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框架下的英汉谚语对比分析
2015-04-02席敬,姜好
席 敬,姜 好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一、前言
1871年,人类学家泰勒(E.B.Taylor)首次给文化下了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1]。对文化的理解和定义随着人们对人类文化现象的关注领域的不同而纷繁多呈。Lederach将文化定义为由一组人的感知、解释、表达和应对周围的现实社会所创建的共享知识和方案[2]。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跨文化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文化被定义为在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人们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和交流、认知结构以及情感理解的共享模式。这些共享模式在识别一组文化群体的同时又将其与其他群体区别开来。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国家流传的谚语进行对比,试图分析出谚语背后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之所以选取谚语为研究对象,是由于它只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其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再现了该国的历史传统,涵盖了民族、宗教和信仰、地理和气候、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思想和感情等一些文化内涵。因此,通过分析一些谚语可以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霍夫斯泰德在跨文化管理学方面设立了一项重要的研究传统,同时被一些研究者应用于与国际商业和通信相关的多个领域。本文基于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气质-女性气质和长期导向-短期导向五个方面对部分中英谚语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是正确地认识中西方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希望对今后的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背景介绍
1.中文谚语和英文谚语
在汉语中,谚语是最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句子。对于中国谚语的定义,自古以来就存在争议。根据《中国现代词典(增补版)》给它的定义,谚语是在民间盛行的一些固定的语句,它使用一个简单的句子传达一个深刻的道理[3]。《牛津高级学习(双语)词典》给出的定义是:“A phrase or sentence whose meaning is not clear from the meaning of its individual words and which must be learnt as a whole unit”(不可从单个词推断而出的约定俗成的句子)[4]。在日常交际中,谚语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的同时,还蕴含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它来自于人们的生活,少有人知道每句谚语确切的源头。正因为这些谚语大都是来自于民间,所以它们的内容会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从这些细小的方面大都能够反映出背后的文化,因此说,谚语也是文化产物的一种。
英语谚语最早出现于8世纪的古英语中,诺曼征服之后更是吸收了大量法语和拉丁语谚语。在文学方面,英国作家乔叟曾用谚语完成了一首十四行诗,而莎士比亚更是熟练地在他的戏剧中使用一些谚语,并完美地诠释了每位角色的个性。和中国流传的谚语一样,它同样总结了人们为生活奋斗的经历,能够传递前人留下来的智慧与经验。正如哲学家培根说:“一个民族的特性、智慧和精神,都可以在它所流传下来的谚语中找到。”
2.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框架,它描述了文化对该地区人群价值观的影响,并且通过这几组因素,分析这些价值观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举止。该理论已被作为一个范例研究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特别是在跨文化心理学、国际化管理以及跨文化交际方向。最初,霍夫斯泰德提出文化价值观是从四个维度来进行分析: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和男性气质-女性气质。20世纪80年代后期,霍夫斯泰德和庞德(Michael H.Bond)一起,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调查和研究,把中国的儒家文化思想应用于跨文化管理,归结出他的第五个维度,即长期导向-短期导向。90年代,霍夫斯泰德再一次修订了长期导向-短期导向的维度,提出了新的第五维度,即放任型导向-约束性导向[5]。但是这一维度的确立还需更多管理实践的检验,因此,目前学术界引用最多的还是霍夫斯泰德前五个维度的分析结果。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它反映的是个体融为一个整体的程度。在个人主义的社会,压力主要来自于个人成就和个人权利。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相反,在集体主义社会,个人主要是扮演着一个有着恒久凝聚力的团体或组织中的一员。集体主义社会指的是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人们往往以组织之内和组织之外来区分,内部成员应对该集体保持绝对的忠诚[6]76。
权利距离。它指的是一个社会、组织或者机构中,掌握权利较少的那部分成员对权利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6]80。权利距离小的社会追求权力的平等分配。那些崇尚低权力距离文化的国家,更期待和接受可协商或民主的权力关系。
不确定性规避。它是指一个社会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情境的畏惧程度,以及通过建立更多制度来消除这种倾向[6]89。生活在高不确定性规避文化层面的社会人群更易情绪化。他们通过做出周密的计划和实施细则来尽量减少未知和异常情况的发生。相反,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接受并能很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并尝试将尽可能减少教条规则。这种文化氛围中的人群更加求真务实,能够从容面对各种变化。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它指的是两性之间情感角色的分配。男性气质的文化价值观是有竞争力、自信、唯物主义、野心和权力,而女性气质文化更看重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男性气质文化层面中性别角色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和直接,并非像女性气质文化一样,男性和女性都有相同的价值观,强调谦逊和关怀。
