军杨敏娜石重福

陕西林业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造园园林植物古典

陈有军,杨敏娜,石重福

(1.宝鸡市辛家山林业局,陕西 宝鸡721004;2.宝鸡市马头滩林业局,陕西 宝鸡721006)

在园林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植物的许多特性被人们赋予了深刻的内涵,或表达自己独特的气质,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抒发内心的情感,由此植物本身就有了独特的文化内涵。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植物的造景在材料选择和配置手法上都饱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植物景观将自然界的风光能浓缩入园林之中,而又显得更加精致、以小见大、更富意境。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中,景题是一种普遍使用的点景手法,悬置于门楣之上的匾额、门两侧柱子上的对联、摩崖石刻或是点景碑刻皆是景题的表达形式。在内容上,有时写景,有时记事,有时抒情,有时言志;画龙点睛,起到表现园林情趣的作用。园林的自然之景往往是静态的,而景题本身则蕴含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容,它给周围的景观补充了以强的精神活力,将自然景物的意境扩展开来,这样的品质,让景题成为中国传统园林最具特色的造景方法。

纵观中国四千多年有文字可靠的文明史记载,2100多年的封建朝代传承皆是以农立国。因为农业的绝对主体地位,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正是以农立国的历史传承造就了历代炎黄子孙对植物的深厚感情。

1 萌芽及初步发展期

在原始的渔猎时代,人们与植物比邻而居,并对植物逐渐认识、区分和应用。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在满足人类基本的生存需要、植物功能综合开发利用的情况下,人们对美有了需求,开始逐渐注意到野生以及栽培植物的形象、色泽,并选择性地逐渐加以简单栽种和开发利用,并逐渐形成习俗。而以植物为造景主题的景点最早是在先秦时期的姑苏台馆娃宫的采香径。根据春秋时期造园史料,《述异记》记载:吴王夫差造“梧桐园”、“会景园”的过程中,“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朝代传承中,第一个长时间得以统一安定的时期,是封建的农业经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大力发展时期。这些不可或缺的条件,使古典园林摆脱了早期主要利用自然植被景观的特点,开始创造性地根据人们自己的意愿和文化理念,将各类园林要素有机集成,使古典园林快速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汉承秦制,建成的上林苑,位于终南山北麓,当时渭河南岸川原秀丽,河流纵横,自然植被已是非常丰富。人们为了猎奇,广种各地官员进贡的大量名果异树、奇花艳卉达3000余种。上林苑内许多建筑物因其周围的种植情况而得名。如长杨宫、五柞宫、葡萄宫、棠梨宫、青梧观、细柳观、椒唐观等。

2 基本成熟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纷纭,建筑和园林艺术却迅速发展。这个时期出现的山水画家,擅画山峰、泉、丘、壑、岩等,并使画意上的色彩、构图、层次和美好的意境成为造园艺术的经典范例。士大夫们也是以隐退为高尚,以风雅为自居,更是将山水诗情画意应用到园林建设中。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常被后人用来形容天然的野趣之美和遁隐凡尘的不俗胸怀。元魏文人姜质在《庭山赋》中描写官僚建设的园林“其中烟花雾草,或倾或倒;霜干风枝,半垂半耸;玉叶金茎,洒满阶墀。燃目之绮,裂鼻之馨。既共阳春等貌,复与白雪齐清 ”。东魏杨炫之在《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当时四海晏请,八荒率职……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夸,祟门丰室,洞房连户,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芸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入其后园,见……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邺城石虎修建的专门种植桑树的“桑梓苑”。建康华林园建有竹林堂。

在萌芽发展和基本成熟期,由于中国古典园林尚处于生长时期,造园活动规模及园林审美水平都较低。在造园要素中,建筑和地形处于主导地位,植物要素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园林植物景点的名称基本上都是以植物的名称直接命名景点,命名方式更为原始、朴实。

3 第一集盛期

隋唐时期,农业发展,国强民富。隋朝文人杜宝在《大业杂记》中记载隋炀帝所修的显仁宫,“周围数百里。课天下诸州,各贡草木花果,奇禽异兽于其中”;其皇宫内“庭植名花,秋冬则剪杂彩为之,色渝则改著新者;其池沼之内冬月亦剪彩为芙蕖,杨柳修竹,四面郁茂,名花美草,隐映轩陛”。长安禁苑(三苑)内有葡萄园、西内苑有樱桃园。扬州御苑长埠苑有松林棠、枫林宫。华清宫有苑林区、芙蓉园、粉梅坛、石榴园、西瓜园、椒园等。辋川别业以植物为主题的景点有文杏馆、斤竹岭、木兰柴、宫槐陌(守宫槐)、茱萸片(山茱萸花)、竹里馆、辛夷坞(即紫玉兰)、柳浪(垂柳)、漆园(则漆树)、椒园(椒树)等。

