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产品进口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
2015-04-02胡小娟辛丽萍
肖 浩,胡小娟,辛丽萍
(湖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中间产品进口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
肖 浩,胡小娟,辛丽萍
(湖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在新贸易理论的指导下,国际贸易模式不断发展与创新,产品内贸易盛行。本文根据2000—2013年高技术产品五大行业面板数据,基于豪斯曼构建的产品出口复杂度指标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进行测度,得出这期间其出口技术含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引入虚拟变量,实证分析FDI、R&D及中间产品进口五大行业对其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说FDI、R&D和中间产品进口均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但对细分行业来说,中间产品进口与出口技术含量的关系是不确定的,需要区分不同类型的产品,电子及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三类产品的中间产品进口会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而医药和航空航天器产品的中间产品进口则会阻碍其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
中间产品进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虚拟变量
引言
2014年11月,在国内产能过剩、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大力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出口型企业和产业“走出去”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世界贸易模式的创新,全球高新技术产品呈现出生产全球化、分工垂直专业化以及投资贸易一体化等特点,随之而来的是中间产品进口与日俱增。而高技术产业作为中国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除了依靠中国技术的自主创新,还深受对外贸易影响。然而,现阶段中国高技术行业进出口贸易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具有技术含量低且劳动附加值低,产品具有严重的同质性、创新性不足等特点,严重阻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何转变进口结构、调整进口规模、提高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对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严重依赖于技术溢出,这种技术溢出不仅来自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研发投入R&D,进口贸易尤其是中间产品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也至关重要。本文从中间产品进口技术溢出角度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证中间产品进口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存在促进作用,从而调整中国中间产品进口结构和规模,进而达到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目的。本文主要贡献在于考虑R&D和FDI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影响的同时,引入中间产品进口这一变量,作为技术进步的关键指标,具体分析高技术产品五大行业中间产品进口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实证分析哪些行业中间产品进口对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起促进作用,哪些行业又阻碍了其技术含量的提高,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一、文献综述
豪斯曼和罗德里克(Hausmann & Rodrik,2003)[1]开创性的提出用复杂度来测算一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其研究表明如果一国产品的出口复杂度越高,那么该国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也会越高。近十年来,出口技术含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但针对高技术细分行业的出口技术含量研究还较少。首先,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还存在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出口商品技术复杂度有了显著提升,甚至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5]。对于这一现象,有的从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角度来解释[6-7];有的从垂直专业化分工,认为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终端,负责把来自全球各地的零部件组装成最终产品,生产的是出口高技术产品的劳动密集型工序[8-9];有的从利用外资的角度,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及其研发投入等是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重要因素[10-11]。但另一部分人则不以为然,豪斯曼等(Hausmann et al.,2007)[12]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虽然逐年提升,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夏洛克(Stholec,2007)[13]也认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的规模和份额都在迅速上升,但其出口技术含量并没有增加。总之,对于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其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中间产品是指商品在到达最终消费者之前需要在当地进一步加工的商品。中间产品贸易是现代国际生产分工深化的产物,由于各国的比较优势不同,因而在国际分工中一国就会沿着生产链的伸展选择自己较为优势的生产阶段进行规模生产并出口[14]。中间产品进口对进口国技术进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进口中间产品可以突破国内资源的约束,利用国际市场弥补本国资源不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中间产品进口贸易可以视为包含了资本和技术的生产要素集合体的投入[15]。巴约米阿(Bayoumia,1999)[16]研究认为中间产品进口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尤其是高效率的中间品进口可以把先进技术直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东道国下游产业资本品和人力资本的效率,进而提高东道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其次,高技术行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中间产品促进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7]。开放经济条件下,技术进步可通过中间产品贸易产生扩散,而研发资本存量则物化在先进国家的中间品生产过程中,进口国可在不支付额外研发费用的前提下对其消化、吸收、模仿甚至再创新,提升技术水平[18]。中间产品进口贸易为发展中国家基于自身的比较优势融入国际经济系统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同时也给他们通过在不同工序区段构成的国际分工价值链上攀升,提供了持续发展的现实可能。发展中国家只需要在产品的某一工序或区段的生产上具备比较优势,就可以抛开国内上游的基础部分而形成“飞来的产业”,通过进口中间产品来加工生产和出口,获得快速提升其技术进步的重要机遇[19]。再次,企业通过中间产品进口可以直接或间接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消化和吸收,进而二次创新,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技术上的飞跃,最终达到结构升级和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提高的目标。中间产品是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如果一国的R&D活动生产出更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产品,那么进口这些中间产品的国家的科技生产力就会通过其贸易伙伴的研发所产生的技术扩散效应而提高。凯勒(Keller,2000)[15]运用实证模型验证了这一观点,并指出相对于从技术落后国进口的中间产品,从技术领先国进口中间品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更大。阿米哈尼(Amighini,2005)[20]通过对中国ICT产业加工贸易的研究发现,中国已经由单纯进口中间产品进行加工装配,升级为生产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产品,这一结论表明中国中间产品进口贸易对工业技术进步有积极的作用。
