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眼病的流行与防控
2015-04-04叶进辉广东省博罗县观音阁畜牧兽医站516164
叶进辉 (广东省博罗县观音阁畜牧兽医站 516164)
疾病防治
猪蓝眼病的流行与防控
叶进辉 (广东省博罗县观音阁畜牧兽医站 516164)
猪蓝眼病是由猪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临床特征是中枢神经紊乱、繁殖障碍和角膜混浊。本文主要介绍了猪蓝眼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症状、诊断以及防控等相关情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几种由副粘病毒科病毒引起的猪病。这些疾病包括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墨西哥的蓝眼病(blue eye disease);90年代在澳大利亚出现的梅那哥病毒病,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出现的尼帕病毒病。此外,我国从90年代末开始,一些地区也出现了猪源性副粘病毒感染的报道。目前,国内尚无有关蓝眼病、梅那哥病毒病、尼帕病毒病等猪病疫情的相关报道,但了解这些疾病的相关情况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蓝眼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中枢神经紊乱、繁殖障碍和角膜混浊。由于角膜混浊会导致猪的瞳孔呈淡蓝色,故名“蓝眼病”。本文将主要介绍蓝眼病的相关情况。
1 病原学
(1)蓝眼病的病原被称为蓝眼病副粘病毒(blue eye paramyxovirus, BEP),又称猪副粘病毒(porcine paramyxovirus)。由于该病最早发生在墨西哥的La-Piedad-Michoacan地区,因此,这种病毒也称为La-Piedad-Michoacan副粘病毒(La-Piedad-Michoacan paramyxovirus,LPMV)。根据病毒的形态以及理化特性,目前该病毒被归为副粘病毒科腮腺炎病毒(rubulavirus)属。(2)病毒呈球形或多形性,直径70~120nm。病毒外部有脂质囊膜,囊膜上有6~8nm的纤突。核衣壳呈螺旋对称,位于病毒粒子中央。病毒核酸属于单股负链RNA,编码六种蛋白,分别是基质蛋白M,核衣壳蛋白NP,磷酸化蛋白P,具有RNA聚合酶活性的L蛋白,血凝集素-神经氨酸酶(HN蛋白)和融合蛋白F。病毒易被洗涤剂灭活,对温度敏感。病毒具有血凝性,可以凝集哺乳动物和禽类红细胞。甲醛可消除BEP的感染性和血凝性;56℃4h可使BEP灭活。
2 流行病学
(1)病猪和亚临床感染的猪是主要的传染源。被病毒污染的运输工具、服装、器具以及圈舍也是重要的传染来源。目前,尚无人感染BEP的报道。(2)病毒主要经接触传播,喷嚏、咳嗽和呼吸道散毒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带有病毒的飞沫和灰尘也可传播该病。有些病毒也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病猪的不合理运输可导致疫情扩散。鸟类、人以及各种用具器具也是蓝眼病的传播途径。(3)猪是已知自然感染BEP且唯一有临床症状的动物。仔猪最为易感,发病率达20%~50%。一旦发病,起死亡率会迅速升高,可以高达90%。不过,短期内死亡率又会逐渐下降。人工感染实验显示,接种3~17d的仔猪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症状,最终导致死亡。3日龄的仔猪接种6~8d后即死亡或濒于死亡。17日龄的仔猪接种后有30%的仔猪感染发病。此外,野猪和猫、狗感染BEP后无症状,但有抗体产生。(4)蓝眼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不过4~7月份的发病率最高。自然感染的猪产生的BEP抗体可持续存在。蓝眼病在易感仔猪和新引进的易感猪群中很容易重新爆发。(5)蓝眼病最早于1980年爆发于墨西哥中部的Michoacan州。当时,这一疫情出现在了一个2500头的商用母猪场。随后疫情传播到了邻近州及其他较远距离州的养猪场。但是疫情仍局限于Michoacan州及周围区域。2001年,美国也报道了蓝眼病病例的发生。目前,尚无其它国家出现蓝眼病的报道。
3 临床症状
