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县晚秋蚕减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2015-04-04朱富贵
2014年我县晚秋蚕减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朱富贵
(宁南县蚕业局,四川宁南615400)
2014年宁南县晚秋蚕共发种38977张,较去年同期增加8123张,增幅26.3%;产茧1622t,较去年同期增加3t,增幅0.02%;单产41.6kg/张,较去年同期减少10kg。养蚕量大幅增加,单产却大幅下降,导致蚕农增产增收不明显。为找准原因,吸取教训,更好的指导来年生产,笔者通过走访农户、查阅资料、结合周边地区生产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形成本报告。
1对晚秋蚕生产情况的调查
1.1 宁南县养蚕单产普遍下降
在2014年的晚秋蚕生产中,单产下滑,质量下降覆盖全县各养蚕区域。在全县25个养蚕乡镇中,单产不到40kg/张的乡镇有10个,全县17个主产乡镇中,单产不到40kg/张的有6个。几个万担乡镇的成绩特别不理想,披砂、景星、松林都不足40kg/张,华弹、松新、新村也只略高于40kg/张,其余7、8千担接近万担的乡镇也不理想,葫芦口、大同都不足40kg/张。
1.2 宁南县周边地区晚秋蚕生产形势也不乐观
对州内晚秋蚕饲养情况的调查,会东县晚秋蚕单产仅为34kg/张,普格县晚秋蚕单产仅32kg/张,德昌县晚秋蚕单产仅30kg/张。隔江相望的云南省巧家县,蚕种和宁南一样,来自同一家蚕种场,从三眠期开始发生中肠型脓病,到上茧时便出现大量死亡,巧家县新华镇单产仅有20kg/张,全县单产大约在27kg/张左右。
2晚秋蚕减产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晚秋蚕蚕病发生十分严重,蚕病以白僵病、中肠型脓病、脓核病为主,加之蚕儿体质弱,桑叶质量偏差,气候恶劣,养蚕环境污染,直接导致了晚秋蚕的减产。
2.1蚕儿体质较弱。宁南县晚秋蚕选择的是多年使用的“781×7532”、“菁松×皓月”蚕品种,是经蚕种质检部门检验的合格蚕种。经过调查,饲养的该批蚕种是春制秋用种,春季凉山遭受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蚕种场制种困难,可能导致该批蚕种健康性相对较差。
2.2昼夜温差大。据调查,2014年晚秋蚕高海拔的二半山区比低海拔河谷地带乡镇单产要高,质量要好,竹寿镇、新华乡单产都达到了45kg/张以上,特别是高海拔的石梨乡今年晚秋蚕单产高达54.6kg/张。原因是晚秋蚕期间,降温快,昼夜温差大,二半山蚕晚秋蚕饲养有升温的习惯,减少了昼夜温差对蚕儿的影响,食桑量比沟谷河坝蚕区大。
2.3养蚕环境污染。养蚕环境受到污染,主要原因在于大量蚕沙乱倒乱放,消毒工作不够全面彻底。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大量蚕沙随意堆放于房前屋后,没有进行消毒覆盖,污染了周围的道路与桑园。二是消毒药物用量不足,如某乡镇去年石灰用量90280kg,今年在蚕种增发的情况下石灰用量仅有68240kg。三是正秋有蚕病发生,病原数量积累较多,给晚秋蚕生产埋下了巨大隐患。
2.4桑叶质量差。2014年是桑树病虫害发生较重的一年,从6月13日后开始降雨,之后一直绵绵不绝,一方面促进了桑树的生长,同时也有利于桑蓟马、桑粉虱的大量繁殖。从夏秋季开始全县的桑树病虫害就呈现高发态势,到晚秋蚕时酿成重灾。加之分批饲养穿插于各个村社,统防工作没有做到一个“早”字,导致统防时间被迫推迟,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用药效果差,病虫危害导致桑叶质量较差。
2.5忽视饲养管理。首先是共育室饲养精细化程度有所降低,对蚕业局下达的技术标准大打折扣,晚秋蚕大发病,很大程度是共育质量严重下滑造成的。据调查,发病程度轻重基本是以共育室为单位体现,同区域共育室之间单产差距较大。全县在二眠期后进行普查发现,有20个共育室在小蚕期就感染了蚕病,这些共育室单产较低,有的甚至全军覆没。而共育室严格操作未感染病的农户发病较轻,单产自然就高,如白鹤滩平均单产为48kg/张,发病的四个共育室的单产只有20kg/张。其次是农户饲养管理较粗放,消毒防病意识薄弱,少除沙或不除沙,在桑叶的储存保鲜上存在很多问题。桑叶储存时间过长,给桑次数少,每天只给两次桑,每次给桑过多,易形成钻沙蚕、弱小蚕。
2.6养蚕布局需调整。2014年4季10批次的养蚕布局存在一些不能逾跃的障碍,一是90%的农户只养4季4批,其余的6批蚕只占到10%,对于大部分蚕农来说饲养间隔太长,养蚕时间又高度集中,强度太大,统防时间被2、3批蚕制约,连“防”都是问题,更别说“统”和“早”了。二是共育室调节问题不易解决,消毒防病得不到保障。三是环境的交叉感染问题,只养1批蚕的90%农户由于饲养下一季的时间太长,要么消毒后长期不用受到污染,要么干脆和下一批蚕结束时再一同消毒,对养蚕环境造成扩散性污染。
3提高晚秋蚕单产的对策与建议
3.1加强蚕业技术人员管理。将技术人员派驻重点乡镇、问题乡镇,加强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将技术落实效果纳入对技术人员的责任考核。
3.2调整养蚕布局。试运行5季6批养蚕布局,总体思路是:春、夏、正秋3季调整为春、初夏、夏、正秋4季蚕,1季只养1批,晚秋饲养2批蚕,这样就形成了春、初夏、夏、正秋、晚秋5季6批蚕的养蚕布局规划。这种布局的好处是多出1季的养蚕量,对整个桑树资源的利用比较均衡,可以最大限度将桑叶在晚秋前消耗,防止桑叶积存增大晚秋蚕的饲养量,同时便于桑树统防和蚕房消毒工作的安排布署。
3.3加大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今后蚕业主管部门将在产业引导与宣传培训工作上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共育室人员的培训上花大力气,制定完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缩小各共育室与农户这之间的水平差距,向标准化操作、制度化管理的模式迈进。
3.4严格实施以种配药。加大鲜石灰用量,确保一张蚕种石灰用量不低于12kg。
作者简介:朱富贵(1974-),男,大专,从事蚕桑生产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