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学生健全人格

2015-04-02梁祝吕星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学校

梁祝+++吕星

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观念多元的社会文化会使人格的形成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会出现更多的迷茫和冲突。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片面强调认知教育,忽视了儿童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小学生中明显存在不自信、不合作、“以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鉴于此,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势在必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人格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体的思想言行。“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对健全学生人格,促使学生朝着品德高尚、行为文明、心智完善、情趣高雅的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卓雅小学自办学以来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坚持“一体两翼三美”的教育模式,以“科学”和“文化”为两翼,追求一体化发展,彰显“以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塑造儿童民族精神”的办学特色。学校旨在逐步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塑造人格健全的卓雅少年。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依托校园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滋润学生人格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开阔学生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级组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年级组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年级组成员在高度认同校园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根据本年级组的具体情况,通过共同研讨和协商形成本年级组文化建设理念与特色。

学校分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三级建设指标整体推进级组文化建设。级组文化建设目标为:一二年级养正教育;三四年级养志教育;五六年级养德教育。二、三级目标由各年级根据年级文化建设情况具体进行细化。

科组文化。学校各学科组分别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学科组的建设理念、目标及内容。学科组以课堂展示为平台、以科组建设论坛为契机,凸显学科的教研特色,打造学科文化。

班级文化。学校积极倡导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目的是张扬学生个性、树立各类榜样、展示奋斗目标、营造和谐氛围与建设精神家园。

二、依托课堂,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以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

1.构建卓雅小学中华经典文化课程课时框架

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过程中,学校精选国学经典教学内容、梯度安排教学进度,科学设置教学课时,构建卓雅小学中华经典文化课程课时框架。

中华经典文化教材按单元进行编写和教学。一二年级根据经典原文的顺序规划单元,三年级以上,根据主题规划单元,将经典文化课程课时列入学校课表。

2.研发卓雅小学经典文化课程校本教材

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校本教材《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六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读本》(上、下册)和书法教材《中华训蒙书帖系列——硬笔书法字帖》(五册)。

3.探索卓雅小学经典文化课程教学模式

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学校探索出了“五环节”经典文化课程教学模式: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开门见山、生活情境、背景介绍);课文新授(展示学习内容、解决诵读);理解感悟(有所会意、有所领悟、有所体会);拓展延伸(古代文化知识、古今中外文章、语文教材课文、思品课文);总结升华(读进课堂、写进课堂,画进课堂、唱进课堂、舞进课堂、行进生活)。还总结出了“四化”经典文化课程教学方法:诵读化;情景化;故事化;生活化。

4.创新卓雅小学经典文化课程教学途径

学校创新经典文化课程教学途径,让国学经典“读”进课堂、“写”进课堂、“画”进课堂、“唱”进课堂、“舞”进课堂、“行”进生活。

(1)“读“进课堂

学校安排每天早读20分钟诵读经典,并与香港国际经典文化协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行一次“经典翘楚榜”评核活动。学生诵读1000字经典为一级,鼓励学生各尽所能,自选内容参与经典诵读等级测试。

(2)“写”进课堂

学校编写了书法字帖教材《弟子规》、《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和《百家姓》,这些字帖应用于书法教学实践。教学中引导孩子在诵读中练习书法,在书法中品味经典,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的审美育人功能。

(3)“画”进课堂

学校将美术课与经典文化课整合,并利用美术版画教学平台进行藏书票制作实践。

(4)唱进课堂

学校将音乐课与经典文化课有机整合,以音乐课为阵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唱、表演唱、独唱、快板书等方式,演绎优秀经典文化。我校运用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将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孝经》等国学经典搬上舞台。

(5)舞进课堂

以形体课、舞蹈课为阵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舞蹈、武术、太极等形式来诠释经典文化的精髓。

(6)行进生活

我校使用的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是“文道统一”的范本,国学经典“读”进课堂、“写”进课堂、“画”进课堂、“唱”进课堂、“舞”进课堂,最终目的是让优秀传统文化“行”进孩子们的生活。

“行”是“知”的最高体现。在经典文化浸染中,卓雅少年时时处处践行着“知行合一”。

三、依托丰富多彩的活动,汲取传统精华

学校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每年春节,我校组织师生为桃园社区居民义写春联;每年五月中华母亲节举行亲子活动,定期举行“生日感恩会”;每年孔子诞辰日举行纪念活动;每年九月举行“弘扬和培育儿童民族精神月”。学校为一年级新生举行“开笔礼”仪式,通过正衣冠、诵《弟子规》、朱砂启智、启蒙写“人”字等环节,让孩子们接受中华民族尊师孝亲、崇德立志、仁爱处事的文化熏陶。

此外,学校组建了多个传统技艺社团,如太极、捏面人、剪纸、曲艺、古琴、桑蚕、戏剧等,积极开展太极、武术、狮舞、节令鼓的教学,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四、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国际交流,

培养“科学脑、人文心、中华情、世界观”

中西文化贯通的卓雅少年

1.专家领航,中西合璧

学校充分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国学启蒙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依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支持,多次举办了“国学经典教育论坛”,开展了“海归博士进校园系列讲座”等活动。

学校还聘请美国布朗大学Jin Li教授为学校特聘专家。2013年7月,Jin Li博士来校讲学一星期,充分与教师、学生交流,深入探讨卓雅教育民族化、国际化问题。

2.海外游学,传承经典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游学”活动,进行跨区域、跨国界中华传统文化交流,努力培养中西文化贯通、知行合一的卓雅少年。

2011-2013年,我校师生先后三次到马来西亚多个华文学校进行“经典传承、知行合一”文化交流活动。学校教师给当地孩子讲国学经典,学生则用太极、武术等传统艺术表演形式传播传统文化。

3.国际交流,架设桥梁

建设校园英文网站。学校设立了校园英文网站,宣传“传统文化进课堂”。建设“文化育德”网上德育主页,建立了“儿童网上国学院”,与国内外名校包括海外华文学校架起沟通桥梁,推广传统文化教学经验。

多个外国友好团体、友人慕名来到卓雅参观交流。美国康涅狄格州教育访问团、云鹏中加国际教育集团访问团先后来到卓雅,浓郁的中华文化办学特色与生态文明校园环境,给每一位来访外宾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视像中国”是一个全球远程教学交流平台,作为该项目的重要参与者,我校利用“视像中国”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与全球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最近两年,通过“视像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澳门等多个友好学校现场互动教学,先后进行了“中华十德”教学交流、“弟子规”教学交流、中文辩论赛、英文辩论赛等多项活动,学生有200多人次参与其中。

积极加入国际学校联盟,践行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目标。2013年,我校成为国际学校联盟南山协作体成员单位。

积极实施“小学—大学”伙伴计划,依托深圳本地高校的资源,加强与当地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学校先后举办了多次“海归博士进校园”系列活动。

(责任编辑 甘 璐)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学校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学校推介
清明节的传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