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斋志异·小翠》生命历程及其文化蕴含研究

2015-04-03赖雪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元丰小翠聊斋志异

□赖雪芳

( 云南民族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聊斋志异·小翠》生命历程及其文化蕴含研究

□赖雪芳

( 云南民族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对《聊斋志异·小翠》中小翠进行探究,小翠的生命历程分为两部分:一是开启报恩的人生旅程;二是作为痴傻人的妻子。在报恩过程中,小翠透露出性格美和心灵美的女性美的特征。小翠的生命历程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是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在文中的体现;二是深藏于其中的儒家的报恩思想和孝行思想。

《聊斋志异》;小翠;生命历程;文化蕴含

《聊斋志异》中小翠的研究有曾丽容的《聊斋志异· 小翠》中的小翠形象,主要写小翠轻而易举化解复杂的政治危机,智谋韬略使这个形象富于理性光芒。李国珍关于小翠的研究主要在艺术特色方面。王秋萍关于小翠的研究主要是:以《小翠》为例分析《聊斋志异》的民间故事特点。认为《小翠》在叙事视角、叙事程式上符合民间故事的叙事特征。笔者研究,主要从小翠的生命历程:一是开启报恩的人生旅程;二是作为痴傻人的妻子。在报恩过程中,小翠透露出性格美和心灵美的女性美的特征。小翠的生命历程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是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在文中的体现;二是深藏于其中的儒家的报恩思想和孝行思想。

一、小翠的生命历程

(一)开启报恩的人生旅程

小翠应母亲之命,下嫁给元丰。文中说道:“虞氏,女小翠,年二八矣。”小翠刚刚十六岁,正值少女时期,人生是美好而充满希望,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而此时小翠的命运则早已有所安排,应母亲之求,来到王太常家里报恩,小翠母亲虞氏曾偷夜明珠,遭到雷霆追捕,狐狸躲到王太常身下避雷霆之劫,王太常兄弟听说后,充满喜悦之情对王太常说:“弟必大贵,此狐来避雷霆劫也。”[1] 428小翠来到人间最大任务是替母报恩。小翠早就有预料到自己的生命历程。母亲化身为媒人,说媒完毕后离开,她表现的淡定和平静,没有对母亲的留恋之情。文中写道:“小翠殊不悲恋,便即奁中翻取花样。”小翠并非一个无情的人,只是她深知自己的命运是来人间报恩。报恩快要结束时向王太常一家坦诚说:“实与君言:‘我非人也,以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曩恩、了夙愿耳。”[2]326报恩的主要角色是作为傻子元丰的妻子。

(二)为痴傻人妻

小翠来自人间的第一件事就是听取媒妁之言,年纪十六就为人妻。担任妻子角色期间发生颇多事故,这些故事充满欢笑与辛酸凄苦。在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中,《聊斋志异》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塑造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而被世人称赞。即便塑造的同是年轻的女性形象,其个性特点也迥然不同,例如:“婴宁则憨态可掬,肆意言笑,不受任何礼教约束(《婴宁》);青凤则‘弱态生娇, 秋波流慧’, 感情缠绵而行动谨慎(《青凤》);林四娘则‘谈词风雅’,心境凄苦(《林四娘》);小谢则顽皮憨跳,乐不知愁(《小谢》),真可谓各领风骚,无不灵动可爱。”[3]77

小翠虽已为人妻,作者并未将小翠塑造为封建时代一个沉闷而伤感的女性。而是塑造了小翠的自然纯真、爱笑贪玩、心性善良、聪慧机智的艺术形象。 小翠的自然纯真与爱笑贪玩。小翠每天必做的事是陪元丰玩,单纯的陪自己的痴傻丈夫。小翠的聪明机智。小翠刚嫁为人妻时,大家纷纷议论她,在大家眼中她是聪慧的。文中言:“女又甚慧,能窥翁姑喜怒。”[4]197她装扮成吏部尚书的模样,巧妙设计帮公公摆脱王给谏的暗算。小翠到王给谏的大门口说:“我是要看王侍御的,谁要看什么王给谏啊!”到自家门口,门房以为真的是吏部尚书来了,赶紧跑到上房向王太常禀报。第二次是小翠把元丰假扮皇帝,然后又帮公公脱险,将诬陷罪加给王给谏,从此王给谏充军云南。小翠摔碎公公家的玉瓶,为保全公公一家。正如小翠所言:“我在汝家,所保全者不止一瓶,何遂不少存面目?”这里足以看出,小翠多智巧妙而不露痕迹的多次帮助公公渡过难关。五年缘分已尽,报恩旅程结束,小翠并没有挥袖而去,而是妥善安排一切而离去。文中有记录:“及新人入门,则言貌举止,与小翠无毫发之异。”