大量文献已经证明FDI和R&D对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有促进作用,但鲜有文献研究中间产品进口对其影响。目前,相比于其他技术溢出因素,中间产品进口影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国外先进的中间产品可以提高本国产品的技术水平,进而提高产品出口技术含量。二是对具有技术含量的中间产品的复制或模仿,获得最直接的技术溢出。本文着重分析高技术的五大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对其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
二、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测度与数据分析
1.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测度
根据豪斯曼构建的关于产品层面的出口复杂度测度指标来计算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他指出一国的出口复杂度与其产品出口技术含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本文采用罗德里克(Rodrik ,2006)[2]在豪斯曼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后的测算指标,定义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为:
其中i表示产品,j表示国家,PRODY表示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x表示一国某一产品的出口额,X表示一国产品总出口额,Z表示一国基于购买力平价的人均GDP,Z前面的系数表示人均GDP的权重。根据罗德里克关于指标的分析,本文把产品层面的出口技术含量相加,进而得到一国产业层面的出口技术含量:
其中n表示某一产业,EXPY表示一国该产业层面的出口技术含量,前面的系数表示权重,是该产业中所有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的加权平均数之和,它可以反映一国该产业的技术水平所处的国际地位,本文利用该公式对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出口技术含量进行比较。
2.高技术产品的分类和数据来源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高技术产业分类标准有两种,一种是美国基于ATP建立起的分类体系标准,主要把高技术产业分为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等九大类;另一种就是OECD分类,它是根据R&D经费占产值和增加值的比重,将高技术产业分为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五大类。由于第一种分类方法只适用于美国的产品技术特点,在全球范围内不具有通用性,而OECD分类标准更具代表性,获得美国NSF、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的一致认可,便于国际比较,故本文采用OECD分类标准。
根据联合国数据贸易统计数据库SITC分类,把所有产品分成10类,重新对高技术产品进行分类整理,分别得出医药制造业的SITC Rev.3编码为54;航空航天制造业的SITC Rev.3编码有792和71319;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SITC Rev.3编码为76和77;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SITC Rev.3编码为75;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SITC Rev.3编码为74183和872。同时,根据盛斌和马涛(2008)[21]对中间产品的分类,获得中间产品相应的BEC代码。根据BEC分类,中间产品的代码为111、121、21、22、31、32、42、53,同时,通过联合国数据库中BEC代码与SITC代码的相互转换,从而得到中间产品的SITC代码,再根据高技术产品的SITC代码,区分出中间产品中属于高技术产品的SICT代码,进而根据查联合国数据库SITC代码查找相应的中间产品进口额。此外,外商直接投资用F表示,F用中国高技术行业的实际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来度量,本文用三资企业的年投入额来度量,数据主要来源于《高技术统计年鉴》。研发投入用R表示,而R&D主要有企业内部的R&D和企业外部R&D,这里的R&D采用的是高技术企业内部R&D,数据直接来源于《高技术统计年鉴》。
3.数据分析
根据上述公式,本文测度了2000—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图1),得出中国高技术五大行业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受到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影响,2009年是一个例外,这一年所有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与2008年相比,五大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根据图1可知,首先从其出口技术含量的变化量来看,医药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上升最快,从2000年的19 950.71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35 889.98美元,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产品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次之,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上升最慢。其次从变化幅度来看,上升幅度最大的还是医药产品,上升幅度高达79.89%,其次是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期间上升了 61.29%,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上升幅度中规中矩,在五大行业中排名第三,期间上升了50.85%,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产品上升幅度是五大行业中最小的,其上升幅度只有22.01%。
与此同时,为了更清楚地知道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本文选取了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印度四个国家与中国进行比较,经笔者计算,得出2013年这五个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表1)。
根据表1可得,中国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排名均处于较低水平,与其他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由于中国的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具有行业特殊性,整个行业几乎是国家垄断的,所以从排名来看,中国的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在五个国家中最低。但是中国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产品出口技术含量在这几个国家中排名第一,2013年其出口技术含量为7 432.36美元,而美国出口技术含量仅仅为中国的一半,由此可见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产品出口技术含量比较高。
总而言之,虽然中国在某些细分行业的出口技术含量比较高,但是更应该注意的是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整体来说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一些行业落后于印度等新兴国家,足以说明中国在国际分工中依然处于低技术的国际地位,整个高技术行业贸易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如何提高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与此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高技术产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个别行业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实证分析
1.模型设定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品五大行业细分数据,同时考虑到高技术产业包含五种不同产品,为了区分不同行业的进口对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本文引入四个虚拟变量,同时也为了排除变量与变量之间的相互干扰,本文采取变量试验对照法,共设置3个方程。方程(1)是外商直接投资FDI与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回归模型,方程(2)是在方程(1)的基础上加入研发投入R&D的回归模型,方程(3)是最终的计量模型,考虑了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及中间产品进口三者是如何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因此,本文构建以下计量模型:
lnYit=α+ρ1D1lnM1t+ρ2D2lnM2t+ρ3D3lnM3t+ρ4D4lnM4t+ρ5lnFit+εit
lnYit=α+ρ1D1lnM1t+ρ2D2lnM2t+ρ3D3lnM3t+ρ4D4lnM4t+ρ5lnFit+ρ6lnRit+εit
lnYit=α+ρ0lnMit+ρ1D1lnM1t+ρ2D2lnM2t+ρ3D3lnM3t+ρ4D4lnM4t+ρ5lnFit+ρ6lnRit+εit
