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市降本强管巧逢时

2015-04-04冯国明

饲料博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养猪母猪生猪



猪市降本强管巧逢时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科站冯国明

2009年至今,生猪行情几经波动。在此期间,一些高标准化猪场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养猪场顺利度过困难时期,又积蓄了实力,为迎接下一个养猪效益高峰期的到来做好准备。

1 降低饲养成本

根据猪肉消费市场的供求平衡关系和市场行情及供求量,市场出现的生猪价格升降现象是产销大市场的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正常表现。市价是常变的,猪肉消费是不变的。因此,需要养殖者以不变去应付市价的常变。这就需要散养小生产形成产业化生产,去整体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随时观察、分析,把握市场的产销动态,不断调整生产量,不断推广新技术和提高养殖的科技含量,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

生态养猪。用生态发酵床先进技术养猪,节约用工90%,节约用水90%,节约支出,降低养猪成本,增加养猪收入。

防病减损。按防疫程序进行常规疫苗接种,可以减少生猪发病。用生态发酵床技术养猪,又可以隔离猪与粪尿、病原体,减少发病几率,这两项防病措施可把发病率从常见的5%降低到1%,减少了养猪成本、饲料、人工、管理、药品、基建等多方面损失,达到减损、节支、增收的目的。

优选良种。选养优良的猪种与养劣种猪相比,投入相同质量的饲料、用工、用时和相关投入成本,良种猪生长速度快、肉质好、市价高、效益好。

优选母猪。优选猪种好、母性好、产仔多的盛产母猪,建立优秀产仔母猪群体。及时淘汰劣质母猪和产仔率低的母猪,可以大幅降低母猪饲料和饲养成本,节约支出。特别要抓住仔猪价格低时及时淘汰劣种母猪和调整母猪品种,年龄结构,建立优秀母猪群。

自繁自养。自养母猪,繁育良种仔猪,选养优良仔猪,形成自繁自养体系,降低仔猪成本,不受市场仔猪价影响,再提高饲养母猪、仔猪、肥猪三个方面的技术含量,多方面节支增收。

汰劣留优。及时淘汰劣种母猪、仔猪、病猪。留养优良个体,省料、省投入,增收。形成良性增效的循环经济链。

种草养猪。因地制宜种优质高产牧草,添加优质牧草,适量搭配精料,养非哺乳期的母猪,省料效果最明显。仔猪、种猪、肥猪配合优质青饲料,省料效益较好。添加优质牧草,增加了饲料中缺少的维生素和粗纤维等天然营养物质。因地、因时选种高蛋白,高产量优质牧草,种草养猪、以草代粮、节约精料、节支增收。8~9月利用水田和施肥方便的旱地,种一年生黑麦草,解决了秋、冬、春三季供应青料。4~5月利用滤水斜坡、中性或碱性地种多年生紫花苜蓿,可以解决四季青饲料供应。4~5月种良种籽粒苋,可以解决夏秋青料。也可以利用田边、茶园、果园、桑园、幼林阴湿地种三叶草,可以解决春、夏、秋三季青料。自种青料成本较低,效益较高。

自配精料。根据不同猪种和生长阶段,选配营养全面的精料,既满足了生猪生长需要,又节约养猪的成本。长年累计节约大笔现金。

适时出售。特别在仔猪和肥猪价格低时,要在生猪旺盛生长期内适时快销,不能喂长命猪和大肥猪,生猪过了旺盛生长期,进入缓慢生长期,吃得多,长得少,浪费饲料。节约的饲料又投入下一批次饲养,就可以省料省钱增收。长年节约用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

看市调量。根据市场价和产销行情,低价少养,高价多养,掌握自如,稳当赚钱。以优取胜,形成优质、优价、优势。科学化饲养优质猪与普通养猪拉开距离,提高品位,始终走在养猪业前列,立于不败之地。

2 强化管理

要想养好猪,减少猪病发生,必须强化三大意识。

2.1营养意识

90%以上的病原体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动物的。饲料易被霉菌毒素污染,如果猪长期采食霉变饲料,就是停喂后,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整个猪群可以延续几个月甚至更长,如流产、死胎、不发情、弱仔及呼吸道等疾病。要做到精细化饲养,采取种猪好、仔猪精、小猪细、大猪饱的喂养方式。做到阶段和饲料细分化,营养合理化,喂养科学化。

2.2环境意识

环境分猪体外生存环境与猪体内环境。猪体外环境是猪场的地理位置和场内及圈舍的环境。场址要建在地势较高且远离居民区和公路主干道的地方,防止人员流动及车辆、微尘、动物等携带病原污染猪场。圈舍环境包括猪舍内的温湿度、卫生。高温和低温都会造成猪群生长缓慢、仔猪成活率下降,猪群抵抗力降低,还可能出现猝死。过低的湿度使粉尘量加大不利于空气净化,使呼吸道疾病增加;过高的湿度会导致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和生存。猪舍的相对空气湿度控制在70%~ 80%为宜。每天打扫猪舍,及时清扫排泄物,以防长时间堆积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寄生与繁殖及有害气体的产生,影响猪群健康。

