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新生“不报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2015-04-03张洪亚
张洪亚
在人们的印象中,新生放弃入学机会一般多数发生在高职或学费偏高的民办院校,而近几年,公办本科院校甚至重点院校也普遍存在新生不报到的现象了。据有关部门统计,教育部部属院校新生不报到率约在0.5%~1%,市属本科院校新生不报到率约2%~3%。新生不报到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行政部门的重视。
高校录取新生不报到的原因分析
笔者对北京某本科院校近三年未报到新生做了追踪调查。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新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录取高校或专业不满意
对录取高校或专业不满意是新生放弃入学资格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这一方面又分为三类情况。一是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家长大包大揽,没有跟考生沟通,导致志愿学校及志愿专业都不是考生感兴趣的,录取后,考生不愿意入学。二是由于分数不高或填报志愿有误,录取时调剂进校或调剂进专业的学生,这部分考生并未珍惜调剂机会,片面追求理想学校和理想专业而放弃报到。三是“上名牌大学”“上名牌专业”的“名牌效应”所致。一味追求名校,一旦录取的学校或专业不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或专业,便放弃入学资格选择复读,以期来年“圆梦”。
2.境外教育市场的吸引
根据调查统计,北京某本科院校未报到新生中有近1/3是因选择出国或赴港澳台读书而放弃入学资格。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是高分考生,他们在高中时就有境外求学的计划,有的因为签证没办下来,有的想在高考中试试自己的实力,不管能否拿到录取通知书都会放弃录取机会。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境内外大学,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参加大陆教育市场的竞争,“2011年,北京三名高考文科状元选择放弃就读北京大学,赴香港大学读书,每人均获每年16万元港币全额奖”。可见,在与境外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中,国内大学不太占优势。
3.部分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
部分中学鼓励高分考生“复读”是新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部分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上线率、重点率。高分复读生是“潜力股”,于是变成了许多中学争取的对象。许多中学对高分复读生许诺可以减免学费,有的还提供高额奖学金等种种优惠条件。在这种“复读圆梦”思想的影响下,一些高分学生放弃了升学的机会,成为复读大军中的一员。
4.家庭原因
目前,大学生的培养费用,对于经济不宽裕的家庭,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国家和高校都采用了诸如助学贷款、奖学金、贷学金等政策,但对于经济困难家庭来说还是没有经济保障和足够的信心。此外,由于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有的家长对就业前景不乐观,认为:现在大学毕业后工作很难找,与其自己花钱上没有名气的学校,将来就业成问题,还不如先找一份工作挣钱,上学没有多大用。[1]
高校录取新生不报到的负面影响
1.浪费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
高校在招生录取时严格执行招生计划。高校的招生计划是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和目前高校的办学情况制定有关招生计划的宏观政策,由高校负责具体编制分省分专业的招生计划。高等教育对当年的招生计划作了相应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录取后不报到的考生,已经占用录取名额,导致招生计划浪费,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复读”在无形中延长了中学的学制,不仅侵占了基础教育资源,而且还挤占了第二年的招生计划。一个不报到考生占了两年的招生计划,这是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
2.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安排
高校的招生计划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科专业设置和师资等多方面因素统筹考虑而制定的,招生计划在编制过程中一般经过学科学术委员会、学校学术委员会、校长办公会等程序的论证。录取后不报到的考生,势必浪费高校的招生计划,造成办学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国家给予高校的拨款主要依据在校生人数,不报到考生占用了招生名额而又不入学,也让高校蒙受了经济损失。
3.损害了其他考生的利益
招生计划的编制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多少人能接受高等教育,接受何种层次和专业的教育,招生计划在编制过程中体现了公平原则。录取后不报到考生一方面占用了当年的招生计划,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由于高校不能补录,势必挤占了其他考生被录取的机会,导致不想入学的学生占了录取名额,而那些成绩接近录取线的、渴望被录取的学生被拒之门外。同时,那些“复读生”与应届生一起参加第二年的高考,又挤占了应届生的教育资源。
提高新生报到率的思考
1.改革传统录取投档方式,推广平行志愿,多给考生选择的空间
在传统投档模式下,考生只能填报一个第一志愿,如果第一志愿落选,即使他的分数达到或远远高于第二志愿所报学校的录取线,也只有在这所学校第一志愿没有招满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录取,若这所学校第一志愿已经招满,考生的成绩再高也不可能被这个学校录取。这就使考生第一志愿落空后,其他志愿落选的可能性非常大。也就是说考生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没抓住,考生只能被动地等待调剂,随时面临落榜的风险。因此,每年都有一部分高分考生成了调剂的对象。
现在推行的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比传统投档模式更加科学。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具体地说,按照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录取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等几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对考生来讲,尤其是高分考生,机会就增加了,相当于有了三个第一志愿,即三次机会。
可见,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增加了考生选择志愿学校的机会,也相应地增加了挑选志愿专业的机会,相对地降低了考生被调剂的风险,能大大提高考生的志愿满意度。平行志愿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考生对志愿高校及专业的满意度,因此,能有效提高录取新生的报到率。
2.积极调整招生政策,允许考生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
针对高考一试定终身的弊端,可以实行“入学后允许重新选专业的招生政策”,转专业的比例设置不能太低,给予那些非专业志愿的学生一定的机会。推行按大类招生的政策,“厚基础、宽口径”,先不分专业,进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凭着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再进行选择。针对社会发展和用人市场,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在教学安排上实行灵活的选课制、完全学分制,尽量多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建立“绿色通道”,让他们不再因担忧学费而放弃入学计划。
3.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多种方位开展招生宣传
部分考生不报到的原因之一是对录取院校不够了解。现在是信息社会,高校想吸引优秀生源必须大力开展招生宣传。开展招生宣传途径方式很多,可以与中学建立优秀生源基地,深入中学宣传、举办校园开放日,邀请中学生参观校园、实验室、图书馆,派知名教授定期去中学开展讲座,通过新媒体举办宣讲会等。在接待家长及考生咨询时,建议填报志愿时,家长必须征求考生本人的意愿,切勿越俎代庖。
4.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努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担心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是新生不报到的原因之一。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就业工作,把招生和就业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了督促教师提高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大力倡导本科生导师制,为每名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让本科生提前享受到以往只在研究生阶段才有的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对本科生在专业学习、科研能力、创新精神上给予指导,还使得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就有机会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提前进入科研实践。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提高本科院校新生报到率,对于节约高等教育资源,维护高等教育公平,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对外合作联络处)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