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5-04-02陈义明万源市太平镇农技站
陈义明/万源市太平镇农技站
万源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陈义明/万源市太平镇农技站
1万源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与优势
1.1万源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万源市农业生产总值平稳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显著提高,2013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8.4万hm2,其中粮食作物5.81万hm2,经济作物2.59万hm2,粮食产量30.42万t,油料产量2.48万t;农村经济总收入294 52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94 6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419元。已初步建成以茶叶、马铃薯、高山错季蔬菜和特色水果等为主的农产品种植基地。但总体上看,万源市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很低,耕地有效灌溉率低,农业机械推广面窄。
1.2万源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万源市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其特色优势,已初步形成以茶叶、马铃薯为主导产业,以水果、中药材、高山菜、魔芋、食用菌等为特色产业的格局。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自然条件差
万源市山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无霜期较短,春季气温回升慢,秋季降温早;山区交通不便,农产品运输困难;耕地坡度大、土地分散,地块小、土壤贫瘠。既不利于农田基本建设,难以进行机械化耕作和管理,又不利于精耕细作、集约经营及科学技术的推广,田间作业只能依靠人工劳动,严重制约了万源市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2.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山区农田水利设施陈旧、破损,甚至有些地方连简单的水利设施也没有。排水、灌溉等水利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抗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抗灾能力弱,几乎年年有灾,农业生产处于靠天吃饭状态。交通条件差,农户、产地远离公路和市场,市场信息传递较慢,产品运输困难;仓储设施不足,加工手段落后,农产品多数以初级产品出售,导致农业收入较低。
2.3农业科技水平低
目前万源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管理落后,生产能力有限,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成员内部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双向约束机制,不能很好地维护成员利益和制约成员行为,能正常、正规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3对策建议
3.1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基本投入
一是构建山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地方财政对山区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和倾斜力度,并积极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同时,建立有效的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估机制,强化对资金使用方向的监督,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整金融资源在城乡的分配格局,增加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的有效供给。围绕农业发展中的茶叶、马铃薯、特色水果、高山蔬菜等产业以及种植专业大户、涉农企业,组建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与的农业发展投融资担保公司,积极引导农业投融资运作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三是充分利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以奖代补”“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农户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激励机制。实行资金的有偿使用和设施的有偿服务,按受益者合理负担的原则,鼓励各项社会资本和农民自有资金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3.2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完善万源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区域性农业科研建设,加快培育民营科技机构,鼓励、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畅通创新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渠道,加速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科技提升。加大对增产增收、降低消耗作用显著的农业科技项目的研发,加快农产品的升级换代。二是完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扶持科技示范户,促进农业科技入户,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基础实力、创新能力和转化效力;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及信息服务反应体系。以“科技人员进基地、科技基地联大户”等形式,全面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实现农技推广零距离,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三是加快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创建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新模式,指导农业科技机构以增强创新能力为重点,通过引进资金、引进品种和技术等,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良好的科研机制,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3.3创新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是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围绕茶叶、中药材、马铃薯等产业,积极创建一批产业基础牢、品牌效益高、经营管理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示范合作社,并不断健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的功能体系和运行机制。二是积极引进、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农场主,把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作为加快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依靠种植大户、产业能人带动,积极引导土地等生产要素向种植能人、农场主集中,并以点带面,形成一批特色专业村、专业乡镇,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3.4创新农业经营发展理念,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统筹发展理念。要统筹山区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发展联动。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带动,不断延伸山区特色农业的产业链,提高山区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要统筹山区农业与平原丘陵地带农业发展,促进山区与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跨区域合作。二是比较优势理念。按产业分品种制定结构调整的方案和生产技术标准,不断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调整结构,适度规模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完善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积极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培训、指导农民合理选用化肥和农药;加大农产品生产环境的监测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3.5创新人力资源培训机制,造就人才队伍
一是对现有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建设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把更多的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和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三是加强对专业骨干农民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鼓励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开展农业领军人才教育培训。加强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农业领军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改革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法,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教育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