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关系研究

2015-04-02刘亚莉

时代农机 2015年8期
关键词:农机具农业机械机械化

李 丹,刘亚莉

(周至县农业机械化学校,陕西 周至 710400)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关系研究

李 丹,刘亚莉

(周至县农业机械化学校,陕西 周至 710400)

农民增收的根本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从根本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前提和关键要素。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机械化;农民增收;劳动生产率

1 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研究意义

(1)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机械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逐渐显现,但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以家庭经营型为主,农户数量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的应用率低,机具品种单一,性能落后,可靠性差,大中小型机具并存,缺乏系统化发展。很大程度上耕作机械和其他机具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据统计,至2004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只有30%左右,其中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是47%、27%和23%,小麦的机耕机播分别为82%和77%,收获机械水平为23%;玉米播种收割机械化水平分别是47%和5%,机械化耕作和农机具的配套作业水平仍是薄弱环节。随着国家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和政府积极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在土地机械深耕、精少量播种、化肥机械深施、联合收割、秸秆还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稳步提高。集收获、耕整、播种于一体的机械化作业范围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提高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引进和推广新的农业机械和机具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加之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的连续实施,极大的满足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少数农机大户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解决了广大“无机户”的生产问题。通过政府引导、合作化经营走上“少数拥有,资源共享,高效利用”的高速发展之路。研究的意义: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深入,新的农机具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应用,减少农业生产用工成本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广大的农民摆脱和抛弃了传统简陋的农具和落后的耕作方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使部分农民投入到其他产业的发展中,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最终达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2 农业机械化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1)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机械化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农业机器极大的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又是农民增收的关键。他提高了耕作的质量,改变了过去靠人力,畜力来完成的耕作模式,减小了劳动强度,确保在农时能及时播种和收获。比如我县沿山地区坡地较多,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如何开发有效资源、形成规模种植,推广机械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是历届政府的工作重点。针对这一特殊环境,因地制宜,推广了适合山区的小型田园机、微耕机、开沟机等农机具,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秸秆还田、化肥深施等机械在广大农村的投入使用,不但提高了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也补充和更新了土壤的有机质,既保持土壤水分又提高了综合利用率。各种数据表明农业机械的使用对增加农民的收入有显著的作用。

(2)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尤为重要。农业机械化的大面积推广实施,不但解决了传统的靠人力、畜力完成的生产模式,也解决了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减少因抢收抢种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同事也带动了一大批农业技术的配套设施的发展,增强了农产品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能力,增加和提高了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实现了农业的稳步增长,进一步促使农民增收。近年来,广泛深入地推广农业新技术,已成为广大农民醉心发展农业生产的实际措施,广大农民已经尝到了科学技术的胜利果实。如:土地机械深耕技术及保证土壤肥力持久,增强了土壤的通透性,又促进粮食稳产高产,达到显著增产效果;精少量播种技术的应用使种子以精准的数量和精确的位置播入土壤,保证出苗的整齐,分布的均匀,及节省田间、间苗、定苗用工,又省工、省力、省钱。联合收割机的应用做到了抢收抢打,防止粮食发霉变质,最大程度减少农民损失。

(3)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生产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富裕劳动力多形式、多层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了前提,为农民多渠道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机械化的使用替代了大量的农业劳动生产力,把大批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务农作业中解放出来,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充分条件。农村劳动力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去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和拓展更多的增收渠道,从而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3 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研究

(1)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农民收入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民增收后,他们深刻认识到发展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实惠,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的广阔前景,因此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积极购买农机具,而政府购买农机具的优惠补贴政策进一步增加农民的购机热情,更能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2)农业机械化是提高生产率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只有改进生产工具才能发展生产力,进一步使农民增收。先进的生产工具的提高必然代替劳动者手工工具,劳动生产力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农业劳动者数量也跟着逐渐减少,科技文化素质也得到了同步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增强,人力和畜力也逐渐退出农业生产领域,现代农业生产率得到大幅提高。随着国家逐渐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引导性投入和公益性投入,不断扶持农机科研开发、农机示范园区建设、农机信息网络建设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农民增收的同时促使机械化从业者不断开阔眼界,解放视野,甚至是再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大幅提高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程度,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4 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1)不断完善农业机具补贴政策,提高农机具的装备水平和质量。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促进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快速协调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完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调控功能,继续提升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养殖业、畜牧业和高效生态、节能环保机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国际化和农民组织化。调整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的发展。引导农民发展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强的农机装备,实现总量的合理增加,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农机装备,使装备品种和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2)创新农机服务组织,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农业机械利用率。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农业机械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开展自主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加大农业机械技术改造力度,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全面提高农业机械水平及质量。建议成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加强农机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是实施科技兴农,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因地制宜,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协调发展。尽快解决局部发展不平衡现状,要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技术、资源等要素在区域间有效流动,建立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协调互动机制。北部平原地区要在粮食作物特别是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方面率先发展,南部沿山地带要在经济作物和林果业机械化方面寻求最大突破。建议加大对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与推广的投入力度,形成多种特色经济规模化发展新优势。

(4)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劳动力转移。当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依然存在信息不灵、总体素质不高,本地二三产业发展不快,组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仍然任重道远。因此,要积极发展和带动农村第三产业,逐步减少农业人口;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继续发展劳务输出,提高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发展个体经济,提高带动能力,使更多的农民增加收入。建议成立和完善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组织,加强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培训,从而保障农民工权益。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从事农产品营销活动,引导农民早日致富奔小康。

5 结语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技术手段,只有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才能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虽然农业机械化的实施过程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要破解当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农村工作所面临的难点问题,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又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机制的创新。只有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只有大力支持农机产品产、学、研、推的有机结合,不断鼓励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安全高效的农业机械;只有加大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高效植保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 旱作节水等节能、环保、增效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才能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农民增收提供一个重要的渠道。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ricultural M echanization and Increasing Farmers'income

LIU Dan,LIU Ya-li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chools in Zhouzhi County,Zhouzhi,Shaanxi 710400,China)

The rootof the farmers'income is to improve the labor productivity,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 fundamentally improves the labor productivity,and is an important premise and key elements to promote peasants'income.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 level of farmers'income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plays a vital role and has vital significance to the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increasing farmers'income;labor productivity

F323.3

A

2095-980X(2015)08-0011-02

2015-07-08

李丹,主要研究方向:农业机械。

猜你喜欢

农机具农业机械机械化
农业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试论大型农机具的维修与保养
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农机具的维护与保养策略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