其中α=α1+ρ7D1+ρ8D2+ρ9D3+ρ10D4,被解释变量Y表示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解释变量M表示中间产品进口,由于各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与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其系数的符号依据不同的行业而不同,为此特意引进D1、D2、D3和D4四个虚拟变量,如果产品是医药制造业时,D1为1,否则为0,其余虚拟变量同理。解释变量F表示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根据前人的研究和之前的机理分析,预测其系数符号为正;解释变量R表示行业的研发投入,鉴于前面的机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预测其系数为正;εit表示误差项。模型中的下标i表示产品类型,下标t表示年份,同时为更清晰表示高技术各大行业,用数字1到5分别表示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以及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五大行业。
2.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利用Stata软件根据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得到表2实证结果。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要优于随机效应模型,故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方程1可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系数为正数,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符合本文的预期和相关分析。方程2是在此前基础上加入研发投入R&D的回归模型,FDI和R&D的系数符号均为正,同时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也符合本文预期。从方程3的回归结果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和研发投入两者的系数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而且系数符号为正符合预期。这就表明FDI和R&D两者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从以上三个计量模型可以知道,当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FDI每增加1个单位时,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就会提升1.434 5个单位;R&D每增加1个单位就会引起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提升0.413 3个单位;当中间产品进口每增加一个单位时,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就会增加3.174 1个单位。 因此,本文不仅再次印证了外商直接投资和研发投入可以促进产品出口复杂度的提升,同时,也证明了中间产品进口也是一个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增加其中间产品的进口可以有效的提升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
根据表2可得,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同时医药制造业DllnM以及航空航天器制造业D2lnM两个系数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下也是显著的,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D3lnM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D4lnM的系数却没有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这就印证了中间产品五大行业的进口与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两者的关系是不确定的猜想。当在考虑了FDI和R&D的同时,引进中间产品进口这一关键因素,实证结果显示,由于医药产品DllnM的系数与lnM有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医药产品制造业明显不同于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因此医药产品制造业的系数就是DllnM与lnM系数之和,医药产品制造业的系数为-7.845 6,意味着医药产品的中间产品进口变动1个单位,其出口技术含量反向变动7.845 6%,同理,航空航天器产品制造业的系数通过相加,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系数为-12.727 9,同样意味着当航空航天器产品的中间产品进口变动1个单位,其出口技术含量反向变动12.727 9%,该两类行业中间产品进口与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而D3lnM跟D4lnM的系数并没有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就可以认为相比医疗设备与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产品没有显著性差异,该三类产品的系数均为3.174 1,意味着当中间产品进口变动1个单位时,这三类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正向变动3.174 1%,这三类的中间产品进口与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中间产品进口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医药产品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来说,其中间产品进口会阻碍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提高,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中间产品进口则会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提高。
3.实证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三个模型计量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FDI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大FDI投入可以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从而加强中国高技术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第二,通过加大对高技术行业的研发投入,包括对教育的投入和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同样也可以提高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第三,总体而言,中间产品进口对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有促进作用,但不同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对其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是不同的,需要区分不同行业的产品,对于医药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来说,中间产品进口阻碍了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提高,而对于电子及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而言,中间产品进口可以促进其出口技术含量的提高。
四、政策建议
1.积极引入FDI,并进行有效的引导。实证结果表明 FDI 的投入量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明显正相关,这充分表明了引入FDI 对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提高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政府必须有效的引导FDI流入高技术行业的发展领域。第一,树立正确的招商引资意识,不能只注重FDI的数量,更应注重FDI的质量。第二,政府应将外商直接投资引入高技术行业,尤其是高技术和高附加值领域,带动中国高技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第三,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引入容易被消化和吸收的外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利于中国高技术企业进一步技术创新,避免高技术企业陷入技术依赖的困境,从而促使中国高技术企业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且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而提升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
