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指南》背景下幼儿艺术作品的评价方式◇蔡雅玲
2015-04-02蔡雅玲
蔡雅玲
[摘 要]《指南》艺术领域指出: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一面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每个幼儿都希望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增强自信心。《指南》背景下的幼儿艺术作品评价方式,将探寻如何借助作品欣赏介绍法、电子照片展示法、个案追踪研究法等评价方式,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想法,理解幼儿独特的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借助评价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并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活动拓展与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幼儿潜能的发展。
[关键词]探寻;幼儿;艺术作品;评价方式
《指南》艺术领域指出: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在以往幼儿艺术作品评价中常出现的问题有:一是教师以“像不像”、“好不好”评价幼儿作品;二是是评价以教师主导“解读”幼儿作品为主,幼儿缺少解读自己作品的机会;三是忽略家长的参与。对幼儿来说,艺术活动是自己精神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是没有直接功利性的,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需要的满足,《指南》背景下的幼儿艺术作品评价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借助作品欣赏介绍法,
理解幼儿独特的艺术感受
日本著名儿童教育家、画家鸟居昭美认为:“只有那个欣赏的人存在时,绘画作品才能成为表达某种东西的一幅画。如果没有人欣赏,一幅画只不过是被加工过的某种东西而已。”如何透过幼儿的艺术作品去欣赏理解幼儿独特的艺术感受,是评价的关键。在幼儿艺术活动过程中,教师可适时面向全体幼儿轮流选取或分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赞美其作品的特色,启发幼儿自由联想、自由表达介绍创作意图,让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欣赏展示的机会,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指导,使幼儿进一步获得美感体验。如在一次欣赏交流中,王泽鑫小朋友这样描述自己的主题画“好玩的角色游戏” (如图1):“有一天,我们在森林区玩角色游戏,王颖辉去船上当警察,他没有去安全检察,自己跑去海上自助餐厅吃饭。后来船开到了一半,消防员发现有一个小火苗,可是小火苗已经很大了,船长就叫消防员灭火,叫客人坐救生艇逃离这艘船。火灭了以后,修理工拿螺丝刀再修修,又变成安安全全的船了。”通过该幼儿对作品的解读,教师了解到了该幼儿当下的想法和活动情况。很多幼儿都是借助符号、线条、色彩、以物代物等方式来诠释自己游戏时的内心世界的,或倾诉自己的快乐,或发泄心中的怨屈,或描述离奇、古怪的白日梦和幻想,或涂抹出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的“图式”而不能自圆其说。对此,他们乐此不疲,为快乐而灿烂着,为委屈而诉说着,为白日梦和幻想而兴奋着,为“图式”辩解着。可见作品欣赏介绍法为幼儿提供了欣赏自我、欣赏同伴作品、理解他人独特艺术感受的机会,也为成人打开了一扇探究发现理解幼儿独特的艺术感受的窗口。
二、借助电子照片展示法,
理解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
在幼儿艺术创作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在幼儿活动的时候用数码相机或者平板电脑拍摄捕捉有价值的画面,并适时通过多媒体再现展播,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作画过程和作品图像。通过多媒体画面欣赏自己作画过程和作品,从心理上给幼儿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可让幼儿获得满足感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便于跟踪发现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过程。这种评价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热爱艺术活动的兴趣。可采取的展示方式为:一是横向展示评价法。对小组或者个别幼儿的作画过程和程序进行跟踪拍摄,以此发现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理解能力。二是纵向展示评价法。将拍摄收集到的幼儿各个时期的作品按照内容分类。从纵向上将个别幼儿现在的作品与过去的作品进行比较,从个人的发展历程来记录幼儿的成长轨迹。三是家园互动评价法。将幼儿作品的电子照片发送到班级QQ群或班级博客上,让家长在家也能及时欣赏到幼儿的画作,参与评价指导,家园共同关注幼儿成长的足迹。电子照片或者视频展示可以直观地从中发现每个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幼儿在色彩运用、线条表征、构图表现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发展。
三、借助个案追踪研究法,
理解幼儿独特的艺术创造
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个案追踪研究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具有典型意义有代表性的追踪对象,在追踪研究过程中,采取定期观察与不定期观察相结合、主线追踪与辅助线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将收集到的幼儿作品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进行分类建档,对获得的资料做出分析和解释,并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可与作品欣赏介绍法和电子照片展示法相结合。如:小班凯凯小朋友每次绘画都处于涂鸦状态,每幅图看起来都像“迷宫”,从小班到大班上学期每次表达的内容都是“跑跑卡丁车”和“泡泡堂”的游戏线路图,由于不能被同伴理解而失去自我表达的勇气。针对该幼儿在绘画中的典型表现,笔者对该幼儿的精细动作、情感认知、人际交往和生活自理等方面进行了持续三年的跟踪观察,发现造成该幼儿沉迷于画“迷宫画”的原因除了家长的过渡溺爱外,还和过早地接触手机游戏有关。教师借助点子照片通过同伴作品欣赏和该幼儿各个时期的作品分析比较,引导家长正视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并逐渐减少该幼儿玩手机游戏的时间,取得了家长的密切配合。还经常借助多媒体展示其画作并请他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逐步引导该幼儿在“迷宫画”里增加点、线、面等美术符号来表现情节,组成一幅幅对他自己来讲具有独特意义的绘画作品,逐步树立其自信心。由此,笔者认为个案追踪研究法可让教师进一步理解幼儿的绘画行为,以及其独特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运用个案追踪评价时必须掌握一定的评价标准,追踪前了解个案情况,评价时语言要有启发性,能启迪幼儿的心智使之能有所感悟获得发展,并综合各方面资料使个案追踪评价更加真实有效。除了可对其本人作品,学习行为进行定期的观察分析评价外,还可参考其个人介绍以及家长、同伴的他评,以此作为辅助材料,促进所追踪的个案在学习习惯、自我表达和创造性表现等方面的发展。
总之,幼儿艺术作品的评价方式,其着眼点不能单纯地停留于幼儿美术技能的高低,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作。而要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与内在的激励机制,即要让幼儿人人积极参与艺术学习活动,个个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学习能力与态度;借助评价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想法,理解幼儿独特的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并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活动拓展与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幼儿潜能的发展。
(责任编辑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