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西鸡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及防控手段
2015-04-03王淑平
王淑平
(迪庆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迪庆674499)
尼西鸡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及防控手段
王淑平
(迪庆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迪庆674499)
鸡高致病性禽流感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国际兽医局将其纳入为动物A类传染病。云南中甸县特产品种尼西鸡由于养殖生产环境相对恶劣,在养殖过程中缺乏现代规范化养殖场地及严格的防疫体系,因而发生禽流感的几率较大,倘若不及时对其进行控制,很有可能造成禽流感大肆蔓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尼西鸡;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手段
尼西鸡属于高原蛋用型品种,是藏鸡的一种,藏语称之为“龙巴下”,主要生产地区为云南中甸县尼西区,因而得名于尼西鸡。尼西鸡是尼西区本土养殖户在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下,通过长期的闭锁选育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品种,具有个体小、翅羽发达、肉质鲜、蛋白质高、脂肪低等特点。尼西鸡主要产地位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东旺、德钦县奔子栏乡,及迪庆州中北部高寒山区和干热河谷农区等地方。
1 尼西鸡高致病性禽流感特点及危害
1.1 临床症状
尼西鸡高致病性禽流感并没有特定出现的发病症状,一般发病较为突然,发病前无特殊异常[1]。测体温可发现患病鸡体温快速升高,出现食欲降低、少活动、精神不振、垂头蜷缩等现象,常常难以自主站立。可见其口鼻处有粘液流出,咽喉部黏膜充血并伴有小点状出血。另外,患病鸡常常由于食欲下降出现贫血或营养不良,并伴有眼睑肿胀、眼结膜充血、角膜发暗以及流泪等症状。严重时患病鸡还会出现呼吸加快、呼吸窘迫,常张嘴呼吸,且在患病鸡腿部或爪部可见出血现象。
1.2 疾病危害
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发的一种家禽和野禽类传染病,禽类患病后可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种。轻度表现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一般不会致死;重度表现主要为全身性出血、败血症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并且,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不仅可以引起禽类患病,还能够直接感染人类,引起患病人死亡。另外,依照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禽流感病死率可高达100%,一般患病鸡在濒死前主要表现为昏迷,且体温低于35℃。高致病性禽流感不仅严重阻碍了养鸡产业的发展,还对人类安全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2 尼西鸡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手段
2.1 合理选择养殖场址
通常情况下养殖场地址要尽量远离居民居住区,一般两者距离应保持在800m以上,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养殖鸡群受到人类生活垃圾等污染,还可以降低人类疾病感染发生率。在养殖场建设上,还应根据养殖过程中不同功能需要建立不同区域,例如养殖区域、繁殖区域、基本活动区域、管理区域以及患病鸡管理区域等。打造健全的功能管理体系,确保养殖生产高效化。通常养殖场建立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为全开放型、半开放型和全封闭型,而尼西鸡一般适合采用半开放型进行养殖,半开放型养殖不仅可以为尼西鸡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且有利于养殖户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时间、降低管理成本。但要注意的是,采用半开放型养殖,在夜间还应使用坚硬物体挡住开放部位,避免其它动物偷袭。
2.2 及时进行疫苗免疫
现阶段,我国针对禽流感已经研发出了许多预防疫苗,主要包括有禽流感H5N2灭活疫苗、H5亚型禽流感重组禽痘AIV活载体疫苗和H5N1基因重组灭活疫苗等,可用于鸡、水禽、肉禽的免疫接种。在对尼西鸡进行禽流感疫苗接种时,必须要借助专业人士的指导,并且还要每隔一段时间对免疫尼西鸡实施血清学检查,确保免疫达到预期效果。另外需要提出的一点是,禽流感疫苗通常只能使用在未感染禽流感的正常尼西鸡身上,而一般种禽鸡群需要实施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免疫接种。疫苗免疫期为120d,通常在免疫接种两周后才能起到免疫效果[2]。
2.3 加强养殖规范建设
加强尼西鸡养殖场规范化建设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确保养殖的规范化。合理化,避免鸡、鸭、鹅等不同家禽混合饲养,另外,鸡群也不可以与牛、羊等牲畜混合饲养。其次,为了确保每一只尼西鸡的健康无危害,在饲养上要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尽量不要从禽流感发病区域引进种鸡或种蛋,且在引入前必须要经过检疫。然后,还需要对养殖场周围环境、进出车辆和饲养人员进行定期消毒,鸡、鸡笼、孵化厅等每月至少进行两次消毒。同时,由于飞鸟、老鼠等动物常常是禽流感病毒携带者,因而还应避免这些动物进入鸡舍与鸡群接触。最后,还应在养殖场中设置专供人员使用的通道,定期对饲养人员常用防护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并且禁止外来人员随意参观养殖场及养殖区。
3 结束语
由于尼西鸡当地养殖防疫和医疗体系都不健全,因而被列为高危致病鸡群,一旦发生禽流感便极易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因而,为了避免疾病的大肆蔓延,不仅需要养殖户在养殖中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更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以便实现疾病控制效果的最优化。
[1]张立厚.禽流感预防与控制以及相关因素的研究与控制[J].当代医学,2013,(26):15-16.
[2]范月明,陆艳,张东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兽医杂志,2013,(7):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