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阿胶与养生
2015-04-03许方霄
◆本刊记者 许方霄
阿胶是以驴皮为原料,采用多道工序炼制而成的固体胶块,长久以来,阿胶与人参、鹿茸被并称为“中药三宝”或“滋补三大宝”。早在2500 多年前,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把阿胶列为上品,并称其:“味甘,平,无毒。主心腹内崩、劳疾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胎动不安。久服,轻身益气,养性延年。”在近年来中医养生热潮之下,阿胶的养生保健功效更为人们所重视。与中药饮片相似,阿胶也有道地之说,何处生产的阿胶最为道地?为了使养生功效得到最大化发挥,阿胶该如何熬制?道地阿胶的加工工艺又有何特别之处?
东阿阿胶最为道地
由于阿胶最早发源于山东省东阿县,因而被命名为阿胶。东阿县所产的阿胶也被公认为最道地的阿胶,“东阿之外只有驴胶”也是历代中医学家、现代中医泰斗的共识。
“气血足,百病除”成了人们的口头语,并认为人类的生存质量的好坏、疾病的有无,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人体气血是否充盛。现代研究表明,阿胶内除了含赖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等20 种氨基酸(包括8 种人体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外,还有钾、钙、铁、铜、镁等27 种矿物质和有利于人体的微量元素,这些均为人体血液生成及新陈代谢所需的原料。医学研究证明了阿胶在止血、促进钙的吸收、抗休克、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等方面也有独特疗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养生及保健意识日益增加,对养生知识也更加了解,因而,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养颜悦色等功能及味甘性平、补而不燥、四季皆宜的特点受到广大百姓的青睐。
由99 道工艺加工而成的道地阿胶
制作阿胶必用驴皮,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驴的存栏量逐年减少,从而驴皮的价格也连年翻番。为了不减少利润或赚取更多利润,一些不法商家便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乱真。如何鉴别所购得的阿胶是否为道地阿胶?某中药学家介绍,东阿阿胶表面平整,无油气孔,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李时珍形容其色泽“黄透如琥珀色,光黑如翳漆”。
中国阿胶博物馆内收藏着一份拥有180 多年历史,而药性仍然存在的阿胶——九朝贡胶。九朝贡胶是进贡之物,品质自然是阿胶中的极品。这类高品质阿胶是如何炼成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胶制作技艺唯一传承人秦玉峰说,要想炼出上品阿胶,毛驴品种、炼制时间的选择很关键——必须选用黑毛驴,必须选择在冬至日炼制,必须使用阴阳水。秦玉峰还指出,除此之外,还必须“上施以银锅金铲,下烧以桑柴之火,由功力深厚的炼胶大师历九天九夜之久才可炼成”。
更令人咋舌的是,阿胶的加工工序竟多达99 道,包括整皮、化皮、熬汁、浓缩、凝胶、晾胶、挂珠、砸油、吊猴、醒酒、挂旗、发泡、开片等。清末医药家曹炳章在《增订伪药条辨》中对贡胶制法也进行了详细的记述:“每年春节,选择纯黑无病健驴,至冬宰杀取皮,刮毛涤垢,再浸漂数日。取阿井水,用桑柴火,熬二昼夜,去渣滤清,再用银锅金铲,加参、芪、归、桔、杜、甘草等药汁,再熬制成胶。其色光洁,味甘咸,气清香,此即真阿胶也。”
阿井水是制作道地阿胶的关键
地域性决定了东阿阿胶的道地和不可复制性。在阿胶行业内盛传两句话,一是“驴皮易得,真阿胶难得”,另一句是“天地精华东阿水,千凝百炼铸阿胶”,而流传于东阿民间的一首民谣更是直接道出东阿水在制作阿胶过程中的重要性。“小黑驴儿,白肚皮,粉鼻子粉眼儿小灰蹄儿,琉璃井旁走三遭,皇家坊里去打滚,冬至宰杀取其皮儿,熬胶还得用东阿水儿。”
东阿县的地下水是太行山、泰山两大山脉交汇的地下潜流,由于“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现代科技检测证明,阿井水为硬水,相对密度为1.0038,比普通水每立方米重7.6 斤,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均比普通地下水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
某业内人士认为,东阿地下水与普通水最大的优势是易于去杂提纯,减少原料污染。他说,优质的阿胶是由驴皮的真皮层中胶原蛋白水解浓缩而成,而驴皮的表皮层和皮下层中含有的角质成分是形成阿胶杂质的主要物质,必须要剔除。“而阿井水是天下至阴之水,在熬胶化皮之时,反复注入的阿井水中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会与驴皮真皮层中的小分子胶原蛋白相聚而沉,那些对人体没用的杂质则浮于水面,驴皮中的胶质与杂质就可以轻松分离。这样制成的阿胶分子量小而纯度高,易被人体吸收,药效发散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