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
2015-04-02肖昌斌曾宪波刘玉琴
肖昌斌 曾宪波 刘玉琴
2014年底,第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宜都市首度入围,成为继大冶之后湖北省第二个全国百强县(市)。与宜都经济协调发展的宜都教育同样步入了规范、均衡、优质发展的新常态:宜都成为教育部在全国确立的7个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之一,这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提供了先机;“砥砺养成——知行合一”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和《语文人本教学》研究成果获全国首届教育成果二等奖,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0.11%,建立在教科研和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教育质量,成为宜都优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宜都市教育局局长周朴华说,宜都教育步入了“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的新时期,而这种新常态可概括为“深化改革、创新管理、规范办学、促进公平”。
依法治教,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2015年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年,周朴华说,对教育系统而言,就是要按照《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教育行政管理行为和中小学办学行为,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科学管理。
2015年被宜都市教育局确定为“法规推进年”,教育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管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元化教育需求。
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的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二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校。中小学要建立和完善符合法律规定并能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三是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结合的原则,健全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四是建立立体化的学校法制教育网络体系。在全市组织开展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专题培训,切实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五是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依法促进教育公平。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贫困寄宿生补助、普通高中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等各项教育发展政策和惠民政策。
具有多年重点高中校长工作经历的周朴华,对依法治校有着深切的感受,他说,明确依法治教工作思路、工作路径和工作目标,就是要在进一步规范教育自身的同时,规范社会行为,让教育“硬”起来。
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周朴华说:“2014年,总投资1.07亿元、办学条件达国家一类标准、设计规模全市最大的清江小学(寄宿制)如期交付使用,较好地解决了城区小学学位不足和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矛盾;顺利完成了枝城中学学生食堂等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及红花中心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12个项目的建设任务;投入254万元,配备200台学生用计算机和16套多媒体远程设备;投入96万元为4所高中配备学生课桌椅6000套;投入44万元,改善9所山区学校师生住宿条件和配套设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4年,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再次提档升级,我们要让这些优质的硬件资源发挥应有效益。”
2015年,“教育内涵建设”被宜都市教育局提上了全新的战略高度,在周朴华看来,内涵建设是区域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但推进的难度也大大高于办学条件等硬件的改善。
如何提升教育软实力?周朴华说,“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他扳着指头列举了2015年的三大举措。
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创新思路,完善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深入推进教师交流制,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二是加快引进优质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加强名校、名师的引进力度,把外地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和雄厚的师资等教学资源汇集到宜都来,带动全市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通过引进名校创办分校、与外地名校联合办学等多种途径,依托品牌优势、师资优势和管理优势,借船出海,全面提升宜都教育内涵。
三是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在全市倡导启发式、体验式教学、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营造独立思考、互动交流、激励创新的教学环境,完善教科研体系,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持续推进“高效课堂”工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2014年宜都义务教育学校1643名专任教师中,交流教师205人,交流比例达到12.8%。周朴华说,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方面通过岗位研修、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另一方面完善《中小学教师交流管理办法》,推行城乡和乡镇区域内教师置换培训制度,寻找差距,扬长补短。
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为契机,促进区域教育协调高位均衡发展
学校管理“管什么”?周朴华说,《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给出了明确答案,该管理标准是依法治校的具体化,“我们就是要通过认真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先行先试,提升内涵,对照标准,规范办学,科学管理。”2014年8月2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随后,宜都市被确定为全国7个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之一。
义务教育是县域教育的重头戏,周朴华表示,“我们要借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这一契机,加快区域教育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步伐,并以此促进教育的协调高位均衡发展”。
一是“三制”“三创”常态化推进。继续坚持“三项制度”(期中教育教学检查通报制度、学科教学质量调考制度、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考核制度),持续开展“三项创建”(办学行为合格校、示范校创建活动,高效课堂合格校、示范校创建活动,艺术、体育合格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二是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管理。有计划地推进高坝洲中学学生食堂、大堰堤小学教师周转宿舍等6个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和教师周转宿舍改扩建工程;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逐项分析工作差距,加强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学校艺体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是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化建设。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毛湖淌、高坝洲、松木坪、五眼泉幼儿园等工程建设,确保今秋交付使用;完善公建民营幼儿园管理办法,出台《宜都市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四是实施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工程,稳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五是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突破。加快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建设步伐;实施职业教育内涵提升工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强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实行联合办学,发展壮大特色专业,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六是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按照《宜都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初步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
近两个小时的采访,“改革”“发展”“规范”“依法治教”是周朴华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词汇。他说,在新常态下,让全市教育系统干部形成法治思维和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能力的任务还很艰巨。“再难也得强力推进,因为这是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对教育工作者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提出的新要求!”说这番话时,周朴华自信而坚决。
(责任编辑 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