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美女出林门
2015-04-02刘兰辉丘丽梅
刘兰辉 丘丽梅
昔有五子登科,在人才辈出的福州寿山石雕界,如今有林门一家六人从事雕刻业,并出了三位大师,成为当地的传奇美谈。
在手艺界,子承父业、光耀门楣,是一件在过去理所应当,如今却难能可贵的事。在人才辈出的福州寿山石雕界,就有这样一个家族为业内人士所乐道。父亲林亨云从事雕刻艺术七十余年,“熊”霸天下,是亚太工艺美术大师;二儿子林飞另辟蹊径,将裸女带入寿山石雕界,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小儿子林东专攻幽默有趣的寿星、仙童,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父子三人被誉为“林门三杰”。而林家另外三个子女亦在雕刻事业上有所建树。纵使出自同一门技艺,林氏家族的两代人却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成为业内一段传奇美谈。
金秋时节,我们前去拜访林亨云和林飞父子二人,一探形成如此家族盛况背后的故事。
林亨云:熊掌与鱼兼得
推开林亨云大师家的门,闹中取静别有一番天地:旧式独栋楼房,庭院开阔,满眼所见是一片瓜藤相交的藤架,各类瓜果迎着日照生机勃勃,散发着绿意。眼前的林亨云没有名人的傲气,没有大师的严肃,更像一位熟悉的长者,坐在藤架下与你拉家常。
大师今年已经84岁,但仍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每天早上5点起床,锻炼半小时后便坐在家中长廊下的一张案台旁敲敲打打。这张已经布满斑驳,散落着无数锤子、钎子等工具的案台,就是著名的《海底世界》、《北极熊》、《寒冬一霸》等石雕作品的诞生地,这也是老人每天“签到”的地方。
“以前一个月可以完成一件作品,现在却要一年,总是对自己的雕刻不满意。”老人将原因归结为“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老了”。他边说边拿起一块红白相间的方章端详,虽是半成品,却已见“熊”钮的雏形。
熊,就是林亨云独一无二的标签。
幼年时林亨云家境贫寒,听说有个刻熊的木雕艺人刻一只熊能换到80斤大米,于是暗下决心学习刻熊。“木头一个模子下去就可以出来一件作品,可石头不一样,要根据它的外形和石料特色找出最完美的表达方式。”尽管已年近40岁,已经叱咤木雕界的林亨云还是转投到石雕界,但依然刻熊,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老人的居室里搁着一大面柜子,那是熊群的栖息地。这些熊或坐、或爬、或嬉戏、或逐食,形神兼备,情趣盎然。《寒天双霸》算是老人新近的作品,北极熊与大自然的颜色界限分明,红如朱砂、白如凝脂。林亨云利用焓红石本身的特质,巧妙地雕刻出在寒天中觅食的一对白熊。两只熊身材壮硕,姿态憨实,正双双低头嗅探,而它们下边的红色石材处,则用浮雕技法雕刻出几条鲜活的鳜鱼,在浪花翻滚中逆流而上,白熊正伺机而动,蓄势待发。丝丝熊毛纤毫毕现,看上去却蓬蓬松松,柔顺自然。“刻熊毛时,力度要从大变小,而且要有上旋的姿势,这样刻出的毛才是活的。这是木雕独特的剔毛技法,我把它用到了石雕上。”一说到雕刻,林亨云立马显露出大师风范,开始激动地讲述他引以为傲的发现焓红石的经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偶然在画册上看到了北极熊。”这让习惯了雕刻黑熊的林亨云再次获得创作灵感。可寿山石大多色彩艳丽,根本不能完美展现憨态可掬的北极熊形象。“那是1973年的一天,我听说寿山乡挖出一批焓红石,形状硕大,材质细腻,通体洁白,中间还夹杂些许红色,一想这可是表现北极熊的绝佳石材啊!于是几乎掏光了所有的积蓄,一车一车地往家里运。当时焓红石价格低廉,不受人青睐,他们都讥笑我拉回一车车‘垃圾。”
几经思量,林亨云决定用圆雕手法来表现熊的雄壮有力和憨态可掬,去新华书店买图册、到北京参展时去动物园对着北极熊画画、捏泥稿,回到福州后确定石头的长宽厚薄与实物的比例,再打坯、塑泥稿,使熊从各个视角和方位看都完美无缺。就这样,千里马被伯乐相中,焓红石因林亨云的巧手水涨船高,他不仅拓宽了寿山石雕刻的题材,更是让这种埋藏于地底数万年的石头大放异彩,一跃成为商贾争相购买的石材。正如儿子林飞所言:“我父亲就是为焓红石而生的,焓红石也是为我父亲而生。”
