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分析
2015-04-02赵士坤黑龙江省克山县妇幼保健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600
赵士坤(黑龙江省克山县妇幼保健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600)
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分析
赵士坤
(黑龙江省克山县妇幼保健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600)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对于妇女早产的危害因素,从而正确的进行有效的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接诊的155例产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65例为早产产妇,而其他90例为足月产妇。结果 在调查结果中显示,早产产妇和足月产妇之间,年龄和孕产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次流产史方面,早产产妇和足月产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生理因素,羊水过多前置胎盘观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次流产,妊娠期高血压,高龄等因素都是导致胎膜提前破裂,从而导致流产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妇产科;早产;因素
伴随着我国妇女生育条件的恶化,早产已经成为了孕期妇女常见的并发症,早产指的是在怀孕28~37周进行分娩。早产胎儿存在体重严重不足,各个器官发育也极为不成熟,研究表明,早产胎儿死亡率较高,虽然伴随着近代医疗条件的逐步提高,早产胎儿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控制了死亡率,但是早产现象逐渐呈现出向上增长的趋势。对早产胎儿进行有效的预测,并及时的进行诊断和治疗措施是保证孕期妇女和胎儿安全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对选择155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接诊的155例产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65例为早产产妇,而其他90例为足月生产的产妇。其中早产年龄(27±7.12)岁,孕周(32±2.12)周;足月产年龄(27±6.94)岁,孕周(38±1.1)周。
1.2 方法
选取SPSS 19.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分别用t与x2值检验其中的计量与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对象针对早产产妇和足月产妇之间的年龄,怀孕次数,流产史,、宫内感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羊水过多等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2 结 果
针对足月产妇和早产产妇之间的比较学研究,在年龄、孕产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的多次流产史(流产次数≥2次)显著高于足月产组。宫内感染、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对两组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胎、羊水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对两组之间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对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围生儿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研究表明,多项因素对于孕期妇女早产有很大的关系,其中高龄、多次流产、妊娠期高血压、宫内感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内容[1]。对于产妇年龄而言,年龄过大和过小都容易造成早产,本研究表明,在早产产妇中,年龄在35岁以上的占18.11%,足月产妇中年龄在35岁以上的仅占9.51%,虽然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产妇年纪越高,呈现出早产的趋势越明显,而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可能和样本的数量较小,抽样存在一定的误差有直接的关系[2]。其次,目前对于流产次数和早产危险的因素也有一定的研究,研究表明,流产次数较多,导致宫颈内口,破坏宫颈处组织的完整性,致使在妊娠中晚期宫颈关闭不全,可能活导致在怀孕期间,胎膜过早的容易破裂,从而导致早产现象的出现。最后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产妇的一种临床疾病,对于母婴健康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妊娠期高血压已经成为现代产妇死亡率最高的因素之一[3]。通过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一般在孕期30周以后,病情会出现恶化,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脏衰竭,昏迷等现象,因此适时终止妊娠是让胎儿尽早的离开不利环境最好的办法,避免让孕妇和胎儿承受较大的风险,最后,宫内感染也是造成早产最为重要的因素,产妇的血象、羊水污染程度较重、CRP升高、产后的胎盘感染迹象等。从本次的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宫内干扰组在早产概率上明显较高,并且两观察组之间还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研究结果表明,宫内感染是造成胎儿早产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4]。胎盘早剥是指在妊娠20周之后,在娩出胎儿前,处于正常位置的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因为胎儿没有娩出,发生胎盘早剥后,将会继续扩大剥离面,加重出血,严重威胁着母婴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是诊断宫内感染的重要依据[5]。
通过目前的研究调查分析表明,我国目前早产概率约为5%~15%,本研究结果明显高于这个数据,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地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有可能是由于抽样较少,导致的抽样误差,因此对于孕妇而言,需要定期的进行孕检,特别是对于高龄产妇以及流产次数较多的妇女,需要做好早产预测,科学的进行早产预测的分析,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的研究逐渐朝着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机制方面进行研究,这样能够更加科学对孕妇早产进行预测,从而更加全面的预防早产带来的危害。综上所述,掌握早产的因素,可以有效的减少早产对妇女和婴儿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方拥军,戎留成,徐红艳,杨 引,芮耀耀,陆勤,仝 娜,王美林,张正东,李 捷,王亚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
[2] 寿 德,陈 汶,张 荀,刘韵源,沈贵华,赵方辉;,马俊飞,乔友林.山西省襄垣县宫颈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
[3] 鲁利群,屈 艺,母得志,杨 欣,杨 泉,杨 萍,胡 佳,邓 焰,杨涛义,党林蓉,喻定刚.母亲因素对晚期早产儿出生的影响——四川地区流行病学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
[4] 陈爱梅.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临床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15(24):23-24.
[5] 鲁利群,屈 艺,母得志,杨 欣,杨 泉,杨 萍,胡 佳,邓 焰,杨涛义,党林蓉,喻定刚.母亲因素对晚期早产儿出生的影响——四川地区流行病学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
【文献标识码】R71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