2.加强研发投入,注重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中,要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注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政府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并实施扶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具体措施,支持高技术企业创造、使用和保护知识产权。企业要加强国内外创新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在最接近高技术源头的海外城市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和参加国际高新技术展销活动,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3.优化中间产品进口结构,充分发挥其技术进步作用。增加电子及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三大行业中间产品进口,并适当减少其他两大行业进口。通过模仿或复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从而提高中国高技术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出口能力。中国高技术行业中间产品的国内采购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零部件和半成品的进口很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该通过延长产业链,深化产业内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来促进中国高技术行业的技术进步。尤其是要继续深化中国参与产品内的国际分工的专业化程度,积极有效的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达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政府可以对高技术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消除部分歧视性贸易关税,保证中国高技术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加大对高技术产品价值链的中间产品进口,以此增加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从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1]HAUSMANN R,RODRIK D.Economic development as self-discovery[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72(2):603-633.
[2]RODRIK D.What’s so special about China’s exports?[J].China and the World Economy,2006,14(5):1-19.
[3]SCHOTT P K.The relative sophistication of Chinese exports[J].Economic Policy,23(53),5-49.
[4]杨汝岱,朱诗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978—2006[J].财贸经济,2008(2):112-128.
[5]JARREAU J,PONCET S.Export sophisti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2(2):281-292.
[6]许斌,韩高峰.配额、汇率和中国纺织品出口价格[J].世界经济,2009(6):16-26.
[7]黄先海,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基于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跨国分析[J].世界经济,2010(5):82-100.
[8]张二震,戴翔.开放利益与国民福利水平互动:以转型为基点[J].改革,2011(8):83-88.
[9]汪建新.“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之谜”——一个垂直专业化解释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3(7):26-37.
[10]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J].经济研究,2007(5):4-16.
[11]祝树金,戢璇,傅晓岚.出口品技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0(4):28-46.
[12]HAUSMANN R,HWANG J,RODRIK D.What you export matters[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7,12(1):1-25.
[13]STHOLEC M.High-tech expor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a symptom of technology spurts or statistical illusion?[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07(2):227-255.
[14]LEMOINE F,ÜNAL-KESENCI D.Assembly trade and technology transfer:the case of China[J].World Development,2004,32(5),829-850.
[15]KELLER W.Do trade patterns and technology flows affect productivity growth[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w,2002(14):17-47.
[16]BAYOUMI R A,TADAYYON M,MOHAMED K K A,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erythrocyte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in Al-Ain District,United Arab Emirates[J].Human Heredity,1996,46(3),136-141.
[17]HUMMELS D,ISHII J,YI K M.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54(1),75-96.
[18]GROSSMAN G M,KRUEGER A B.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2):353-377.
[19]胡小娟,龙国旗.我国中间产品进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贸易,2008(5):21-27.
[20]AMIGHINI A.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evidence from the ICT industry[J].The Europe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5,2(2):203-219.
[21]盛斌,马涛.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基于工业部门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8(3):12-21.
(责任编辑:蒋 琰)
Import of Intermediate Products Impact on Exports Technology of China’s High-tech Products
XIAO Hao,HU Xiaojuan,XIN Liping
(School of Economy & Trad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410006)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trade theory,the mod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re developing and innovating,and trades in products are popular.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five industry panel data from 2000 to 2013,and export complexity index based on Hausmann,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port technical content showed a trend of rising year by year.This paper introduces virtual variables,analyzing FDI,R&D and import of intermediate products,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FDI,R&D and the import of intermediate products can promote the export of the product technology content,but for niche business,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intermediate product technology content are not quite related,which need to distinguish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products.Importing in termediate products of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computers and office equipment,and medical equip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can promote the export of high-tech products,while importing intermediate products of pharmaceutical and aerial will hinder the export technology level.
intermediate product import;high tech technology products;export technology content;virtual variable
2015-02-2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产业变革背景下自主创新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13BJL076)
肖浩(1990—),男,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胡小娟(1963—),女,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辛丽萍(1988—),女,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
F746
A
1008-2700(2015)03-0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