但也有人质疑林亨云“栩栩如生”的熊。因为熊是独居物种,但林亨云的作品却常常表现一群熊在激流中迅捷地捕食,有两头熊在一起亲昵,甚至还有二三小熊在旁嬉戏,一幅天伦之乐的画面。这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艺术创作不单是物象的表达,更是抒发情感与明志。”以写实风格见长的林亨云就这样借刻熊来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说罢,林亨云躬身按了一下影碟机,笑说这是他操作得最熟练的机器了,因为年纪大了,他不能像以前那样去动物园观察熊的生活,于是,《动物世界》就成为他现在的灵感源泉。
林飞:放养自有大智慧
虎父无犬子,自幼把玩着父亲刻刀长大的林飞说,雕刻几乎是他与生俱来的喜好。
林飞的工作室位于风景区乌山九号,顺着香樟树下的蜿蜒小径,看见一湖碧水就到了。工作室古朴雅致,淘来的旧木搁板上,几把折扇尽洒笔墨丹青,一些已经完工的雕件和角落簇拥着的一丛丛油亮碧绿的绿色小植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散发出宁静恬然之意。
林飞正在创作微见雏形的《丽达与天鹅》,这块坑头石通体洁白无瑕,但形制极不规则,于是他从希腊神话中获得灵感,勾勒出一只张开翅膀的天鹅和线条饱满的少女丽达。雕女性,是融汇了西方雕塑的美学理念,寿山石雕界著名的裸女题材,就是林飞引进来的。
“我认为石头中寿山石最美,而工艺美中人体为最,两者的结合,是对美的升华。”因为受西洋雕塑理论影响颇深,林飞将传统雕刻技法与之融合,创新引进西洋裸女题材,在含蓄与奔放中将女性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寿山石雕界开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题材和雕刻技法。《裸女》选材一块温润细腻、凝结脂润的芙蓉石,他将线条打造得圆润流畅,简洁明快,裸女双臂环抱于膝上、埋头冥思的姿态留给观赏者无限的遐想。
与父亲一样,林飞的这种创作也一度引起争议,因寿山石常常被人拿在手中盘抚,以裸女为题材实有不雅之嫌。“其实人体雕塑是否低俗,并不在于材质,用寿山石进行尝试并无不可;高雅与否也不在于裸不裸,艺术上的美感才是衡量高下的标准。再加上现在石头开采越来越薄,厚度不够,从形质上也就特别适合刻女性。刻女性,其实很考验基本功,若是人体比例不正确,就会显得很难看。而刻弥勒、观音、罗汉等男性,就不容易看出问题来,因为那不太讲究人体的比例之美。”
在林飞精湛的刀法下,《海的女儿》、《禁果》、《蚌女》、《女娲补天》、《贵妃出浴》等作品逐一诞生,兼有传统的含蓄与西式的奔放,寓具象、意象、抽象为一体,独树一帜。有人说,林飞引领了寿山石雕的一次变革。当然,也有老派藏家仍不接受这类作品。林飞并不介意他人的评论,因为他的本心,只想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通过作品展现出来。
其实并不拘泥于女性,他还有许多以文学和历史典故为题材的作品,并具有时代感:《盘古开天地》展现了远古人类开天辟地,挑战自然的勇气与魄力;《独钓寒江雪》则取自古诗。当时的寿山石雕界基本都以传统佛像为题材,很少涉及文学领域。当《独钓寒江雪》在1990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后,这成为不少初学者入门雕刻界的必备模仿作品之一。“就算雕刻观音、弥勒,我们走的路跟过去的艺人也不一样,更讲究形式感,用现代造型、线条表现传统的旧题材,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观音和弥勒。”林飞如是说。就这样,林飞仿佛破除了禁忌,开启了寿山石雕刻的新时代,更提出“天下石,福州工”的新理念。
回想如今取得的成就,林飞归功于父亲对他的成长采取的“放养”方式。这养成了他“万事靠自己”的好习惯。“父亲几乎没有直接指点我的创作,他对我们几个子女的教育都是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我都是在父亲教学徒的时候,把父亲的指点印在脑海中,再运用到实践。”林飞一直强调,万事之始为兴趣,只有热爱才能激发创作灵感。他感慨,做寿山石雕这一行十分受石材限制,要想表现得完美太难了。“不像搞大型雕塑,泥巴可以加减,搞寿山石雕的材料是固定的,可能会存在杂质、裂痕,要表现完美很难。我自己满意的成功作品,十件中顶多有一件。但关键是新题材、新造型、新意境,一辈子都要努力,否则远远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程度。”
数十年过去,历经繁华后的林飞十分享受目前简单纯粹的生活。“以前还会去拍卖场走走,现在看到的、摸到的都是石头。其实生活如围城,很多人还在追逐名利,但我现在喜欢简单的生活,只有简单了才能纯粹,专心地创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