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州动物防疫检疫专题研究报告

2015-04-03袁志芸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共和813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3期
关键词:检疫疫病防疫

袁志芸 (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 青海 共和 813000)

海南州动物防疫检疫专题研究报告

袁志芸(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 共和81300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畜牧业总体规模的迅速扩大,动物疫病控制工作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近几年来国际上连续发生疯牛病、口蹄疫、猪蓝耳病等动物疫病,对当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安全、无公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又对我国动物疫病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本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被动局面还远未根本扭转,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已成为畜牧兽医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动物疫病防控的主体是兽医防疫体系,其基本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完整的法律法规系统,二是将这套法律法规严格付诸于实际的机构和队伍,也就是动物防疫体制。在工作实际中,后者的问题更多、更复杂。针对这一情况,为了摸清本州目前动物防疫体制的现状,找出本州动物防疫体制的主要问题,探索适合我州州情的动物防疫体制模式,根据州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州农牧局的安排,对动物防疫体制进行了专题研究,为今后动物防疫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

1 动物防疫检疫现状

1.1州、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州、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已基本形成,有州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1个,县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5个,负责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的整体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州动物卫生监督所1个,县动物卫生监督所5个,乡(镇)兽医站36个,主要承担防疫检疫监督、疫苗供应、动物防疫、产地检疫、活畜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等工作。设有4个临时动物检疫报检点,负责流通流域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管工作。全州现有动物防疫技术人员279人,其中州级30人,占11%,县级79人,占28%,乡级170人,占61%;检疫员169人,占总人数61%;监督员42人,占总人数15%;村级动物防疫员861名。

1.2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1)实行防疫“双轨制”,强化管理职能。防疫“双轨制”是动物防疫双重管理的一种制度,即对动物防疫工作实行行政和业务双重管理制度。动物防疫的第一责任人是各级行政领导一把手,各级政府每年都与下级政府签订防疫责任书,组织和管理动物防疫工作,各级农牧部门也从上到下签订防疫责任书,负责防疫的质量。全州大力落实和完善了“双轨制”,全面构建新的动物防疫体系,实行组织领导由各级政府负责,防疫技术由农牧部门负责,真正做到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由于政府管理力度加大,基层干部责任心明显增强,出现乡镇干部参加搞防疫的好形势。有力地保证了防疫工作顺利开展。(2)全州认真落实“五强制、两强化”的综合防制措施,坚持“早、快、严、小”的灭病原则,狠抓以免疫为主的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使防疫与扑疫紧密结合,有效遏制疫情发生。采取春秋两季口蹄疫、猪蓝耳病、禽流感为主的定期强制免疫措施和牛出败、炭疽、羊痘等十多种疫病计划免疫,有力促进本州动物防疫工作。使牛羊口蹄疫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猪口蹄疫免疫密度100%;猪瘟常年免疫密度95%;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密度100%;鸡新城疫免疫密度保持在90%左右。

1.3重大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初步建立199~2001年,联建动物疫情测报站项目,总投资50.99万元,其中农业部拨款25万元,省财政配套10万元,地方配套15.99万元;2001年完成本州县级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项目建设项目。目前,疫病检测化验室6间,化验室120m2,从2002年开始,本州开展了口蹄疫、禽流感、马传贫、马鼻疽、奶牛结核病、布鲁氏杆菌病等疫病的监测工作,七年来,本州共完成了5县36乡镇的疫情监测工作,其中口蹄疫1200头(只),马传贫病6000匹,布病7600头(只),奶牛结核病7800头,禽流感2800羽次,每年都按要求完成了省上下达的疫情监测任务。今年内地发生A型口蹄疫疫情后,本省增加了A型口蹄疫的监测项目,本州抽检牛血清500份。今年来,本州5县动物疫病疫控中心实验室开展了布病、奶牛结核病和马鼻疽的检测工作。

1.4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机制州、县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及时制定出台了《海南州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在此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海南州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实施方案》,明确规定疫情监测与报告、疫情确认与分级、疫区划分与处置、疫区封锁与解除等工作程序,积极落实物资、技术和人员等保障措施。州、县均成立了疫情诊断专家组、技术指导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市场监管组、疫情扑控组,进一步细化了工作职责及分工。州、县疫控制中心购置储备了消毒药品、消毒设备、防护用具、扑杀专用袋和常用药品器械等防疫应急物资,对突发疫情做了必要的物资准备。

