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意义及基本途径

2015-04-02肖贵清杨万山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央文献出版社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肖贵清 杨万山

(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4)

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意义及基本途径

肖贵清 杨万山

(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4)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遵循的基本规律,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党的战略思维和全局意识。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领导核心

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确立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适应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党的建设系统化、科学化。“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0页。。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不仅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应对时代挑战采取的战略举措。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四个全面”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探究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内涵、时代意义及其基本思路,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协调发展。

一、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历史过程,分析这一过程有助于更加科学地理解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内涵,更好地把握从严治党的实质。

(一)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

建党初期的从严治党,主要体现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第一次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指导原则。决议中党的建设部分提出,“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②《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68页。,为从严治党打下了组织基础。1929年,《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明确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③《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26页。随即党内立即开展了对红四军党内错误思想的批判。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1094页。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以来都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的优良传统作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发扬从严治党的优良传统。1956年,八大党章对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强调“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群众路线的传统”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72页。,提出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六条原则,党员的十项义务和七项权利。1962年,针对党的组织建设问题和从严管理干部问题,刘少奇、邓小平先后提出“党要管党”的重要论断。刘少奇在同中央组织部和各中央局的负责人谈话时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有两个重大问题,一个是基层组织问题,一个是干部问题。组织工作要正常化,党没有人管了,党不管党不好,要有人来管。两个问题,起作用更大,影响更大的是干部问题。”①《刘少奇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565页。邓小平在《执政党的干部问题》中提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因为许多党员都在当大大小小的干部。”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8页。自此,党要管党成为党的建设一项基本要求,是党自身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和经验。

改革开放新时期,1983年,为了对党内思想、作风、组织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整顿,中央开展了整党运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强调:“这次整党的任务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③《十二大以来中央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35页。。为了确保整党运动的贯彻落实,成立了中央整党委员会,明确规定其任务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督促检查,指导宣传”④《十二大以来中央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46页。。1984年7月,《人民日报》刊登地方整党工作的文章强调:“在这次查处中,临汾地委本着从严治党,治病救人,挽救和教育干部大多数的原则,把认真调查研究同及时处理结合起来”⑤《冲破“关系网”?撕开“保护层”?临汾地区“查房”工作取得成效》,《人民日报》1984年7月18日,第4版。。其中首次用“从严治党”表述地方的整党工作。1985年,中央整党委员会发布《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并在通知的第九条严格掌握政策中提出:“要从严治党,坚决反对那种讲面子不讲真理,讲人情不讲原则,讲派性不惜牺牲党性的腐朽作风”⑥《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人民日报》1985年11月25日,第1版。。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严治党首次出现在中央文献中,揭开了改革开放后从严治党的序幕。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针对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提出:“从严治党,除了必须把少数腐败分子开除出党之外,还必须着眼于对绝大多数党员经常地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⑦《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5页。这是从严治党思想的进一步发展。1989年,针对党内腐败问题和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问题,邓小平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页。。1992年,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提出“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从严治党”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6页。,将从严治党写进十四大党章,使从严治党上升到党的根本大法的高度,确立为党的建设基本原则。1994年,在党的建设面临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的情况下,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的工程的高度”(10)《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0页。。

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从严治党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联系起来,指出“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1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2页。2000年,江泽民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1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54页。将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联系起来。党的十六大强调:“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十八大又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8页。。分别从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相结合、改革创新精神、科学化三个层面诠释如何从严治党,使从严治党逐步深化和完善。

通过对从严治党思想的梳理,可以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及制度建设来理解从严治党,从这五个方面加强从严治党。党的思想建设就是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保持党的先进性,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使党员干部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党的组织建设就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只有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才能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党决策的正确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党的作风建设,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就是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既强调事前的监督,也强调事后的惩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6页。。党的制度建设就是完善党的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坚持制度面前没有例外,发挥制度的硬性约束作用。

