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湿地生态问题研究

2015-04-02王颜红

关键词:山东省生态

王颜红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山东 淄博 255000)

山东省湿地生态问题研究

王颜红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山东 淄博 255000)

湿地是多功能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目前山东省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面积和容积缩小、环境质量下降、生物资源衰减等问题。湿地是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具有观赏、生态等多方面价值。山东省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的对策主要包括: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努力做好湿地科技支撑,加强湿地法规和制度建设等。

山东省;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

山东省湿地资源丰富而独特,湿地种类多样,湿地面积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2%,不仅为山东省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和水资源,也为多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多样化的条件,尤其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净化水中污染物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山东各地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投资,对湿地进行保护恢复,全省重要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抢救性保护,大部分受损和遭到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恢复,但是山东省湿地仍然存在盲目开垦、退化严重以及富营养化等问题,需继续加强对湿地保护的力度。

一、山东省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

(一)湿地面积和容积缩小

目前,山东省湿地围垦、改造和破坏程度相当严重,一些湿地被随意侵占甚至转为建设用地,湿地面积日趋减少。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围垦和基建占用是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两个最关键因素,而且受影响的湿地范围较大。如果对这些行为不加制止,山东省湿地将受到更严重威胁。经调查,位于鲁西南的我国十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南四湖湖滨带与湖区内约有32万亩自然湿地被开挖成农田和台田,56万亩被挖成鱼池,致使南四湖的生态功能不断退化,湖水的自净能力大大减弱,同时还增加了面源污染。

(二)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污染是山东省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随着人口的膨胀,工业和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建设,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被排入湿地,这些污染物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是渤海。据国家海洋局统计表明,渤海的入海排污口共105个,其中90.4%超标排放。经相关专家估算,近10年的污染已对渤海湾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即使再也不向渤海排放一滴污水,要将渤海恢复清洁最少也得需要200年的时间①参见网页http://bbs1.people.com.cn/post/80/1/2/142155778.html.。

目前许多城镇饮用水依赖于河流和湖泊,因为水污染、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十分严重。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2009年市环境监测站对包括孝妇河、淄河、猪龙河、涝淄河、沂河、小清河等11条河流37个省控、市控断面及太河水库、萌山水库、马踏湖等3个湖、库的41个监测点位进行了例行监测。监测结果中各污染物年均值中有7项污染物超标,其中主要污染物总氮、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率均达100%①②参见淄博市委政研室《决策参考》,2013年第16期。。

(三)生物资源衰退,生态系统破坏

由于水质污染,再加上对湿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重用轻养、过度捕捞,直接导致湿地生态资源衰退严重。一方面,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致使水位下降,湿地水大量补充地下水,造成湿地系统物质流、能量流的不平衡以及生态功能弱化;另一方面,由于过度开发,造成严重污染,致使很多物种日趋减少,并将最终导致部分珍惜物种濒临灭绝。

不合理的水产养殖模式,使部分水域水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沉水植被破坏严重,在部分地段甚至完全消失。生物资源衰退严重影响着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着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1]例如淄博市马踏湖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汇入马踏湖的各条河流水质恶化,同时大气降水较少,水体交换少,另外农田使用化肥、周围乡镇居民生活污水的汇入,使总氮、总磷、氨氮等污染物的含量偏高,夏七、渔塘断面总氮的浓度分别为24.7mg/l、7.62mg/l,总 磷 的 浓 度 分 别 为0.81mg/l、0.83mg/l,显示出比较严重的富营养化趋势,这对水生植物虽然影响较小,但对渔业生产有较大危害②。再如在东营黄河三角洲地带,有些工业园区建立化工厂,工厂的污水、废气以及夜晚的灯光,都会对鸟类造成影响。特别是“点天灯”(化工厂燃烧废气),必然影响鸟类的迁徙。除了建设化工厂外,周边越来越多的湿地被改造成了盐池,用以给化工企业提供原料。湿地原有的水被抽走,芦苇、水草等水生植物用灭草剂铲除,再把海水灌进来晒盐。这样,原来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都被破坏了。

(四)湿地保护缺乏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湿地保护必须切实加大湿地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力度,掌握湿地生态系统运行的规律。由于资金、研究机构、人才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山东省对湿地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有关湿地与气候变化、水资源安全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一些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已经建立,但研究力量还很薄弱,研究课题分散,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高层次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整体科技含量依然偏低,科学和技术支持也很薄弱。

由于湿地科研与管理工作没有很好的结合,致使部分有关湿地的研究成果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应用,科技对湿地保护的支撑作用也没有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五)湿地管理体制不健全

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由水,土地,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共同组成。由此,管理湿地的主体部门也较多,涉及农业、林业、国土、水利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而多部门管理的结果往往是缺乏协调,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由于湿地管理相关政策的缺失,以及机构管理权限冲突和协调能力不足,湿地的高效管理往往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根据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湿地保护也应采取区分不同资源和要素的划分管理模式。山东省湿地管理体制整体尚不完善,大部分地方尚未建立湿地保护的专门机构,由不同部门制定的政策容易导致责任不清,权责脱节,管理缺位等现象。