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它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对长远和短期利益的价值观。长期导向社会更重视未来。他们侧重培养务实的价值观导向,包括坚韧、节俭和适应能力。而短期导向社会,价值观念与过去和现在有关,包括稳定性、尊重传统、守旧、感恩和履行社会责任。
三、从五个文化维度进行对比研究
1.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泰安迪斯认为:“Collectivism emphasis on the views,needs and goals of the in-group rather than oneself;Social norms and duty defined by the in-group rather than behavior to get pleasure;Beliefs shared with the in-group rather than beliefs that distinguish self from in-group;Great readiness to cooperate with in-group members”[7](比起个人,集体主义更注重团体的观点,需求和整体目标;由团体来定义社会规范和职责,而不是人人都可为所欲为;他们会有共同的信仰,而不是搞个别主义;全心全意地融入集体之中。)
在西方英语国家,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谚语能够反映出其个人主义文化特点。例如:
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Every man thinks his own geese swans.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东西了不起
Look after number one.每个人都该为自己打算
Every one fastens where there is gain.人人都盯住利益之所在
A man alone is either a saint or a devil.孤身独处的人可以为圣哲,也可为恶魔
在这几个例子当中,他们都是有关于个人,即自我。这些谚语实际反映出西方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更看重于个人层面,西方英语国家的人们更注重他们自己的个人感受,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总比集体重要,但这很好地说明了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当他们是一个集体的时候,他们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而整个集体也应该倾听每个人的意见和想法。
相反的是,中国一直是一个注重集体利益的国家。相较于个人,中国人更看重集体,认为集体的利益要远远高于个人利益。因此,很多时候人们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拯救大家的利益。以下几个例句能够反映出中国人的集体主义观念,体现出这种观念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家庭内讧难维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身处逆境不择友/曩中有钱,不如朝中有友/人生在世无朋友,犹如生活无太阳/团结就是力量
2.权力距离
高权力距离社会人群比低权力距离社会人群人们更易接受等级分明的权利关系。拥有至高权力者接受这种权利分配方式,认为上下级之间的这种差异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上级有权享受特殊待遇。这种高权力距离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尤为明显,而在西方英语国家,则信奉人人平等:
He who would climb the ladder must begin at the bottom.爬梯必须从底层开始
A man is not a horse because he was born in a stable.人并不因为生在马厩里就成了马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
When Greek meets Greek,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势均力敌,必有激战
在一些西方英语国家,作为公司或集体中的一员,人们并不把权力或是权威看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实际上,人们在一起工作会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在表决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以投票这种方式进行。然而,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一个君主制国家,等级制观念早已在无形之中深植于人们的内心。在中国的公司,大都会有一位独掌大权的老板,他有权力决定任何事情,即使有时他的决定并不是明智的。例如:权高树敌多/强权就是公理/大水冲了龙王庙/太岁头上动土/天高皇帝远。
以上谚语反映出传统中国社会权力分配方面的距离和不稳定性。权力距离往往和社会等级联系紧密,中国传统的儒教就以绝对的等级观念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石,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农耕社会的特点加上明确权力距离的社会等级使得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得以维系和传承。权力距离的差异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比较看重人际关系,在民间则反映为“人为情所累”,人情世故成为平常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这一传统的文化特点在当今实现“中国梦”的现代化文明进程中需要不断扬弃更新。倡导“依法治国”就要缩短权力距离,打破人际间的壁垒。
3.不确定性规避
高度的不确定性规避反映出社会对模糊性的低容忍性,这一观念虽然并不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观,但人们实际上都已达成一种共识。因此,在高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社会里,人们更看重规则和纪律,而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社会,人们更容易对不确定性事物感到恐慌。
A discontented man knows not where to sit easy.不满足者坐无宁时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willing mind.有决心万事皆有可能
Nothing brave,nothing have.不勇敢,无收获
No way is impossible to courage勇者无惧
这几个谚语体现的是人们乐于冒险,享受冒险和探索未来事物带来的乐趣。很显然,西方英语国家是有着较低不确定性规避的文化社会。相反,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保守的国家,人们会提前预估事情可能带来哪些问题,中国人更偏向稳定和谨慎,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谚语能反映出中国人的高不确定性规避。例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未知水深浅,涉水有危险/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总比没有好