植物景观营造艺术历经了隋唐的发展和几百年的文化积淀,到了宋朝,又发展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这个时期以宋儒理学体系和禅宗思想最终形成为中国文化史重要的转型标志。同时纵观历史,宋代也是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艮岳,园内按景分区,许多景点、景区都是以植物之景为主题,如梅岭(梅花)、杏岫(丹杏)、黄杨巘(黄杨)、丁嶂(丁香)、椒崖(椒兰)、龙柏坡(龙柏)、斑竹麓(斑竹)、海棠川(海棠)、芦渚(芦苇)、绿萼华堂(梅花)等。在北宋都城汴京东北隅的皇家园林艮岳之外,据宋代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载:在北宋陪都洛阳的私家园林,还有游憩园(董氏东西园、丛春园);花木园(归仁园、李氏仁丰园);宅园(环溪、苗帅园)等多种类型。他们或以花木取胜,或以建筑称奇。在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精心布局规划,巧于因借造作,使得整个城市都是富于诗情画意的自然山水风景园,所以才有了“只把杭州作汴州”这样的名句。另外,在临安市郊的西湖周边,岚影波光,楼台亭榭,上百家官僚富商的园林隐映于青山绿水间,让西湖景致如诗如画又“难画难诗”,这是江南私家园林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南方私家园林后乐园,“蟠翠”喻古松,“雪香”喻古梅,“挹露”喻海棠等。

宋代的三百多年期间,建造了以汴京艮岳为代表的皇家宫苑,以杭州等地为代表的城市自然山水风景园,或以洛阳、扬州、苏州等地为代表的私家园林,或数量众多的寺观园林。不仅在形式,而且在造园理法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千年的古典园林,而且还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进一步开创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一代新风。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处于全盛期,由于文人参与造园,使得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开始有相互渗透的迹象,同样体现在植物上,隋唐时期园林植物题材更为多样化,以植物造景为主题的景点大量涌现。

4 缓慢发展期

元代是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时期,对中原文化虽吸收借鉴较多,但除世祖一代外,终是不得要领。虽然文化相对于前朝较为凋敝,但其兴建园林也是以景观的营造作为主要造景手法。外国旅行家对于在金代都城故址上兴建的元大都园林有详尽描述“殿前阁后,擎天耐寒傲雪苍松,也有带雾披烟翠竹,诸杂名花奇树不知其数”(朝鲜《朴通事》)。元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记载当时的万岁山(北海琼华岛):“其山皆叠玲珑石为之,峰峦隐映,松桧隆郁,秀若天成”。在这些描述中,植物景观营造不仅受到了相当的重视,而且沿袭了古老园林的植物景观意境理念。

明代对于诞生于宋朝的新儒学体系较为推崇,对于不利于其政治统治的各类文化思潮采取压制、监管的政策。明后期,虽封建的农业经济主导地位并未改变,但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出现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也提高了很多。综合这些因素,古典园林并未停滞,而是在缓慢发展以致后期繁荣。这时,不思仕途进取的文人寄情山水,诗词以咏志,丹青以怡情。园林作为特殊的文化信息载体而受到重视,造园活动也普遍社会化,王献臣的拙政园、潘允端的豫园都是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经典之作。造园大家们不仅钟情于造作,并将历代造园才情付诸文字,计成的《园冶》、陈淏子的《花镜》、文震亨的《长物志》都是当时的园林建设理论集大成之作。这个相对长期稳定的时期形成了北方与南方、皇家与私人的造园模式,为后来园林发展到巅峰奠定了基础。

5 第二集盛期

清代以康熙、乾隆两世为代表,园林建设数量和质量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巅峰。数量众多的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布局精妙,巧夺天工,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这时,御苑类型不同,植物景观营造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兼有写实与写意。如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松)、曲水荷香(荷花)、梨花伴月(梨)、香远益清(梅花)。

清代也是江南私家园林的第二个鼎盛时期,相比较于北方的皇家园林,虽面积有限,但风格素雅精巧,于平中求趣,拙间取华,写意为主的园林植物景观,及山水意境在这里得到了完美全面的体现。以叠石见长的扬州园林个园,其名称来源于清袁枚的《赏梅联》“月映竹成千个字”,园内景观修竹劲挺,石笋参差,清风拂过,绿叶婆娑,可谓“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其它如拙政园、远香堂(荷花)、荷风四面亭(荷花)、松风亭(松树)、梧竹幽居(慈孝竹梧桐)、雪香云蔚亭(梅花)、海棠春坞(海棠)、听雨轩(芭蕉)、留听阁(荷花)、得真亭(圆柏)等。这个时期的植物景点不再直接以植物的名称命名,或者通过诗歌的的歌咏发生简单的对话,而是“按诗格取材”,赋予景点以丰富的意境。

6 总结

如同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一样,园林的植物文化呈现明显的发展脉络。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发展成为文化的载体,成就了自身的繁荣,实现了其陶冶情操和教化的特殊功能。同时,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方式和力度也代表了其所处时代的园林艺术发展水平。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在园林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主要表现为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上所达到的成就,其所代表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任何其他的园林要素所无法比拟的。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蔡君,苏雪痕.浅说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林景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4):51-58.

[3] 王福兴.试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J].中国园林,2004(6):43-44.

[4] 黄琳惠,张建林.园林植物景观与匾额楹联[J].现代园林,2010(2):15-18.

[5] 潘剑彬,李利,郭晶.造化风景承古意:自在园林有大观——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历史沿革[J].广东园林,2009(1):8-12.

猜你喜欢

造园园林植物古典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壹 造园·纳瑞集祥
怎样读古典诗词?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