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红包与公益机遇
2015-04-03
为公益机构抢红包,公益人士应有更多创新的模式,主动结合。最终实现的,不仅仅是募款额的增长,更是人人公益理念的培育和坐实
2015年春节,手机红包最“任性”。
除夕夜,阖家团圆之际,原本或围炉夜话,或围观春晚。而在今年,传统的形式被颠覆了。无论老少,每人手持手机,目不转睛,或奋力“摇一摇”,或抢抓“拼手气”。当晚,微信、支付宝、手机QQ、新浪微博等各平台发放的红包,共7亿元左右,如暴雨袭来。尤其微信,因其操作便利,更是紧密地捆绑住越来越庞大的用户。
这是商业的重大创新,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巴巴,豪掷千金,不求直接回报,却将消费者牢牢裹挟。进而,其他公司借助此类平台,发红包做宣传,攻城略地。
红包纷飞,非独除夕,据统计,今年已有一百多亿元红包在不同时段以不同形式撒向大众。
这些钱都去哪儿了?
消费,无疑是最为普遍的方式。大多数人抢到的几元、最多几百几千元看不见摸不着的红包,对于已然富裕的中国社会、尤其是中产阶层来说,这些绝对是“小钱”,抢红包仅仅是他们一项有趣的娱乐而已。
“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看到了机会。早在过年前,他发动“免费午餐”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微信抢红包,捐给“免费午餐”。他们打出的广告语是“三块五块您嫌少,捐给孩子刚刚好”。经24小时努力,他们共抢得近24万元。到了春节,邓飞再次发起行动,为他发起成立的系列公益项目抢红包。据他公布的数据,春节期间,总共获得超过6万人次的红包捐赠支持,筹集善款超过180万元。
这两年发力创新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再次抓住机会,发起“新年送有爱红包”礼包活动。在春节七天的时间内,获得超过600万元的爱心红包捐赠。
还有其他几家公益机构做了一些尝试,但仍是掐指可数。
显然,这是成本极低的筹款方式。但对于撒向大众的百亿红包而言,流向公益机构的仅仅是九牛一毛。对于公益机构来说,仍有极大的空间和机会。问题是,面对创新,面对机遇,是否行动,如何行动。
当然,为公益机构抢红包,公益人士应有更多创新的模式,主动结合。最终实现的,不仅仅是募款额的增长,更是人人公益理念的培育和坐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