猪体内环境指猪消化道微生物的微生态环境。在猪的消化道内,有益菌和有害菌形成相对稳定平衡的微生物群,其中有益菌群常处于优势。猪不发病是因为有益菌建起的防御屏障在起作用,其可抑制有害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并把这些有害菌清除掉,还可吞噬有害的外来微生物群体,不至于使其大量繁殖来危害猪的健康。所以在养猪生产中应把改善猪的微生态内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不应过多依赖化学药物,因大量使用化学药物会破坏消化道内的生态平衡,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菌。有益菌再重新培养成优势菌群需要较长的过程,而有害菌则能在短期内重新繁殖起来。因此,在给猪用药后应该使用一些生物制品,以快速培养补充消化道的有益菌,使猪体内环境保持健康状态,是预防疾病的先决条件。

2.3防疫意识

防疫的目的是接种疫苗让猪被动产生抗体,起到对机体的非特异性保护,防止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对猪造成侵害。每个猪场都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防疫程序,不要盲目跟从别人。在制定防疫程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了解本场及周围所处的养殖环境(疫病情况),有的放矢地制定本场防疫程序;每年定期做大群抗体检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修订防疫程序;认清所用疫苗的保护范围及有效期和使用对象;清楚所防疾病对本场的实际危害,不可滥用和无序使用疫苗;引种时先了解当地的疫情后再做决定,切记索要引种地的防疫程序和防疫记录。

3 寻找合适的出栏时机

3.1把握生猪饲养周期,确保肉猪适时出栏

猪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增重和饲料消耗是不同的,猪在生长周期中每增重1千克饲料消耗量依次是:前期约为2.5 kg,中期约为2.9 kg,后期约为3.4 kg,且猪的增重以沉积脂肪为主,随着猪的体重增加饲料消耗相应增多,即饲料报酬越低。因此,养殖者要注意把握猪的饲养周期,肉猪育肥体重达到90~110 kg后,必须适时出栏,以达到理想的饲养报酬率、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

3.2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努力实现养猪生产与市场的对接

随时注意收集养猪生产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供求信息。据多年的生猪市场调查表明,生猪与其他商品一样,有其自身的市场波动规律,一般3年为一个波动周期,在波动周期中每年又出现一次小的波动周期,2月底猪价开始下跌,4~6月为低谷期,到7月底猪价开始回升,11月~次年1月为高峰期。养猪户务必充分利用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这一特点,研究掌握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合理地调整生猪的养殖结构,确定销售时机,确保养猪的最佳经济效益。同时,还应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随时注意分析预测市场发展趋势,以便有效地避免养猪业的大起大落,减少养猪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市场经济无情,特别是养猪大户,遇生猪市场价格高潮时,应在保证市场正常销售的同时,着力注意培养销售大户,坚持以质量优、价格合理取信于销售大户,确保生猪销售市场稳定。遇生猪市场价格低潮时,要稳定价格高潮时培养的销售大户,确保销售主渠道的畅通;积极拓宽流通渠道,实行活鲜猪与深加工产品并重,多渠道面向市场,并以薄利多销取胜,以缓冲价格低潮时带来的冲击;把握“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策略,注意猪种选优去劣,养殖瘦肉型三元杂交猪,以适合大众化的消费心理,确保生猪市场淡季不淡、旺季以质取胜。

3.3把握生猪市场变化,及早做好应变措施

养猪热过后,必然是大波动,生猪市场价格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而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持续一定时间后,一些经济力量脆弱的养猪场和养猪户,由于难以承受市场波动,便纷纷转产和从事其他行业,生猪市场的供求关系则会日趋平衡,受市场调节,生猪市场价格则会得以回升。由此可以看出,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性涨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规律的必然,因此,养殖者应根据生猪市场变化,及早做好各种应变措施。生猪价格上涨时,养殖者适度扩大养殖规模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切忌受一时生猪价格上涨,养猪利润增加的驱使而一哄而上,养猪大户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农户也蜂拥而至,其结果必然是造成生猪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失衡,生猪生产过剩,价格急速下滑,少数养殖者得利,而后来者往往事与愿违,收效甚小,有些甚至赔本。生猪价格下跌,市场销售出现困难时,养殖者应适当地压缩养殖规模,但切忌养猪户一哄而下,盲目地宰杀处理母猪,其结果既会给养猪户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又会致使价格下跌后的生猪价格上涨过猛,这种任随市场经济自然调节的大起大落现象对社会的负面效应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学会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生猪生产发展的内在规律,正确指导生猪生产,一些饲养技术过硬,经济实力雄厚的养猪户,应努力坚持,挺过市场的困难时期,以争取新的发展机遇。

3.4量力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承受市场的风险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完善,传统经营方式生猪生产者,承受市场风险能力差,容易受生猪市场价格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导致养猪生产不稳定。因此,养猪生产应在巩固千家万户养殖的基础上,逐渐适度发展规模养猪场,以促进养猪业向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养猪业的科技含量,形成规模效益和科技效益,达到提高承受市场的风险能力。而农村发展规模养猪场,养殖者应根据自身的资金来源和可投入资金的多少、劳动力强度和机械化程度、饲料种类和饲料来源、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及社会化服务程度等来确定养猪场的规模,应提前从场址的选择到肉猪的销售等各个环节作好论证,千万不可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地一味追求大而洋的规模养猪场,而一次性投资过大,避免养殖者一开始就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而被动地负债经营。只有量力而行,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探索发展,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资金、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的最佳组合,才能将规模养殖生产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养猪生产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但不是强国,未来的中国养猪业必然向着专业化体系发展。

猜你喜欢

养猪母猪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养猪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