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防控对策
2015-04-03苏禄群
苏禄群
(威远县畜牧站,四川威远642450)
羊痘防控对策
苏禄群
(威远县畜牧站,四川威远642450)
羊痘危害较大,除增加病死率造成直接损失外,还影响羊的育成率、品质等等,部分病羊由此失去生产能力。此症传播速度快,综合防控技术跟不上,很容易蔓延散发开来,加重危害程度。分析羊痘流行的主要因素,介绍发病基本情况,针对性提出综合防控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羊痘;防控;建议
1 前言
羊痘,即“羊天花”,因感染羊痘病毒所致,为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典型症状:皮肤、黏膜等处,出现特异性丘疹和疱疹。此病危害养羊业严重,除增加病死率造成直接损失外,还影响羊的育成率、品质等等,部分病羊由此失去生产能力。目前,危害最大的为绵羊痘,综合防控技术跟不上,很容易蔓延散发开来,加重危害程度。
2 羊痘流行的主要因素
(1)未严格执行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的控制和扑灭措施,一方面没按《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及时上报;另一方面隔离、封锁、扑杀等强制性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疫源不能彻底消灭。
(2)群众对羊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责任心不强,往往是出现病例后既不上报,又不采取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等防控措施,病羊混群饲养和自由活动,病死尸体乱抛乱弃,导致疫情扩散蔓延。流通贩运频繁,产地检疫环节薄弱,散养户检疫率低,以致病羊随意出售,甚至被长途贩运。
(3)未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因羊痘未列入国家强制免疫的病种之中,各级没有实行羊痘防控目标化管理,预防免疫完全靠养殖户自发自购疫苗免疫。免疫接种部位、剂量、皮内免疫注射方法不当,致使免疫失败。
3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1周,长可达2周。早期感染,仅个别发病,后期逐渐波及全群。典型症状:体温骤升,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结膜潮红,流出脓性鼻液,脉搏加速,呼吸加快,寒栗打颤。经1~4d后,出现典型痘疹,并伴有红斑,经1~2d后,形成典型丘疹,突出皮肤表面,坚实而苍白,呈现半球隆起的结节。形成的结节,在2~3d时间内,形成大量水疱,内容物不断增多,中央凹陷,呈脐状。在此期间,病羊体温略有下降,水疱形成脓疱。如不出现继发性感染,多数几日内干瘪成痂皮,最后脱落形成灰褐色的瘢痕,整个病程在2~3周。
除典型经过,同样有非典型症状。表现为:轻微体温骤升,出现数量痘疹。部分病例,出现丘疹后,病情不再发展,皆可消散痊愈,此类良性经过可称之为“顿挫型”。部分感染病例,早期症状与典型症状类似,但是形成丘疹后,结节增大硬固,不形成水疱,可称之为“石痘”。如形成痘疹后,彼此相互融合,受化脓菌或坏疽杆菌的侵入,可导致大面积的化脓坏死,有明显的恶臭味,继发其他感染症,可称之为“臭痘”。部分感染病例,疹疱内出血呈黑红色,可称之为黑痘。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加强完善防疫管理
定期注射免疫疫苗,此病流行区的健康羊,每年例行接种1次。
再早之前,曾使用鸡胚化羊痘弱毒苗,使用较安全,接种后有1年的坚强免疫力,但费用成本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后期,相继出现山羊痘活疫苗、山羊痘细胞化弱毒冻干苗。
接种用灭活苗,疫病感染期,山羊出生后1周,即可接种。断奶后,二次加免。免疫后羊群,应与未免疫羊群,分开饲养。为避免免疫传染此病,建议1针接种1只羊。或,采用康复羊血清,成年羊每只用7~10ml,小羊每只用3~5ml,肌肉注射,防疫效果较好。
此外,此病流行期,接种活疫苗,尾根内侧或股内侧,皮内注射,用0.5ml;皮下注射,用2ml。4~6d,即可产生免疫抗体,有效免疫期达1年之久。
接种用细胞化弱毒冻干苗,山羊、绵羊接种皆可。经接种后,有效净化种群。注射剂量,无论大小,一律用0.5ml,有效免疫达1年之久。
4.2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出现感染病例,立即封锁疫区,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发病羊只,及同圈羊只,一律全部宰杀。病死羊尸体,经消毒处理后,无公害化深埋。未发病羊只、受威胁的羊只,应紧急接种山羊痘弱毒苗。
受污染圈舍,及时清扫,污物集中堆积,制定地点消毒,后堆积发酵处理。圈舍内用具,一律用菌毒敌消毒。水槽、饲槽等,用新洁儿灭浸泡,刷洗待用。圈舍周边环境,用石灰水(200g/L)消毒。
注意普查周边羊群,假定健康羊群圈养,短时间禁止放牧。注意接种山羊痘弱毒苗,提升羊体抗病体质。周边羊只及产品,限制调运,做好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直到最后1只病羊康复或无公害化处理后,方可解除封锁。
疫病流行期,禁止自疫区购进病羊、羊制品等等。及时非疫病区购进的羊只,同样应注意隔离检疫,经3周观察无疫病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养。
留意羊痘疫情动态,及时上报疫情发生情况,针对性采取得力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改善饲养管理,禁止自疫区放牧,搞好圈舍卫生。冬季注意补饲,注意防寒保暖,减少各类不良应激。
隔离病患畜,采取必要针对性治疗措施,痘疹于皮肤部,取高锰酸钾溶液(浓度0.1%)、来苏尔溶液(浓度2%),适量冲洗经干燥后,涂抹紫药水、碘甘油等,预控效果理想。痘疹于眼结膜处,用硫酸锌(浓度1%)、鞣酸溶液(浓度0.5%),治疗效果较好。后期继发感染,取青霉素钠注射液,每头用100~160万单位,肌肉注射,连用2~3d,预控继发感染较理想。或,取磺胺嘧啶钠(浓度10%),剂量每次15~20ml,连用2~3d,预控效果同样理想。
[1]何世明,张永明.羊痘病的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4,(5):103.
[2]乔生英.羊传染性痘病治疗验方[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8,(6):7.
[3]王宏民,代丽,塔木苏荣.羊痘病的发生与防制[J].畜牧兽医杂志,200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