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跨区作业插上翅膀
2015-04-02通讯员刘芳园王帮高
通讯员 刘芳园 特约记者 王帮高
互联网为跨区作业插上翅膀
通讯员刘芳园特约记者王帮高
山东省莱州市驿道镇赵全农机合作社里的6台联合收获机每年三夏都是全面出击。理事长赵全说,他凭互联网信息和先进的机器,每年都能拿下很多订单,从安徽到河南,再折返山东,一路汗水换来一路收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农机手也都用上了智能手机。“互联网+合作社”成为跨区作战的新利器。今年35岁的赵全,是全市最年轻的理事长之一,这几年,他占领了市场,全凭灵活掌握的信息。他说,互联网让他有了丰富的网上资源和网上订单,更加坚定了他做大跨区机收这块“蛋糕”的信心。最近几年,赵全每年都增添一台新的联合收割机,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以从事小麦跨区机收为主的“黑马”。由于能吃苦、懂技术、善经营,收割的小麦损失小、脱粒净,小赵的一些“回头”客户也越来越多。河南、安徽的许多农民都愿意找他割麦,而驿道本地的一些农机手也愿意跟随这位年轻理事长“西进东征”。
赵全深深地明白,跨区作业效益不仅仅取决于机收的价格,同时还要受作业质量、天气、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信息如何及时获取,非互联网莫属,想要什么信息,键盘一点,立马搞定。
进入5月份以来,莱州市农机部门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加快信息化发展,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以结合现代化通讯技术为载体,大力推广“农机通”移动客户端业务,不断为全市农机用户提供更广泛更便捷的农机资讯。
跨区作业前,莱州市农机部门通过张贴微信二维码挂图和宣传材料等方式,使农机用户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下载”农机通“移动客户端,做到只需一分钟输入信息,既可分享农机新技术、维修保养、安全操作知识等资讯服务带来的信息便利,可以实现网上线下信息双向互动,以便得到更多更广的麦收作业信息,从而有效减少农机盲目流动。
利用网上微信、QQ、网上地图、手机导航和掌上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等功能,赵全不但能很好地驾驭作业市场的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使小麦收获机由单一作业向多功能改进,被誉为“草根发明家”。几年前,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功能单一,善于动脑的赵全成功地对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了改装,这在当时的机收市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去年开始,在安徽进行麦收,机器必须安装小麦秸秆的切碎装置,而我们合作社几年前就全部带有切碎器,非常受当地用户的欢迎,赵全说。从此,他们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为避免跨区作业盲目流动、少走冤枉路,理事长赵全每年都在网上提前拟订好作业路线,进行实地考察,签订作业合同,协商管理办法,制定管理措施,绘制跨区作业路线图,并建立了微信和QQ群,随时保持联系与沟通,确保社员们取得更高、更好的经济效益。“路线图”内容还包括行走路线注意事项、带队服务电话、作业地值班电话、维修配件服务电话等内容。
目前山东移动4G终端客户数突破1000万,实现了山东省所有市区、县城城区、乡镇驻地、重要交通干线以及大部分村庄的覆盖。网络联系到家,技术铺好了路,三夏农机跨区作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随着云平台、大数据处理、WIFI、4G等技术的接入,“互联网+合作社”接上了地气,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是推进农机合作社抱团跨区作业的新载体。
“互联网+合作社”惠及了山东莱州近百个农机合作社,现在有了智能手机服务平台,农机手就更方便了,想寻找信息,指尖一动就能寻求帮助,跨区作业的距离更近了,这也为当下农机跨区作业搭上“信息经济”快车开辟了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