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的新观念
2015-04-03冯秀芹
冯秀芹
(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镇农业畜牧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38)
规模化猪场的新观念
冯秀芹
(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镇农业畜牧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38)
目前,疫病控制的方法正向着通过健康监测来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方向发展,但与以往相比,这一方法更加复杂化,必须建立新的观念,才能相适应.
猪场;新观念;经营管理
1 规模化猪场的新观念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的迅速发展,为了能在复杂的养猪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名成功的养猪管理者,这就要求我们猪场管理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养殖思维模式。通过对过去多年养猪生产的总结,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管理新理念:(1)以效益为目的的,讲究最低成本策略,使利润最大化。养猪应该通过充分挖掘生产潜力,不断提高猪的生产性能赚钱,而不是期望涨价。(2)注重猪场“精细化管理”,才能创造出最大经济效益。猪场精细化管理就是把科学养猪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论是宏观调控还是微观处理,都必须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不放过每一个细节。(3)理性的选择预混料。选择预混料产品时,要以最终利润为目的,以性价比为导向,理性的去选择。(4)环境是影响养猪成功的第一要素。在适宜的环境下,猪才能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猪的维持需要最少,营养的转化率最高,猪的各项生产性能才能正常表现。(5)把猪种选择放在第二要位。(6)坚持营养全面平衡的高档饲料是最好药物的观点。(7)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转变为“养防并重、养重于防”。(8)树立科学的“消毒防疫”理念。
2 猪场的经营管理
开办猪场之初,就应当了解如何经营管理猪场,因为猪场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关系到养猪经济效益高低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认识掌握发展养猪生产的经济规律,努力搞好各项经营管理。猪场经营管理的内容多范围广,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办猪场的基本条件
根据调查,当前农村发展起来的专业户猪场和乡村集体猪场有三种类型:一是饲养肉猪的专业场,主要是外购仔猪育肥,面向市场,以出售商品肉猪为主;二是养母猪专业场,以饲养母猪,出售仔猪为主;三是养母猪产仔直接转栏育肥专业场,特别是养猪大户和集体猪场,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向这种类型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规模养猪和集约化养猪是指有一定格局的养猪,具有饲养头数多,商品量大,科学饲养技术,经营管理水平高等特点。
规模养猪不同于普通农户的传统家庭副业养猪,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资金。资金是开办猪场的前提。一个是小规模的,即一年出20~40头肥猪,二是规模大的,即养几十头至几百头母猪,出栏上千头肥猪的。主要是修建猪舍,购置设备,购买饲料及种猪,药品及人工费,这要按当时的价格细致估算。资金多,规模可大,资金少规模可小(像一年出栏40~50头肥猪)。连修圈、购猪、饲料,开办之初,若因陋就简就是个够仔猪及饲料费,有3~4万即可。
(2)人员。规模几十头肥猪或10~20头母猪,夫妻二人即可,但上百头规模的母猪,一、二千头肥猪的场,特别是专营行的猪场,要考虑:有饲养员喂猪,有技术人员管住,还应有人选购饲料及销售等。
(3)场地条件。家庭办场,猪舍可建在庭院附近,饲养20头肥猪需要50m2,占地最多不超过100m2;但规模大时,在农村要选择离村屯远,离公路远的地方。一个养500头育肥猪场,包括猪舍、饲料室等,约需占地500m2左右。
(4)饲料条件。饲料是养猪的物质基础,故办场时,应先把饲料来源考虑好,一个是外购原料自给配制,二是进入混合料,运来即可喂用;也可自给种植。对饲料厂提供的饲料,应事先摸底,看其质量好坏。
(5)技术条件。办场不论大小,应学习技术,掌握技术,敢于智力投资,应用先进养猪技术及设备。规模较大,办场者又非科班出身者,应聘有一定水平的技术人员,至少有一个较为熟练的养猪技工。
(6)销售条件。办场养猪,生产量大,商品率高,所以销路成了主要环节。要从猪入栏时开始了解信息,寻找销路,以防止产品滞销,肉猪压圈。
(7)规模条件。根据调查考证,如果一个农户种2~3.0hm2地,可年饲养40头商品猪,其收入相当可观。发展这样规模的养猪场,不仅农民在经济条件上承担的起,而且有利于推广科学技术,有利于开展综合服务,有利于形成贸工牧一体基地。这样的小型猪场,可以通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逐步扩大饲养规模,提高专业化水平。这种靠自己实力发展起来的家庭猪场,成功率很高,大有发展前途。
2.2 猪场的生产管理
猪场的生产管理一个猪场的兴衰,很重要的问题是他的起步,应从基础抓起,坚持饲养管理科学化,生产手段现代化,以猪群组成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和完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取保猪场持久的发展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猪群组成。猪群是养猪场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又是劳动对对象和产品。所以无论是何种情况的猪场,都要有自给的猪群进行生产。当猪场全面投入生产之后,各猪群之间还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从而满足猪群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在养猪生产实践中,为了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更好的根据各类猪的特点、进行饲养管理工作,对不同年龄不同体重、不同性别、不同用途的猪,划分不同的群。
①母猪群。母猪群的组成在猪群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二产以上的母猪为基础母猪。8月龄以上的小母猪,经过配种,第一次产仔后 ,按其生产力鉴定合格的转入基础母猪群。2~3岁的母猪生产性能为最高。5~8月龄间的小猪,经选定留作种用,成为后备猪。
②公猪群。成年公猪系1.5岁以上的公猪。满8月龄配种后,按母猪受胎率和后代品质鉴定合格的公猪转入成年公猪群。公猪一般可利用4~5年。
③后备猪群。指5~8月龄。后背母猪:仔猪达到4月龄时,按生长发育指标选留优秀小母猪留种,再通过6月龄、8月龄生长发育测定,淘汰劣质育肥。后备公猪:从4月龄断乳仔猪中选留优秀的小公猪做种,称为后备公猪,后备公猪质量必须超过后备母猪。
④育肥猪群。专门用来生产肉猪的猪,包括专门育肥猪和淘汰育肥猪。
⑤仔猪群。指出生到断乳的仔猪,一般0~2月龄。
[1] 张东林.规模化猪场疾病控制的新观念[J].今日畜牧兽医,2006,(1):23.
[2] 姜洪起,车有志,刘玉杰,等.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新观念[J].今日畜牧兽医,2009,(5):13-15.
冯秀琴(1961—),女,本科,畜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