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护理

2015-04-02魏建梅张华秀曾春娥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热凝圆孔三叉神经痛

魏建梅,张华秀,曾春娥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南昌330006)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护理

魏建梅,张华秀,曾春娥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南昌33000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患者术前进行充分评估和护理,术中紧密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疼痛的变化,同时做好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及随访。结果疗效:优53例(88.3%),良好5例(6%),差2例(3%),优良率为96.6%。面部感觉减退者35例,均在治疗后2周内有所好转。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8个月复发。结论重视术前护理,术中有效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健康指导对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手术并发症、缓解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三叉神经痛;CT引导;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护理

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支(上颌神经)疼痛属疼痛科、神经外科的常见病,表现为在上颌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发作时如闪电状、刀割一般难以忍受[1]。患者发病时异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根据三叉神经的解剖,临床上经皮穿刺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微创治疗的物理或化学毁损往往风险较大[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对60例患者行经皮穿刺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围术期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Ⅱ支)住院患者,男26例,女34例,年龄44~81岁,平均65岁;病变位于右侧42例,左侧18例;病程3个月~5年,平均2.5年。均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3],其中1例曾行开颅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平卧头后仰位,操作过程需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常规皮肤消毒、铺巾;患侧口角外侧2 cm处放置定位标记物,协助放射科医生用CT准确定位穿刺进针点,用记号笔做好标记。用1%利多卡因2 m L局部麻醉后,用射频穿刺针按设定的穿刺径路进针。进针过程中可再次或多次CT扫描调整,直至针尖到达圆孔。待医生穿刺到位拔出针芯后连接射频热凝探头,电刺激诱发复制出原疼痛区疼痛症状,再次注射1%利多卡因0.3 m L+地塞米松0.3 m L,给予70℃、30 s,76℃、60 s,82℃、180 s连续射频,

1.3 护理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责任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表示理解患者的痛苦,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房手术成功例子,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疼痛护理。向患者宣教正确评估疼痛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评估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性质、诱发因素、对疼痛的承受能力、以往的治疗及用药史以及家属的支持和配合程度[4],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判断病情。患者勉强忍耐只会加重病情,延误疾病的治疗。疼痛的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让患者用0—10的某个数字代表自己疼痛程度,0~1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3~5分为中度疼痛,5~7分为重度疼痛,7~9分为剧痛,9~10分为无法忍受痛。遵医嘱给予镇痛剂,观察镇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3)术前准备。术前1 d嘱患者洗头、洗澡、更衣,去CT室前排空大小便。4)预防感染。遵医嘱术前30 min使用抗生素。5)环境准备。术前对CT室空气消毒,保证操作过程严格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术中护理:1)患者准备。协助患者仰卧于CT台上,双肩下垫枕,头后仰30°后用胶布固定在CT台的头架上,连接心电监测仪测录血压、心电图、无创指脉血氧饱和度、呼吸等,建立外周静脉通路。2)病情观察。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眼球活动、角膜反射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治疗完毕后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压迫止血,护送患者返回病房。

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患者术后24 h内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及颜面部有无淤血肿胀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2)口腔护理。使用软牙刷或漱口液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3)饮食护理。术后1 d进温凉流质饮食,以后进软食。4)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如穿刺处淤血肿胀1周,麻木感2~3个月甚至终身等属正常现象,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5)用药指导。继续口服卡马西平2~3周。

1.4 疗效评价和随访

根据吴承远等[4]报道,将疗效分为3级。优:疼痛消失;良好: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疼痛无明显缓解。总有效=优+良好。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并发症及复发时间。

2 结果

疗效:优53例(88.3%),良好5例(6%),差2例(3%),优良率为96.6%。面部感觉减退者35例,均在治疗后2周内有所好转;无颅内出血、感染、皮下脑脊液渗出肿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8个月复发。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容易与牙痛混淆,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患者常因疼痛不敢擦脸、进食,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Ⅱ支)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为是三叉神经被微血管压迫所致,但是常常找不到微血管压迫的客观依据[5]。本研究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方法,将射频热凝靶点由颅内操作转向颅外,由节转向干,可减轻射频时穿刺针的刺激,减少对周围组织、颅神经及三叉神经其他支的损伤,更避免了颅内操作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在治疗期间,要充分做好护理配合工作,术前对患者认真进行疼痛评估、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紧密配合、术后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同时做好术后随访工作,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1] 蒋劲,廖翔,罗裕辉,等.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介入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10):609-613.

[2] 赵松云,傅志俭,马玲,等.半月神经节毁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7(1):48-49.

[3] 冯殿恩,王琪,苏贵华.三叉神经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

[4] 吴承远,孟凡刚,王宏伟,等.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 860例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1):55-58.

[5] 朱晓红,宋文亚.无框架立体定向下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63-64.

(责任编辑:钟荣梅)

R473.74

A

1009-8194(2015)11-0085-02

10.13764/j.cnki.lcsy.2015.11.036

2015-06-24

猜你喜欢

热凝圆孔三叉神经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三叉神经痛难忍 家庭自灸速缓解
微波热凝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54例的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不同腰椎间盘变性程度患者的术后观察比较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基于光电检测和PLC控制的自动化圆孔倒角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射频热凝消融术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