(二)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0页。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后,习近平第一次论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一论述表明全面从严治党,要通过完善思想建设,解决党员、干部自身的问题;要完善党的作风建设,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确保党的核心领导地位。2013年2月,习近平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突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③《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在京举行习近平作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日,第1版。这是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表明全面从严治党包含党的建设的五个方面的内容。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总结大会上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并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八点要求:“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④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第2版。这是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完整提出和进一步深化。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⑤习近平:《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5日,第1版。这标志着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形成。2015年2月,习近平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他指出:“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⑥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日报》2015年2月3日,第1版。将全面从严治党上升到党的战略布局的高度,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习近平多次对从严治党的论述看,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党的建设内容的全覆盖,五位一体形成合力,从而更好地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二是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上升到中央战略布局的高度看,其覆盖主体包括中央、地方、基层,通过凝聚三者的力量,确保全面从严治党从上到下,不留空白。三是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提出的时间节点看,全面从严治党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后提出,表明其面临的环境是复杂的,任务是艰巨的,持续的时间是长期的。四是从全面从严治党实施形式看,全面从严治党既强调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也对党员、干部提出严厉要求;既发挥制度的作用,也强调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五是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执行力度来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是空前的,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求从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又以严厉的态度惩治腐败。

二、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时代意义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优良传统。随着党情、国情、世情的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落在实处。

(一)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迫切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⑦《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25页。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然而,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07页。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党员干部放松自身思想改造,放弃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甚至违反党纪国法;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官僚主义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地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改进党自身的建设,解决好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②习近平:《扎实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人民日报》2014年1月21日,第1版。,从而保证党充满生机活力。改进党自身的建设需要持续不断的给予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净化的能力,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员干部应该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发现自身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解决自身存在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问题。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脱离群众问题,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10页。,永葆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④《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09页。全面从严治党,狠抓作风建设,严厉惩治腐败,既解决餐桌上的腐败问题,又解决与人们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既强调高压的态势惩治腐败,又注重完善腐败治理的制度建设,通过对腐败的治理从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4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走中国道路,保证其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从严治党,改善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走中国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保证小康社会的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凝聚党与人民群众的共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力量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实践证明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全面从严治党,通过理论教育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经过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探索而开辟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道路的重要意义,加深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从严治党,对干部提出新的要求、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改善党内政治生态,使“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85页。,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使社会更加公平正义,从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党的带领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依靠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因此,必须通过党的领导,凝聚党与人民群众的共识,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化唯物史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深干部与人民群众间的理解与信任,形成共识,既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又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力量支撑。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需要

习近平指出:“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71页。他又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⑧习近平:《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人民日报》2013年4月21日,第1版。当前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建设体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体制等方面,改革的难度前所未有。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往通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向高、精、尖领域发展。在政治体制方面,需要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需要政府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文化体制方面,部分低俗文化及影视作品充斥图书以及影视市场,弘扬主旋律、正能量的文化作品在内容上和形式上也有待完善,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弘扬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社会体制方面,多元性的社会结构已形成,意识形态的斗争更加激烈,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尽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树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保证改革开放不出现颠覆性的错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也对党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改善和提升党的领导能力,使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完善各种制度,从严管理干部,强化主体责任,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政治保证。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继党在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科学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党对社会主义执政规律长期探索的必然结果。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第1版。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内在要求。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保证人民能够当家作主。

全面依法治国要在党的领导下才能顺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培养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党内法规是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据,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国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党纪严于国法,党的领导干部不仅要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以党规、党纪来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全面从严治党,借鉴法治建设的方法完善党内法规、形成体系完备的法规体系,使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实现无缝链接,从而提高党内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的培养必须通过从严治党推动执行。从严治党对党员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使党员干部掌握法律知识,形成法治思维,用法治思维来指导自己处理实际问题,将法治方式作为自己行事的准则。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活动。“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②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第2版。这就要求全面从严治党,使党严格依据党章、宪法来治理国家,党带头守法,严格执法,保证党章、宪法的权威。同时严格要求党员干部遵守法律,提升自己的守法意识,确保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反必究”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17页。,从而真正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三、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思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新的考验,党内面临脱离群众、立场不坚、信念缺失、能力不足的危险,从严治党的形势更为严峻。因此,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劲头一刻也不能松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充分认识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完善的组织建设,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持续的改进作风,严厉惩治腐败,从严管理干部。

(一)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①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第2版。因此,全面从严治党,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解决党员干部思想入党问题。解决党员干部思想入党问题,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和德性教育。一是通过党性教育使党员干部明确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自觉承担肩负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从而确保党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二是通过道德教育,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使党员干部学习历史人物的浩然正气、报国情怀,从而使党员干部甘于奉献、敢于牺牲,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进而形成不想腐的道德约束机制。

