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拨开历史的迷雾(下)

2015-04-03

贵阳文史 2015年2期
关键词:饥荒保尔局限

奥氏与《钢铁》的局限

《钢铁》的故乡乌克兰有这么一段堪称“国难”的“大饥荒”,而作者则视若无睹。我的视觉自然延伸到了《钢铁》的作者——在中国如雷贯耳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因《钢铁》一书而被公认为无产阶级的伟大作家。32岁就英年早逝的奥氏,虽然没有多少复杂的经历,但却是一个年轻的“老革命”。

1904年9月29日,他出生在乌克兰维里亚村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就进当地的火车站食堂当小伙计,14岁进发电厂,给司炉工、电工打下手,也干过锯木柴、卸煤等杂活。

15岁时,他的家乡成立了共青团,他成了第一代共青团员,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同白军作战。第二年,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腹部多处受伤,右眼因伤而失明,严重的伤痛使他不得不离开军队。

1923年到1924年,他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25岁,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1930年,26岁的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1933年写成,获得巨大成功。此时的他,年仅29岁。

次年,他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贡献。

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在以上并不复杂的履历中,我们轻易地发现,在奥氏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在他加紧创作《钢铁》的日子里,正是乌克兰大地发生“大饥荒”和“种族清洗”的年代。然而,奥氏笔下的乌克兰,则是一幅金戈铁马的壮观战争场面和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景象,对于当时正在发生的惨绝人寰的“乌克兰大饥荒”,奥氏熟视无睹。显而易见,奥氏屈服于政治高压而选择了沉默。一个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过来的人,一个为了崇高理想而不惜放弃美好爱情的人,一个既不怕失去生命也不怕失去爱人的钢铁战士,在强权下,最终失去了一个作家应有的良知和正义。

或许,这是当时那种体制下的常态,抑或无奈,巨大的荣誉将其推向神坛,面对现实只能封口。因为不独奥氏,比他更著名更伟大的苏联作家高尔基、法捷耶夫等①同样如此。战争时期的他们,铮铮铁骨;和平时期仍然是他们,却委琐屈膝。

由此,我不得不相信,不仅《钢铁》有局限,奥氏也有局限;进而更认为,正是奥氏的局限,才导致了《钢铁》的局限。

但比他稍晚的同时代人,曾经也是一名红军战士,被俄罗斯总统普京褒扬为“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的当年苏联持不同政见作家索尔仁尼琴(1918-2008),以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揭露斯大林年代的黑暗,因此被关押、被流放、被驱逐,但绝不屈服②。同样是苏联著名作家,却有不同的政治和人生选择。

仍然是“钢铁”的《钢铁》作者

在对奥氏失望之余,我的视角继续深入地对准奥氏。苏联解体以后,奥氏在《钢铁》以外的一些闻所未闻的信息逐渐浮出水面。有资料表明,奥氏并非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已经沦为斯大林体制的吹鼓手,相反,他敢于针砭时弊,敢于抵制苏共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奥氏在朋友面前经常承认说:“我们所建成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③这是他直面现实说出的真话,不管是否针对“大饥荒”还是“大清洗”,能够作出这样的判断,其勇气不亚于当年他在战场上的冲锋陷阵。从他的这段话语中,我们能隐隐感到他内心的苦闷与矛盾,他对乌克兰与苏联人民经受着剧烈社会动荡的年代的认识,终于有别于高尔基、法捷耶夫们。尽管他没有索尔仁尼琴那么坚定与执著,毕竟,奥氏守住了良知的底线。

有人评论:依他的性格,他不会选择沉默。他生前的挚友萨尔达托夫说:“尼古拉的个性太率直了,如果他不在1936年病逝,迟早会有人‘帮助他离开人世。” 奥氏的侄女加林娜这样描绘身处逆境时的他:“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不能忘记他度过的那些无眠之夜,在那些日子里他总是在床底下放着一个收拾好的小箱子,以备在夜里随时遭逮捕。”③

正是这种刚直不阿的性格,使我们还知道了,在“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等等光环的背后,奥氏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针对做过修订的《钢铁》,他特别声明:“这是小说,不是传记,这不是共青团员奥斯特洛夫斯基传。”以此表明他并非书中那个“高、大、全”、没有七情六欲的保尔·柯察金。③

他曾拒绝对白军俘虏开枪,因此被押上法庭受审。他反对斯大林时期的肃反运动,一些曾经与他并肩杀敌、交情深厚的战友,都没有逃过被逮捕、遭枪杀的厄运,这对于身罹重病的他,不啻沉重的打击。③由此看,奥氏的早逝,原因并非仅仅是病重。

如果梅益先生知道这些内幕,恐怕也会对《钢铁》和奥氏作出另外的评价。

成名后,奥氏是这样诠释《钢铁》的书名的:“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这既是对保尔成长经历的总结,也是奥氏对自己性格的真实写照。这个写照,伴随着他走完自己短暂的一生而没有断裂。

拨开历史的迷雾,重现了一个真实的奥氏,他的良知和正义没有泯灭,我又重拾了对他的敬意。《钢铁》的历史局限(这个局限,很大程度上是被“修订”出来的),并不妨碍现实中的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仍然是一位“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的“钢铁战士”。

同时我的那个诧异也有了合理的解释:当保尔被“改编”罩上光环、推向神坛时,众生就只有仰望而难以效法了。最终,也只有他和冬妮娅的恋情真实可信,让人难以忘怀。

对《钢铁》的重新评价和《钢铁》与它的作者前世今生的真相告诉我们:历史,终究会还原它的本来面目!

注释:

①对高尔基、法捷耶夫、索尔仁尼琴等的评价,可在“百度”中搜寻到

②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天启》影片资料

③盛禹九.真实的“保尔·柯察金”,2009年第2期《同舟共进》

猜你喜欢

饥荒保尔局限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救朱赫来
饥荒是你造成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
游戏救国
74年前的河南大饥荒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金鱼接过了糖果的爱
图画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