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管理方法探讨
2015-04-04马军
马 军
(山西省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太原 030012)
景观生态规划是一类特殊的景观规划,它主要关注空间规划、土地利用间的相互关系,以实现明确的目标。当景观生态规划方法主要用于联系生态格局和过程时,它也包括了人类的行为和价值以及社会和经济因素。
1 景观规划管理方法分类
在类型学中理论定位、目标定位、学科定位、战略定位及空间概念的影响下,将规划方法分为三类。
1.1 生态规划模型
生态规划模型提出了非生物、生物和文化的多重目标,主要关注土地利用变化。该模型有11个程序,主要研究景观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系统,进而揭示最成熟的具体土地利用形式。在生态规划过程中,通过系统教育鼓励公众参与,以目标制定、实施、管理和公众参与为重点。当它使专业人员、专家和公民实现高度互动时,便被认为是跨学科的。生态规划模型已在多种文化和环境背景下得到有效的应用。
1.2 景观规划框架法
Steinitz的景观规划框架法提出了景观规划的6个基本问题,其框架法为景观评价提供了一个健全、灵活的过程,使科学家、专业人员和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到这个信息丰富的、迭代的、参与式的规划过程中来。这一框架适于实现多重ABC目标,在任何一种策略规划背景下均可应用。当它使公众和专家都参与其中时,就被认为是跨学科的。该框架不包括空间概念,然而实际中它却逐渐形成了能够描述不同空间概念的、可选择的未来假设。
1.3 可持续景观生态学规划框架法
可持续景观生态规划的框架法清晰地解决了多重非生物、生物、文化目标和资源。该框架被认为是一个线性过程,但实际上它是非线性的、循环的和反复的,能够加入到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它明确说明了策略的应用条件,并依靠空间概念解决了空间兼容性和冲突的格局问题。框架法主要基于景观生态理论和概念,通过空间评价和空间概念来理解和应用。该框架通过一系列可选择的未来假设来指导规划过程,形成、产生和促进决策制定过程,从而使规划行为与可能结果联系起来。这些假设是由公众、专家和利益相关者共同进行评价的,这种讨论形成了便于执行、监测和培训的景观方案。
2 可持续景观规划实施策略
可持续景观方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景观规划具有不确定性和适应性。在多目标规划中不确定性是固有的。与规划有关的不确定性的主要形式包括:空间与时间的变化、可转移性以及人为投入的不可预见性。科学的策略有助于规划者减少不确定性。
当规划者收集数据以减少不确定性时,时间不会停止也不会延迟。适应性方法重新考虑不确定性,并把它作为在“实践中学习”的一个机会。适应性管理将管理行为重新假定为可以被测试的实验。适应性管理是一种前瞻性的方法,它的方案和策略都被看作“实验调查”,从而实现在实践中学习。每个决策执行产生结果时,都试图减少不确定性,从而改善生态环境。监测是用来测量所制定决策的实施效果的主要工具,而它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适应性方法中,不确定性取决于确定合适的体系或者研究种群、空间-时间尺度以及地理范围。在传统的规划决策制定方法中,每个不确定领域的决策都在方案执行前和监测程序设计前制定。在适应性方法中,这些不确定领域都可以成为适应性假设的一部分,从而形成规划和监测的行为并对其进行解释。
获得一个正确的适应性规划方法需要一个真正的跨学科过程。适应性规划要求规划者承认不确定性的存在,履行监测承诺。阈值和指导方针提出了适应性规划的重要抉择并有助于可持续规划。Dale等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普适方针,它们在寻找重要观点和问题并提供可持续规划决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环境法律研究所提出了一系列反映生物多样性规划的保留阈值。这些阈值是在系统地查阅文献从而综合各项定量化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时介绍了关于保护规划参数的具体建议,包括:具体类型的最小斑块面积,合适生境的比例,边缘效应的大小以及水滨缓冲带的宽度。尽管科学家们可能不会接受这种水平的归纳,但在适应性规划模型下可以被应用和测试,从而无形中产生了新的知识。
3 可持续景观规划新方法的应用前景
全球对可持续的重视正在从多个方面使规划理论达成一致。特别是重视景观生态学中广泛被接受的实体理论在大的景观尺度的空间规划。在可持续案例中,单一目标的、某一方面的规划正在被多目标规划所代替,这就明确认可了非生物、生物和文化资源目标构成的综合统一体。大尺度、多目标规划的复杂性和等级使得用跨学科方法来解决各方面的挑战成为必要,从而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使受方案影响的公众参与进来。如果在可持续规划中存在一个边缘地带,应该就是规划中适应性方法的发展。用可利用的最好的知识来制定方案,但由于外界不确定性的存在,需要方案的监测和再评估,这样可以结束循环,同时也能从实践中学习。
在当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状况下,景观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能够在明确景观生态保护规划目标的前提下将环境破坏度降到最低。且这种规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包括对土地、自然资源、传统景观文脉以及美学特色的维持保护与适当开发使用,推动了当前城市化发展进程,同时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 Meeus J,H.A,Wijermans,M.P and Vroom,M.J.Agricultural landscapes in Europe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0,18(3-4):289-352.
[2] Moss,M.R.Landscape ecology and the“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s”[J].Landscape Ecology,2000,15(3):303-311.
[3] Naveh,Z.What is holistic landscape ecology a conceptual introduction of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J].Landscape Ecology,2000,50(1-3):7-26.
[4] Lin C S,Tao P L,Jong Y J,Chen W F,Yang C H,Huang L T,Chao C F,Yang S N.The Assessment of Countryside and Landscape Character in London[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9,158(4):1 326-1 337.
[5] Tsai SS,GogginsW B,Chiu H F,Yang CY.Evidence for landscapes in Europe[J].Stroke,2003(34):2612-6.
[6] Kihara A H,Santos TO,Paschon V,Matos R JB,Britto L R G.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s[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08,151(4):995-1 005.
[7] Kim M J,Futai K,Jo J,Hayashi Y,Cho K,Sheng M.The Randstad Study[J].Landscape Ecology,2007,2(24):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