二、透视《聊斋志异·小翠》的女性美

《聊斋志异·小翠》不像其他篇有许多关于女性外貌描写,文章没有刻意对小翠的外表进行塑造,而重在塑造小翠的性格和心灵艺术魅力。

(一)性格美的刻画

小翠突出的性格特点是隐忍与宽容大度。《性格决定命运》中说道:“宽容型性格的人,拥有一种深沉、从容的气质。”[5]6;“隐忍型性格的人,往往能遇事不冲动,能忍耐,属于情绪成熟型。”[5]7被婆婆和公公指责时,选择静静的对待,选择忍气吞声,默默承担。有一次,小翠和元丰及丫鬟们在院中踢球,不小心踢到公公王太常的脸,元丰还过去捡球,这时王太常拾起石头扔过去,正好砸到儿子。王太常回到房里,将事情向夫人说了一遍,夫人斥责小翠一顿。小翠无丝毫介意,低头微笑着,用手指在床沿划来划去。戏弄王给谏被骂后,小翠惟憨笑,并不置一词。文中小翠多次被骂后,都是以笑相待。文中有多处记录小翠的笑,像“公怒,斧其门,女在内含笑而告之。”[6]698在拯救元丰时,元丰看似断气了,大家都惊呆了,唯有小翠坦笑不惊。《尚书》中说过:“必须有忍,才能有益。”小翠在困难面前,在被公公婆婆责骂时,选择沉默与忍让,责骂时选择以笑应之,展现出小翠宽容大度的一面。

(二)永恒的心灵魅力

《谈狐说鬼<聊斋志异>》谈到:“狐狸本是自然界中一种再普通不过的动物,她往往给人的感觉是机灵、狡猾,但在蒲松龄的笔下,他们却常常呈现出别样的风情,深受人们喜爱,同时也感染着现实世界中的人,教育人们求真、向善。”[7]20

小翠心灵美最突出的是具有与人一样的品质,那就是善良与重情。她身为狐仙,则具有人一样的心性,实在难能可贵。她来到人间,没有伤害任何一个人,而且用自己修来的五百年功力治愈丈夫元丰的傻病,虽然丈夫是傻子,但她却能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他,从来没有嘲笑与讥讽过元丰。在报恩及缘分尽时,早有安排与自己举止外貌相同的锺氏之女的姻缘,在之前就预知这段姻缘,所以先化其貌,以慰他日之思云。可分析出小翠的重情重义。文章在最后,有异史氏曰:“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而身受 再造之福者,顾失声于破甑,何其鄙哉!月缺重圆,从容而去, 始知仙人之情,亦更深于流俗也!”[8]317作为狐仙,小翠的心灵之美甚至可以说是超过凡夫俗人的。这种善良的心灵美在《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目都有所歌颂。

三、小翠生命历程的文化蕴含

《聊斋志异》写鬼狐恋爱故事颇多,《聊斋志异·小翠》没有着重于写爱情的美好,而是将佛教以及儒家的思想蕴含呈现出来。费尔巴哈说:“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9]60

小翠的故事情节虽简短,深藏的文化蕴含则丰富深广。本文主要探究两方面的文化蕴含:一是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在文中的体现;二是探究深藏于其中的儒家的报恩思想和孝行思想。

(一)文中贯穿的佛教思想

佛教初入我国的时间,差不多在公元1世纪汉明帝前后。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夜梦有神人全身金色,顶上有光,在殿前绕梁飞行。翌日问讯群臣,学识渊博的大臣傅毅告之为佛。于是明帝派遣使者蔡愔等西行求法。