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就不受约束,腐败现象就难以控制。“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61页。从严治党需要通过完善党的权力约束制度,形成不能腐的保障机制、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制度的设计要科学合理,“牛栏关猫是不行的”③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第2版。,党的制度不在多而在于有效,要根据实际形势,完善已有制度,建立新的制度。制度的作用在于落实,要狠抓制度执行,保障制度的有效权威和刚性约束。

(二)加强组织建设,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从严治党,要落实党委(组)的具体责任,强化各自的责任意识。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都应该有明确的权利与责任范围。从严治党,落实主体责任,党的中央组织要确保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党的地方组织既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监督基层党组织的执行情况;党的基层组织,一方面要坚决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地方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另一方面要耐心地向人民群众宣传,凝聚群众共识,形成党群合力。

从严治党,要落实纪委的监督责任。纪委要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检查监督的力度,“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87页。。为了使纪委的监督责任得以很好的发挥,首先,要完善纪委查案的报告制度,明确在案件的查处过程中,必须在报告同级党委时,同时报告上级纪委。其次,要维持纪委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纪委的领导责任上,强调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再次,纪检干部的来源上要选择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刚正不阿的人,在纪委书记、副书记的人选上,可以从纪检监察系统外产生。

(三)持续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

从严治党,要持续改进作风,使党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从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一些党员干部,缺乏以民为本的责任意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严重破坏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严重影响党的执政根基。历来我们党就把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作为党的主要问题来抓,把是否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党的基本工作原则。习近平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87页。

因此,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87页。的决心抓作风建设,从而使党的作风建设长效化,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是加强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端正群众立场,理顺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而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群众中来”的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意识,以及务实进取、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作为准则来指导广大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从而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相关的问题,加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87页。使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三是严格落实“八项规定”,这是改进作风的一个切入点,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八项规定”通过向群众学习,改进会风、文风,严格规范公务出行从而树立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四)严明党的纪律,严厉惩治腐败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①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第2版。从严治党,要严明党的纪律、严厉惩治腐败。

严明党的纪律,一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党的政治纪律是党的决策得以有效执行的保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立场、方向上与党保持一致。同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还要求党员干部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确保中央的政策、措施得以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党员干部不得公开发表与中央不一致的言论,党员干部对中央的决议有不同看法的可以通过合理形式向上级反映。严明党的纪律,二是严明党的组织纪律。严明党的组织纪律,首先要严格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制度,必须长期坚持,要坚持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责任制相结合,既防止“家长制、一言堂”的专制作风,也防止议而不决。其次,严明党的组织纪律还要求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的民主生活会的有关规定,积极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再次,严明党的组织纪律,要使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人事纪律,坚持选拔干部公开透明,严防违规提拔干部的情况发生。

从严治党,严厉惩治腐败。严厉惩治腐败,一是要认识到腐败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②习近平:《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人民日报》2014年1月15日,第1版。来反腐败。二是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坚持对腐败惩治保持高压的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持查处影响重大的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四风”问题,将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与惩治腐败结合起来。三是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加快反腐败国家立法,建立违反法定程序司法登记制度和责任追查制度。四是要加强国际合作,尽快建立和完善国际引渡与遣返机制。五是要完善巡视制度,同时建立和完善预防、教育、惩治的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制度保障机制、不想腐的道德约束机制。

(五)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把党锻造成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关键在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50页。干部是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纽带,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党的公信力。

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一是加强教育。一些干部为官不为,服务意识不强。严重影响了党的公信力。因此,要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确保党的干部做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81页。二是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干部的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20页。要发挥纪委的作用,完善巡视制度,形成中央、省、市巡视联动机制,关口前移,加强对市、县干部的巡视;完善信访体制,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三是完善干部选拔、任命、考核机制。通过完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的选拔规则;通过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考核的干部任用规则,建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廉政的综合的考核机制,打造一支为民务实清廉,敢于当担,有所作为,既干净又干事的干部队伍。同时建立责任倒查机制,严厉查处“带病提拔”,违规提拔干部行为。四是从严管理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工作在党和国家的重要岗位,掌握着很大的权力,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失范,会带来比一般干部更为严重的后果,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审计制度,财政公示制度。五是从严管理基层干部,党的基层干部直面群众,基层干部的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基础。

(责任编辑:刘要停)

D26

A

1003-4145[2015]07-0017-07

2015-05-25

肖贵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杨万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系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4&ZDA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央文献出版社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主题类图书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书讯