1.5动物监督检疫体系稳步推进全州建成各类活畜交易市场12个,牛羊定点屠宰场7个,生猪定点屠宰场5个,公路动物卫生检疫检查站1个,临时动物卫生检疫报检点4个。每年屠宰检疫在188、76万头只左右,屠宰检疫率达到100%。产地检疫率达到40%,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覆盖面达到100%。

1.6动物防疫人员综合素质逐年提高1995年前,全州动物防疫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30%左右,全州没有高级职称。目前,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0%以上,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12人,中级195人,初级72人。州站3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5人,中级职称19人;县站7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7人,中级职称50人;乡站170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126人。

1.7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国家启动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后,2000~2005年,本州已完成了1个州级、5个县级的动物冷链项目建设。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50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入38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20万元用于购买更新冷链、诊断、办案、通讯等设备,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全州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1.8新增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本州新增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乡镇26个,共和9个乡镇、贵德4个乡镇、贵南4个乡镇、同德2个乡镇、兴海7个乡镇;总投资247.3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3.4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3.85万元,项目正在实施阶段。

2 制约因素

2.1各级领导对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重要性认识不足各县政府领导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动物防疫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以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安全生产发展为核心,还没有转变到动物防疫工作是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核心上来,没有把人类发生的一些新疫病与人畜共患病有相当大的联系来看待,如近年来发生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猪链球菌病,虽然是畜间的传染病,但也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另外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历来都有重畜牧业经济发展,轻动物防疫的观点。再加上动物防疫工作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只有在疫情暴发时才能显示出重要的保护作用;没有发生疫情时,一些领导,尤其是乡镇领导认为防疫工作是业务部门的事,对此置之不理,一推了之,认为农牧部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是为了增加收入,把动物防疫工作与技术服务工作等同起来,因此,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经济工作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没有改变。

2.2州、县、乡重大疫病防控体系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本州畜牧兽医管理的模式不一,管理体制上权属不清。如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事业单位,既负责防疫、检疫工作的行政职能,又受托负责执法监督工作,管理体制与职能不相适应。各县负责防疫、检疫及监督有三个机构,“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动物卫生监督所既担负技术服务职能,又承担着行政执法工作,同样造成了顾此失彼、两者不能兼顾的局面。乡镇基层畜牧兽医站既担当着政府下达的防疫任务和执法职能,又担当着检疫工作,同时开展诊疗、畜种改良和兽药经营等业务,工作量大,任务重;使畜禽重大疾病的扑灭以及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得不到切实保证。

2.3动物防疫人员编制不足本州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总数279人,村级动物防疫人员861人。然而,2009年全州草食动物存栏484.75万头只匹,本州牲畜存栏数量大,分布非常广泛,平均一名专业兽医人员每年牲畜防疫任务达5.6万头次以上,特别是乡镇的兽医人员,防疫任务来时,都去进行防疫工作,牲畜品种改良任务来时,又参加品种改良工作;与青海省规定的牧区每10000头只牲畜配备一名兽医技术人员的要求,本州兽医人员缺位200多人。如果没有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参与,根本无法完成防疫任务。目前,绝大多数专业人员知识老化,很难适应当前业务工作,需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

2.4动物二维码耳标佩戴工作难度大本州牧区饲养环境恶劣,加之草场都有网围栏,耳标掉失严重,掉标率在40%左右。动物二维码耳标在常时间的磨损等因素难以在饲养场快捷实现自动识别,应进一步改进。部分识读器设备存在硬件质量问题,对中央数据库查询统计功能有待完善。

2.5饲养分散,规模养殖比重小尽管各县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畜禽饲养已经进入由散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期,但是当前农牧区分散养殖任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要抓好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畜禽的动物防疫工作就必须投入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2.6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不到位从实际工作来看,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没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1)有些畜禽注苗后应激反应大,轻者影响畜禽生长,重者造成死亡,补贴资金不能及时落实或者难以落实,影响了防疫工作开展。(2)有些养殖户不愿意或者不接受防疫,强制免疫缺乏措施。(3)由于基层动物防疫监督力量不足,农村牧区养殖户和畜禽贩运户挑拣现象较为普遍。(4)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拒绝免疫、逃避检疫的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很难执行到位,甚至难以执行,对违法当事人打击不力,没有起到震摄作用。