由于到目前为止蓝眼病只在墨西哥和美国发生。因此,有关蓝眼病的症状的报道都源自上述两国的研究报道。综合各类研究报道,其发病以及临床的症状如下:(1)2~15日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其临床症状往往突然出现。健康仔猪突然侧卧虚脱或出现神经症状。仔猪发病初期的特征是发热、厌食、被毛粗乱、弓背,有时会还伴有便秘和腹泻。后期会出现运动失调、虚弱强直(主要见于后肢)、肌肉震颤、姿势异常(如犬坐样)等神经症状。一些病猪有角膜炎,并伴有眼睑水肿和流泪,眼睑紧闭,有粘性分泌物。1%~10%感染仔猪呈单侧或双侧性角膜混浊。少数病猪在出现症状48h候死亡,一般经4~6d后死亡。(2)蓝眼病暴发期,仔猪的感染率为20%~ 65%,感染仔猪的发病率为20%~50%,死亡率达87%~ 90%。但受感染的母猪一般表现正常,少数母猪在产前1~2d有中度厌食现象。(3)大于30日龄的猪表现中度和暂时性临床症状,包括厌食、发热、打喷嚏、咳嗽等,但神经症状不常见,且不明显。偶尔表现为倦怠、运动失调、转圈等。感染仔猪呈单侧或双侧性角膜混浊和结膜炎,可持续一个月而无其它明显症状。30日龄以上的猪感染率仅为1%~4%,死亡率较低。(4)部分妊娠母猪会出现持续性繁殖障碍,发病期间孕猪的返情率增加、产仔数下降、断奶至交配间隔延长。此外,死胎和木乃伊胎增多,造成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下降,一般不发生流产。后备母猪和其他成年猪偶尔有角膜混浊。(5)公猪感染后除少数会出现厌食或角膜混浊外,一般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大约有29%~73%的公猪会发生急性睾丸炎和附睾炎,精子活力下降。还有部分公猪的睾丸和附睾明显水肿,后期发展成萎缩,多为单侧或变软松弛,严重者性欲丧失。
4 病理变化
蓝眼病并没有特征性眼观病变,仅见肺心叶及腹侧有轻度的肺炎等变化。仔猪有中度的胃、膀胱扩张,腹腔积有少量混有纤维素样的液体,脑充血、脊液增多。常见单侧性结膜炎、结膜水肿和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公猪多见单侧睾丸萎缩,有时附睾有肉芽肿。
5 诊断
蓝眼病的急性病例,可根据其临床症状如脑炎、角膜混浊、母猪繁殖障碍、公猪睾丸炎和附睾炎可对蓝眼病做出初步的诊断。此外,非脓性脑炎、房前色素层炎、角膜炎、睾丸炎、副睾炎,神经元和角膜上皮内的包涵体等病理变化可进一步提供诊断依据。确诊则依赖于血清学方法和病毒的分离鉴定。(1)血清学试验方法有血凝抑制、病毒中和实验、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抗体呈阳性的猪。诊断时最好采集相隔15d的双份血清用于诊断。(2)BEP可以使用在猪肾细胞系(PK~15)或鸡胚分离培养。其它的一些猪源细胞系、仓鼠肾细胞(BHK21)和Vero细胞对病毒也易感。用于诊断和检测BEP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RT-PCR也已有报道。(3)在对蓝眼病做鉴别诊断时,需要跟其它引起脑炎和繁殖障碍的疾病作严格区分,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感染、伪狂犬病等。不过,这些疾病中,只有蓝眼病能够引起角膜混浊。
6 防控
(1)蓝眼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有中枢神经紊乱症状的的猪一般以死亡告终。仅有角膜混浊的猪只可康复。剔除有睾丸炎的不育公猪,必要时可采用人工授精。特别注意怀孕母猪和小母猪的发情症状,有条件的可用超声波确诊其是否怀孕。良好的管理,保持清洁卫生,提供充足营养,可减少该病的不利影响,抗菌药可用于继发感染的治疗和预防。(2)猪场感染蓝眼病后应该立即封锁猪场,彻底消毒,实行“全进全出”制,扑灭临床感染猪,及时清除死猪,用血清学方法进行监测。(3)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从健康猪群引种,进行血清学检测,并群前实行隔离。控制猪场的人员流动,严防野鸟、野鼠侵入,及时清除废弃物和死猪。(4)目前尚无用于蓝眼病的疫苗。不过有研究报道,使用细胞培养和鸡胚增殖BEP,制成油苗或氢氧化铝佐剂苗,用于该病的预防。(5)作为一种在上世纪80年代新出现的一种猪病,蓝眼病在我国国内的研究几乎为零。但跟蓝眼病相关的副粘病毒科病毒引起的一些猪病已受到了不少学者和研究人员关注。已有部分报道证实了我国猪群中也存在猪源性副粘病毒感染。但是这些病毒跟BEP是什么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当前,国内猪病流行形式十分复杂,各类新老疫病反复出现,对一些固有的“老病”进一步做好研究的同时,对国外的“新病”加强关注,并做好相关的研究和技术储备也是任重而道远。
S858.28
B
1007-1733(2015)12-0023-02
201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