4.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男性气质代表着成就和抱负,以及大男子气概,并有男性特定的行为规范。相反,低男性气质文化人群通常提倡温和、谦逊、责任心强,不太注重外在成就和男子气概,而更在意生活质量,例如热心帮助他人,心怀怜悯之心。在美国,人们自信,崇尚金钱至上,很多时候他们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例如:
A willful man will have his way.顽强者定会成功
Before gold,even kings take off their hats.黄金面前国王也要脱帽
A clear conscience is a sure card.光明磊落,胜券在握
Life,to be worthy of a rational being,must be always in progression.人生必须永远进取才是明智者
Life is a battle from cradle to grave.从生到死,生活就是一场战斗
Let every tub stand on its own bottom.管好自己的事情
像这样鼓励人们勇敢地为生活奋斗的谚语还有很多。某种程度上这也表现出一个国家不断追求进步的强烈欲望。在中国,人们也会取得很多成就,但同时他们会去关心别人的生活,如果他们认为有人值得他们去牺牲自己的利益,那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做。这是一种优良的品德。例如:焚烧自己,照亮别人。
5.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
越是古老的国家,就越看重历史、看重过去;越是年轻的国家,就越是眼光向前、看重未来。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对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的价值观。长期导向崇尚的是节俭、坚忍不拔、拼搏到底的精神,而短期利益则注重近期利益,尊重传统。下面是一些例句:
A useful trade is a mine of gold.一技在身就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All the treasures of the earth would not bring back one lost moment.所有的宝藏也换不回逝去的时光
这些谚语中不难看出,它们体现的都是偏向于短期利益的价值观念[8]。相较于中国,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他们求发展,重效率,乐于接受改变,总是不断追求更新或更好的事物,因此看重的也多是眼前的利益。回头看看以下例句:天有不测风云/小不忍则乱大谋/饮水思源。不难看出,它反映的都是对长远利益的考虑。中国是一个注重历史尊重传统的国家。西方英语国家偏爱创新与想象,而中国会更多地为长远的未来打算,做事严谨,不愿冒险,常常为确保事情的万无一失而采取一些保守措施,避免失误。
四、结束语
在促进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方面,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中英谚语对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是一个注重集体主义,高权力距离,高不确定性规避,男性气质和长期导向为主的国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英语国家则是一个偏向于个人主义,低权力距离,低不确定性规避,男性气质和短期导向的国家。然而,在使用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模型来分析文化差异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不同的国家在每个维度都具有非常不同的文化价值。例如,中国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模式,而美国是典型的个人主义文化模式,这两种文化模式清楚地反映了两种文化不同的基本价值观念。然而,在社会关系中,中国文化反映的不完全是集体主义,也存在一种不同于个人主义的倾向。同样,美国的个人主义也包含集体主义和互惠共享意识的元素。
第二,随着国际交流空间的增进与经济增长的变化,各个国家在不同文化层面的差异也发生着变化,因此仅仅用这个模式来衡量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成见(stereotype)。例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权力距离文化层面,中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规范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开始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学生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趋于平等,政治参与意识逐渐增强,等等。对于从其他方面深入探索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尽管本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还是希望对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1] 泰 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 Lederach J P.Preparing for Peace:Conflict Transformation across Culture[M].Syracuse,NY: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1995:9.
[3] 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 Hornby A 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M].(6th Edition).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2004.
[5] Minkov M,Hofstede G.Hofstede’s fifth dimension:New evidence from the World Values Survey[J].Journal of Cross Cultural Psychology,2012,43:3-14.
[6] Hofstede G.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M].London:McGraw-Hill Book Company,2004.
[7] Triandis H C.Cross-cultural Studies of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M].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0.
[8] 闫文培.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文化及语言对比[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