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优质水稻新品种需求与现状
2015-04-03何川
何 川
(四川省蓬溪县常乐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蓬溪 629109)
四川省优质水稻新品种需求与现状
何 川
(四川省蓬溪县常乐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蓬溪 629109)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四川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品种优质化是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四川省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需求、发展现状做了初步概括,以期为我省水稻育种及农技推广部门做一参考。
水稻;优质;新品种;需求;现状
稻谷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米提供人类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其他营养成分,保障人们的能量和健康需求。世界稻谷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地区是亚洲,占世界总产量的9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水稻单产突破了510kg/667m2,总产保持在1700~2000亿kg,而常年稻谷消费量在1800~1900亿kg,在水稻主产区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在日益攀升的国际稻米贸易市场中,一般质量的籼米约占30%~35%,长粒优质籼米约占50%~55%,优质粳米约占10%~15%。我国中等品质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44%,占总产量的45%,而能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的优质稻米种植面积不足10%。我国水稻生产在实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后,其质量和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水稻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从选育品种上提高稻米品质、增强稻米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水稻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的继续攀升,资源的消耗利用以及环境的污染恶化日益严重。为保障我国粮食产量安全、品质安全,在水稻品种的选育上必须注重深挖品种产量潜力,稳步提高品种品质,解决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矛盾,满足国家粮食安全和稻米市场对提升稻米品质的双重要求。因此,优质超高产杂交稻新品种选育将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与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与我国水稻区气候条件接近的国家,由于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增产效果明显,也直接引用我国的杂交水稻种子,为我国的种子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国际市场空间,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加快水稻优质化进程,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四川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春季回温早,杂交水稻在8月中上旬开始收获,同时四川省内科研技术人才、资源优厚为四川水稻制种提供了独特的优势,优质稻产业发展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优质稻生产的高产、稳产,使我省及周边省份优质稻种植面积逐步增加,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四川水稻常年播种面积200万hm2左右,2014年全省水稻播种面积占3大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播种面积的41.84%。同时,四川省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地,也是较大的杂交水稻种子消费省份。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居全国第1位,每年调出杂交水稻种子6000万kg,占全国省际间调剂量的60%。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形成了杂交水稻的“川种优势”。因此,大力发展优质杂交水稻良种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及示范,对促进粮食产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四川种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及示范,将进一步提升“川种”的产业优势与科技竞争力,加快我省及周边地区优质稻产业的发展,推动四川水稻制种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科技附加值,将制种区的传统水稻生产转变成直接生产优质良种,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地区农业产业影响力。
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春季干旱、夏季伏旱、秋季低温阴雨寡照,这些不利因素影响了水稻产量潜力的发挥以及其优良品质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四川省水稻区试产量约为500~560kg/666.7m2,10多年来,四川省水稻单产停滞不前,到目前四川水稻区试产量仍然处于相同水平。2014年四川水稻平均产量518.9kg/666.7m2,局部地区达到600kg/666.7m2左右,高产田块达到700kg/667m2。若能配合高产栽培技术挖掘品种产量潜力,目前品种的一般潜力都在650kg/666.7m2以上,高产的能够达到800kg/666.7m2左右。然而现阶段培育和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还存在产量与品质不协调的矛盾,高产而不优质,其他一些优质组合又大多不高产;同时在现有选育的优质品种中,部分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的品种多,而全面达到标的优质稻品种较少。因此,选育出高产与优质有机结合、抗病抗逆、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是育种工作者最首要的任务。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研力量的加大投入和水稻育种家不断积累创新,四川省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有了长足进步,一批米质优、产量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相继育成。在公布的2015年四川省水稻主导品种中,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优米标准的有6个(川优6203、宜香优2115、旌优127、内5优39、宜香4245、宜香优1108),米质达国标三级优米标准的1个(花香7号),优质稻品种个数占整个主导品种的60%左右。在我省,优质水稻新品种已大面积取代上世纪育成的冈优、D优、II优系列等高产而不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的继续攀升、资源的消耗利用以及环境的污染恶化,为保障我国粮食产量安全、品质安全,在水稻品种的选育上必须注重深挖品种产量潜力,稳步提高品种品质,解决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矛盾,满足国家粮食安全和稻米市场对提升稻米品质的双重要求。因此,优质超高产杂交稻新品种选育将是我省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