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植“种子”成长的良好环境

2015-04-02张敏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2期
关键词:班集体教室种子

张敏

每一个孩子的大脑里、血液中都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种子”,遇见了适宜的土壤、温度、湿度,它们便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远安一中)2010年开始进行“生本课堂”的教学改革,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少学多”理念的指导下,营造了“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氛围,追寻着“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合他成长的教育生态”的目标,尝试从德育、教学、教辅后勤三个方面进行主题式校本研究,集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将生本理念付之于实践。

理念先行:寻找智慧的种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有自己的DNA,有自己身体的密码,他们所拥有的也是个性化的人生。生物学知识告诉我们:生物因素决定儿童智能发育的最大限度,而环境因素则决定智能发挥的程度,儿童先天情况良好但后天环境不良、教育落后,也可使孩子发育落后;反之,虽先天不足,但后天及时干预、教育得当也可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民主、和睦、生活丰富多彩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自信、活泼、独立;而在专断、关系紧张、缺乏关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胆小、自卑、孤僻或叛逆的性格。远安一中正是基于学校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生物因素(生本教育),学校能够构建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因素(幸福班级)的理论依据,在教育教学中“以生为本”,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从而发展学生,实现 “低进高出”的教育目标。

人的生物因素就好比远古的种子,随着环境的改变不断地自然选择,不断地淘汰,朝向适宜生长的方向,不断地变化,融入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孔,一代一代不断改良。自然选择就是物种不断淘汰不断选择不断储存密码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着慧根的。他们从会转身、会爬到会坐,乃至说话走路,多半都是他们自己的杰作,父母亲只是提供了他自我学习和实践的舞台(家庭)。这个舞台的形式却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家庭生怕孩子摔跤而一味呵护;有的父母鼓励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还有父母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他人,这样,孩子学会走路、学习、生活的成效就参差不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中国自古就有“师徒如父子”之论,学生家长也常常托付老师“希望您把我的孩子当您自己的孩子管教”,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教育就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对孩子的人生、对民族的未来具有历史使命的神圣事业。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每一个孩子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这里说的巨人是指人类历史长河累积的关于自身的丰富的资源,他无形却随时可能被激发、被唤醒,仿佛被干燥冰冻和储存的种子,存储于人的身体中,在某些特定的时机,或者是一句话、一个笑容、一句关爱,或者是一个情景、一个实验,种子就会现形,长出嫩芽,它不断地汲取养分,就会成长为一棵大树,比如牛顿、乔布斯对苹果的感悟,发现了万有引力和缔造了苹果系列。孩子们进入校园,学校就要构建好的平台,提供好的资源,唤醒他们身体内沉睡的种子,使之在环境因素的刺激下进一步生长、发育。

远安一中以建构幸福教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扎实学习、快乐成长为目标,以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室生态为方向,将“尊重与发展、善待与期待、激活与唤醒”德育箴言融入到每一个班级的管理中,内化到每一个导师的行动中,实现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美好愿景。

行动为本:培植“种子”生长的适宜环境

温暖向上的班集体。教室里的绿色植物由学生自己培育,吊兰的叶子打卷了,就是需要水分了;碰碰香的叶子变黄了,就是要晒太阳了;植物枯萎了,就该去寻找原因了。同学之间,有哪位感冒了,就给他递上一杯水;谁要是有小的摩擦,就劝导他们,化解矛盾;送生病的同学去医院,为学习没弄清楚的同学解疑,帮助年龄小的同学学会照顾自己。在这样的集体里,学生能够感受到成长的艰辛,体验到友情和团结的力量,学会感恩与宽容。

没有害怕的教室,编织有故事的班集体。“1+1”导师制和“N+6(9)”班级公约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科任教师是班级的一员,是学科的首席,是小组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班集体成为爱心流动的同心圆大家庭,班主任是圆心,学生是一个个小圆,位于中间地位,每一个小圆的圆心都与班主任相连,外层是科任教师,是学生们的导师,与小组的学生一一相连,形成稳固的保护层。导师和学生或者坐在操场上畅谈理想分享故事,或者个别交流倾听心声,走近他们的心灵。定期集体“备班”,及时了解学生的现实状态,不断修正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级学生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既要了解学生原来的情况,还要注意不给学生贴上标签,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鼓励。在这个家庭里,导师亦师亦友,关爱孩子;学生亦子亦徒,敬重老师,敢于表达自己的观念,敢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在交流和争辩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笑声、泪水和感悟中记录生命成长的故事。

容许知错改错,重大事情全员参与决策的班集体。是人就会出错,人就是在犯错、知错、认错、纠错中成长的。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追求美好的。在当前信息化社会里,各种媒体冲击着学生的世界,传达着各种声音。孩子们需要引领,需要明辨是非荣辱。面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小错误,我们提倡在班主任把关的前提下,让学生们参与讨论并形成对错误的惩罚意见。请家长来学校不是好的工作方法,提倡主动家访,不仅仅是学生犯错误了才去,而应该是发现学生有了变化,就与家长进行交流,面对面地沟通。报告孩子获得的进步和荣誉,给家长打“报喜电话”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式,在愉快的沟通中传递家校合作的正向力。

心理安全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坚持“容错、融错、荣错”的教学理念。“容错”就是容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融错”就是把错误的实质找出来,引领学生积极暴露其思维过程。“荣错”就是要思考如何把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提升“错误”的教学价值。对在课堂上能够引发思考和激起思维碰撞的“错误”加分,让孩子们体会到只要积极思考,就会收获成长,即使在学习中说出错误的思路、想法和答案,也不会有沉重的心理压力。

静心倾听:“种子”生长的声音

学生遇见长辈和老师,立正弯腰,笑容可掬的一声“老师好”,或者搀扶老弱行走时的“慢慢来”,这是种子生长的声音;学生在课堂上的侃侃而谈,或者局促、不连贯地说着他独有的思路,或者默默做题时笔尖发出的沙沙声,这是种子生长的声音;学生在运动场上矫健的步伐,或者跌倒后的哼哼声,或者竞技场上的哭声,这是种子生长的声音;读书节上学生慷慨激昂的诗歌朗诵,艺术节上的才艺大比拼,球类运动会上、野外徒步拉练时的感人故事,甚至是学生犯错后受到惩罚时流下后悔、委屈的眼泪等等,这都是种子在拔节,在生长。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只要用心倾听,教室里处处都有故事、有收获、有成长。

美国2009年全国年度教师托尼·马伦发表的获奖感言是这样的:“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引人入胜,但却没有完成的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能够读懂孩子的故事,而且能够抓住不平常的机会帮助作者创作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知道如何把信心与成功写入故事中,他们知道如何编辑错误,他们希望帮助作者实现一个完美结局。”

远安一中的学生生活在山区,视野不够广阔,底子比较薄弱,但在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心建构的幸福教室里,孩子们和教师都在成长,都在进步。

(作者系湖北省远安县人大副主任、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

猜你喜欢

班集体教室种子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桃种子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可怜的种子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