2.7兽药执法体制不健全(1)执法机构不健全。目前海南州兽药行政管理部门没有专业执法机构。只有海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两名执法资格的兼职执法人员,没有编制,且执法不是其主要工作,影响了执法工作力度。(2)执法经费没有保障。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没有给下属下拨专项执法经费,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兽药行政执法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经费不足导致执法工具、手段落后,严重制约兽药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3)处罚执行力度不强。目前处罚执行不到位和执法对象托人托关系说情,使处罚难以执行,由于兽药管理部门自身受条件限制,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另外由于执法范围限于本地,只能对本地生产经营实施监督管理。

2.8重大动物疫情处置难度越来越大(1)来源更加复杂,控制难度越来越大。疫病跨地区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染源一旦侵入,往往很快波及全群,引起爆发性流行日益增多。(2)疫情危害更加严重,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混合感染增多,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普通病与传染病混合感染,使疫病的流行更加复杂。(3)疫情表现更加复杂,诊治难度越来越大。周期性、季节性特点发生了变化,由冬春常发到不分季节都有发生,潜伏期和临床特点也发生了变化。

3 措施

3.1领导重视是关键加强各级政府对动物免疫工作的重视,每次在安排防疫工作之前,要进行详细的考虑和周密的部署,从防疫时间、组织方式、资金筹措、疫苗的发放、疫苗的保管、免疫剂量、在防疫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等都一一进行部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动物防疫工作的大好局面。动物防疫工作结束后,各级人民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验收,行政负责人都要在验收后签字认可,充分体现政府负责制,从而真正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政府部门负责防疫密度、畜牧部门负责防疫质量的防疫原则。

3.2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情预警机制(1)建立完善疫情预警机制,州、县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州、县、乡三级快速疫情测报体系,完善动物疫情网络化管理,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着重在疫病诊断、疫情分析、风险评估、预测预报方面提高工作水平。加快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对各级兽医实验室进行合理调整,优化布局,充实实验设备,开展认证工作。县级实验室要具备对各种动物疫病的血清学诊断能力,具备抗体检测和病理检查能力,建立县、乡两级动物疫病诊断网络。加快动物防疫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州、县、乡三级动物防疫数据网络传输。加强对突发疫情信息的传送和管理,改进报告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监控手段,确保动物防疫信息网络的畅通。(2)强化动物疫情测报和管理机制,对重大动物疫病的检测实行临床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3)健全疫情报告责任制及过错追究机制,对瞒报、谎报、漏报疫情的,依法予以处理。(4)建立部门应急反应和科学决策机制,加强兽医与卫生等部门的协作,互通信息。在人畜共患病的监测、预防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兽医、卫生、检疫检验、经贸公安等部门要通力合作。

3.3依法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管理(1)业务主管部门,通过宣传、培训,使所有畜禽养殖场(户)、屠宰加工企业和个人熟悉相关制度、法规,自觉遵守执行。营造管理依法、环境优化、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品牌鲜明的氛围。(2)从场所选址、设计到建造、使用到畜禽引种审查、免疫程序设立、消毒制度制订、免疫监测、兽药使用、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着手,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动物防疫制度。(3)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推行全程监管。对不符合防疫条件的生产加工场所,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改造。(4)在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政府部门可运用扶持政策调控,积极鼓励广大养殖企业和个人推行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饲养,限制动物散养、混养。

3.4提高动物防疫效果监测能力各县要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效果监测化验室,落实专职技术人员,根据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情况,定期采样进行化验室抗体检测,对监测水平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要及时通知防疫员和养殖户进行补免,切实提高免疫效果。

3.5提高动物防疫监督能力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志的畜禽不予出具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不准销售、宰杀和进入流通环节,同时加大对逃避检疫进行的打击力度,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法制意识,从而使养殖户由被动防疫变为主动防疫。

3.6加快实现畜禽养殖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转变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动物防疫和标准化生产的必然选择。为此,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养殖户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

3.7兽药监督监控管理工作有待提高农牧部门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对《兽药管理条例》配套法规的宣传力度,做好兽药的抽检工作,严厉查处无证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兽药和在饲料中乱添滥用违禁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和净化兽药饲料市场。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1733(2015)03-0042-03

收稿日期:(2015–01–08)

猜你喜欢

检疫疫病防疫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检验检疫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