二、山东省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的意义

(一)湿地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山东省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库塘湿地和河流湿地之中,湿地是山东省淡水安全的生态保障系统,2/3的可利用淡水资源由湿地保存,湿地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持续的清洁淡水资源;湿地养殖业、制药业、种植业等也是山东省人民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同时,湿地具有强大的净化水质功能,每公顷湿地可去除1000多千克氮和130多千克磷,既减少了污染,又发挥了生态效应;此外,湿地也是重要的“储碳库”,35%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约10.8亿吨储存在全省湿地中。[2]湿地储存的泥炭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湿地生态旅游也正成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湿地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省大部分湿地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是观赏游憩、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的基地。具有丰富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烟台、青岛、日照、威海等城市,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生态观光、休闲胜地;因铁道游击队、水浒传等故事而闻名遐迩的南四湖、东平湖湿地,水域辽阔、翠岛点缀、风光秀丽,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黄河三角洲,地处黄河尾闾,宽江河口湿地与海河自然景观的分布,使其具有极高的潜在旅游价值。

(三)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1.山东省湿地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自2008年以来,山东省湿地的淡水保有量平均为223亿立方米,约占全省淡水总资源量的70%。长达3100公里的山东海岸线,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的近六分之一,近海岸湿地是我国最大的盐化工、海盐、纯碱和氯碱原料基地,其中海盐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莱州湾黄河三角洲及邻近地下卤水资源达130亿立方米;石油地质储量60~65百万吨;分布天然草地5.5万公顷,芦苇3.8万公顷,5000公顷的野生大豆”。[3]

2.山东省湿地具有巨大的调控环境功能。山东湿地具有防止灾害、气候调节、蓄能、污染退化、水源涵养、除淤等生态功能。例如在河口的黄河三角洲,位于陆地和海洋过渡地带,是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增长面积最大的新生湿地。其中,上级湖602平方公里,下级湖664平方公里,汛期允许最高调洪水位37.12米时,相应库容50.87亿立方米,兴利调节库容12.3亿立方米,承担着鲁苏豫皖4省36个县生态安全的责任。东平湖是黄河下游的滞洪调蓄水库,并承接大汶河来水。库区总面积627平方公里,其中老湖区面积209平方公里,新湖区面积418平方公里。全湖最大滞洪库容40亿立方米,其中老湖11.94亿立方米。[4]

3.山东省湿地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山东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水鸟栖息繁殖地之一,全国40%以上的生物物种在此生活。南四湖、黄河三角洲、荣成海岸等湿地共有水鸟23种,占全球总量的1%以上,是具有重要国际意义的湿地资源。如黄河三角洲,黄河的泥沙在此堆积,形成了大片河口湿地,因水源充足,植被丰富,咸淡水交汇,浮游生物繁盛,这里成了鸟类绝佳的栖息地。丹顶鹤、金雕、黑鹳、遗鸥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栖息于此;另外这里还是俄罗斯至澳大利亚与环西太平洋一线的鸟类迁徙通道,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

三、山东省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的对策

(一)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因此,湿地保护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山东省应加强湿地功能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各种媒体,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珍爱湿地的良好氛围。同时,利用地方湿地资源优势,突出湿地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把丰富的湿地资源打造成提升地方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地域品牌,同时也可以增强公民的保护意识。如东营市“湿地之城、生态之城”,聊城市“江北水乡、运河聊城”、枣庄市“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创城口号,以及黄河口国际观鸟节、滕州市湿地红荷节等,都营造了“人人保护湿地、人人关爱湿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编制湿地保护规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安全问题不仅体现在城市宏观规划层面,以景观生态安全为着眼点的专项规划层面也已成为规划设计中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湿地是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5]山东省应重视抓好湿地规划编制和科研工作,主持制定一系列区域性规划,开展有关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滨海湿地造林、黄河三角洲鸟类等课题研究,并与多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交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把湿地保护纳入主体功能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重要规划,促进湿地保护科学健康发展。

(三)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湿地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体生态系统之间的自然过渡带,拥有陆地生态和水域生态的双重特征,是人类最主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在抵御洪水、蓄洪防旱、调节径流、调节气候、控制污染、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各种因素,充分发挥湿地的综合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四)做好湿地科技支撑

要努力用科技的力量助力湿地生态保护与发展,开展关键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保护和恢复的关键技术,为重大生态恢复项目的大规模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科技创新对于生态和湿地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山东省的湿地研究项目相对独立,学科交叉较少。今后山东省湿地研究中心可以重点研究诸如湿地综合水资源管理、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植被在湿地环境中的作用、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技术、湿地恢复和重建技术、湿地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湿地在水环境改善中的作用等方面的课题;搭建高端、数字化信息平台,将有关山东湿地的相关数据在全省及全国进行存储并展示;建立科学决策咨询机制,为湿地保护决策提供便捷的技术咨询服务。

(五)加强湿地法规和制度建设

由于我国湿地长期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未来的湿地保护应该由过去的重点资源开发向保护环境资源及有节制地利用资源过渡。虽然目前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对湿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但由于“湿地”法律概念的不明晰,也由于多数法规不是以“湿地”为主要保护和管理对象,因此在今后立法中,应当明确将“湿地保护”作为专项法律的立法核心目标,不断完善“湿地保护”为主体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和谐健康发展。

[1]唐铭.西北地区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研究——以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2]单玉秀,等.山东省湿地面积变化及其生态价值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3]李占华,董咏梅.山东省海河流域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J].黄河水利,2009,(2).

[4]赵明明,刘海奎.自然和人工湿地增减相抵山东湿地面积减少仍超 10%[EB/OL].http://news.sdchina.com/show/2984737.html.

[5]董得红.青海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J].青海环境,2014,(4).

H319.1

A

1672-0040(2015)06-0011-04

2015-06-16

山东省软科学课题项目“山东省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研究”(2013RKA03004)。

王颜红,女,山东淄博人,中共淄博市委党校讲师,经济学硕士。

(责任编辑 杨 爽)

猜你喜欢

山东省生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