佛教思想博大精深,笔者主要探讨佛教的因果报应。十二因缘论是佛教的基础,佛教之教法便是世间万物皆为依因缘感果报的现象。《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指出:“佛教缘起论的核心是因果相续相连理论。”[10]82-85因果报应思想起源于佛教的“三世两重因果说。”小翠母亲因躲避雷霆之劫,获得王太常的救助,这些都是因;小翠嫁给王太常的痴傻儿子元丰,让小翠来人间报恩这是果。原始佛教中除了“十二缘起”论之外,而且还把业因与果报的因果关系延伸于 “三世二重因果”的轮回链中。文章有关于小翠表明自己身份时说道:“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桑恩、了夙愿耳。”

小翠的前世就注定有一段与元丰的缘分,才造就了小翠今世在人间嫁为人妻的五年。佛教中关于因果轮回或前世今生说在《聊斋志异·小翠》一文中还是展现的明显清晰。

(二)儒家思想在小翠身上的展现

孝行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孝文化在历代名家的补充发展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而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论语》。《论语》这部恢弘巨著中就曾多次讨论到孝的真谛,孔子通过和学生们的对话,便将中华文化的孝文化精髓表述了出来。从语言学来讲,许慎《说文解字》对其的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老”代表着年老的双亲;“子”,代表子女;“老”在上,“子”在下,会合其字即意味着:“做子女的,顺承父母,那就是孝”;从行动上来看,“子”背着“老”,涵义即说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便,须子女背着代步,其中充满着感恩、报恩、关怀之意。例如《吕氏春秋·节丧篇》说:“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于肌肤,性也。”而孔子认为,“夫孝,得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就是说,孝虽是道德的根源,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由教化之后才产生的。孝并不是与人俱生、与史俱来,而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聊斋志异·小翠》的文学蕴含除了体现出佛教思想外,儒家的孝思想和报恩思想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论语·学而第一》中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1]8《大学》中有:“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小翠来到人间替父母报恩,将自己的一生由母亲安排, 忍受住元丰的傻和公公婆婆的责骂,其实是孝敬母亲的表现。小翠为了替母亲报恩,毫无怨言地接受一切,儒家的孝道思想和报恩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即使狐仙也不例外。除这篇外,还有《席方平》、《水莽草》、《贾儿》等篇目颂扬儒家的孝道思想。

综上是对《聊斋志异·小翠》的生命历程及文学意蕴的研究,其实还可以从接受美学方面对文本进行探究、挖掘。

[1]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蒲松龄.聊斋志异[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3]郝华.充满戏剧性的爱情——细读《聂小倩》[J].聊斋志异研究,2008,(1).

[4]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

[5]陈泰先.性格决定命运[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6]韩欣.名家评点聊斋志异下卷[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7]冷研.谈狐说鬼《聊斋志异》[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8]蒲松龄.聊斋志异[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

[9]黄洽.《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M].济南:齐鲁书社,2005.

[10]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

[11]杨伯俊.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Research on Life Experience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 of"Strange Tales of Liao-Zhai·Komidori"

Lai Xuefa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This paper explores Komidori's life experience in "Strange Tales of Liao-Zhai·Komidori". Komidori's life experienc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is to open the gratitude of life journey, and the other is as a fool man's wife. In the process of gratitude, Komidori reveals the features of female beauty in her character and soul. Komidori's life experience has a rich cultural implication: the first is that Buddhist karma thought is reflected in the text and the second is the Confucian thought of paying a debt of gratitude and the thought of filial piety which is hidden deep in it.

"Strange Tales of Liao-Zhai"; Komidori; the life experience; cultural implication

2014—11—17

云南民族大学校级课题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YJY59 )的阶段性成果

赖雪芳(1989—),女,江西抚州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中国古代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I206

A

1008—8350(2015)01—0080—03

猜你喜欢

元丰小翠聊斋志异
还是要有智慧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聊斋志异小翠
小翠的眼泪
研究成果发布 宋代广西造币技术世界领先
元丰五年宋朝进筑横山杂考——兼论《种太尉传》中的一些问题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夏天的热
“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